賀艷霞 北京老年醫院財務處
現實中的許多不確定因素,任何環節的問題都會影響醫院的財務管理。根據活動形式的不同,使醫院財務難以獲得預期的收入,甚至產生負債和損失。財務風險可以分為投資風險,融資風險,收入分配風險和資本回收風險。只有完善財務風險管理和控制體系,對醫院的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評估,才能采取有效的風險防范措施。
(一)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財務管理職能。盲目投資和不良的風險意識,會影響醫院的資金流動。只有加強財務風險防范,不斷優化財務管理水平,加強財務風險防范,營造財務風險氛圍,財務管理才能朝著合法化的方向發展,利于醫院的可持續發展[1]。由于財務管理存在一定的風險,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充分發揮財務管理職能,有利于增強員工的風險防范意識,有效避免財務危機的發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資金的作用,將財務風險的發生率降至最低。同時,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可以減輕醫院的財務負擔,在促進醫院提高管理水平,促進有效價值方面發揮了最大作用。
(二)及時發現財務問題,提高財務決策能力。醫院領導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著醫院的財務話語權。加強對金融危機風險的預防可以使員工隨時做好風險防范工作,提高醫院全體員工對預防金融風險的認識。醫院財務危機很大程度上與領導者的決策有關,只有加強醫院的高層管理人員財務風險意識的管理,他們將考慮市場因素,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聽取他人的意見,制定相應的防范財務危機的政策,做出最有利于醫院發展的決策。提高領導者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可以及時發現財務問題,改善財務風險的預警和監督,避免醫院的財務風險,在第一時間發現財務風險跡象,并及時采取提高財務風險水平相關措施加以解決[2]。
(一)財務管理風險意識薄弱。由于大多數醫院在正常運營和發展過程中,財務管理過程中缺乏系統科學的風險防范機制和足夠的風險意識。在醫療行業的市場競爭中,在面對各種潛在風險或應對突發事件時,會受到不良影響,無法正確地采取有效措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各種風險問題,降低醫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正常財務管理產生影響。在新醫改的背景下,如果醫院的財務管理風險意識太弱,會降低醫院的財務管理能力。
(二)缺乏相關的財務管理人員。近年來,隨著國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對財務管理人才的需求在增加。目前,金融行業占據了國內大部分財務管理人員,醫院財務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質相對較低[3]。在醫院財務管理過程中,財務管理容易出現防范風險和處理風險等問題,對醫院的正常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三)落后的財務管理模式。在新醫改的推動下,醫療行業不斷發展,由于財務管理模式落后,造成財務混亂和其他風險問題,已經不能適用于當前的財務管理,這不利于醫院的長遠發展。另外,一些醫院在資產置換和更新中,沒有及時調整自身的財務管理模式,無法系統地科學計算資金支出以及合理的資源配置,導致醫院經濟效益下降[4]。
(一)建立健全醫院財務制度。科學制度是金融風險可控的基本保證。醫院應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制定管理規范,新的會計法和會計從業人員的有關規范,醫院財務人員應根據財務管理的具體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以確保有規則可循[5]。
(二)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不斷完善。醫院應不斷完善財務管理制度控制財務風險,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提高醫院的財務管理能力和內部財務管理能力。
(三)加強庫存處理和應收賬款清收。根據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采購工作方面,醫院要根據實際需要和合理的庫存進行科學的采購。首先,科學制定庫存藥品和保健品的數量,效地控制由于庫存管理不善造成的風險,確定藥品和醫療器械的最大容量,降低了長期呆賬的風險,以實現抵御價格波動影響的能力[6]。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吸收現代企業庫存管理方法的先進經驗,結合醫院的實際情況,醫院應合理投資,加強對欠款的管理,合理運用資金,提高醫院的經營效率。在此基礎上,采用資金追回和欠款責任制,有效提高生產成本,債務規模減少到可控范圍。
(四)提高財務人員的道德修養和綜合職業素質。醫院要認識到團隊作用的重要性,積極組織醫院財務人員定期進行培訓和考核,增強在職人員崗位在促進發展中作用的認識,采取崗位責任制措施,定期學習,使醫院財務人員不斷提高專業素質,進而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整體專業素質,工作效率更高。此外,加強財務人員的必要的法律意識教育,提高對工作中的風險和隱患的認識,使財務人員深入了解工作中的相關法律知識。發生風險時,提高法律意識,并且我們可以具有有效防范風險的能力,采取有效的法律武器避免受到侵害,在維護醫院及其自身利益的同時,有效地控制可能的風險,使財務管理工作更加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