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萍 中共巫山縣委黨校
1.任務導向嚴重。企業財務預算的最終目的是實現企業財務目標。因此,一些企業的財務預算管理工作“任務化”“形式化”。受預算時間節點限制,財務部門在處理其他預算時,往往缺少財務視角對數據的有效分析,轉而直接對財務數字進行報表格式的調整,將其他預算轉化為財務預算。
2.戰略規劃欠缺。企業的目標是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業務部門一般著眼于當前周期內的各項考核指標,如經營業績等,直接導致周期內的各項預算服務于當前的利益目標。與此同時,由于潛在業務需求的不確定性,導致戰略長遠的財務預算難以與業務發展相匹配。
3.管理意識淡薄。企業預算管理意識淡薄,主要表現在: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預算管理的重視程度不高,將財務預算管理職責歸屬于財務部門,認為其他部門無需對此負責。一般員工也僅專注于業務工作忽視財務預算相關工作,致使財務預算在編制、執行等過程中在及時性、精確度等方面出現問題,影響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
1.財務預算編制問題
財務預算編制是財務預算管理工作的開端,決定整個預算管理工作的方向,在全面預算中屬于承上啟下的關鍵環節。但一些企業在財務預算編制工作中,受工作分工、時間節點等因素影響,容易出現財務預算不客觀、難實現等問題,影響財務目標的實現。
2.財務預算控制問題
財務預算控制是為了落實財務計劃,確保在財務預算實施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糾正補救,同時通過數據及信息的積累,為管理者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但在實際工作中,預算控制往往讓步于公司業務工作,導致財務預算難以實現。
1.人才儲備不足。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工作通常由財務人員負責,但大多數企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人才。部分財務人員不僅缺乏專業知識,而且不愛學習,專業知識更新慢,僅限于完成相對瑣碎的職能工作,難以滿足企業系統性財務管理的需求。
2.分析能力欠缺。在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中,基于財務及業務數據的分析是財務預算編制及控制中的重要一環。企業的分析能力取決于管理團隊組成人員具備的分析能力和所采用工具的分析功能。兩者的缺失造成企業預算管理中分析能力的缺失,無法滿足全面預算管理的要求。
1.加強部門聯動,形成預算共識。在預算意識培養過程中,首先需要統一各部門對預算的認識,特別是對預算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通過行政手段,對各部門負責人提要求,增強部門內部預算意識培養,自上而下推動預算意識形成;通過開展部門間培訓、制度宣傳等,加強部門間關于預算認知的溝通交流,明確本部門在預算管理中的職責,自下而上鞏固預算共識。
2.提升財務預算的導向性戰略性。提升預算的導向性和戰略性需從企業管理者著手。在編制預算過程中,首先結合業務及企業發展的長期目標設定財務預算的長期目標,然后將財務預算的長期目標和其他長期目標同步分解到各個階段形成短期目標。保持對短期目標的關注,確保短期財務預算目標得以實施落實;根據長期目標實現可能性的動態變化,及時調整短期目標。通過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動態部署和目標實現,促進企業財務預算目標導向和戰略導向的形成。
3.轉變思維,主動管理財務預算?,F代財務預算管理要求科學管理和全員參與。企業員工特別是財務管理人員要轉變思維,從傳統的被動思考模式轉變為積極主動的管理思考模式。同時加大培訓力度,根據不同的部門分工,制定不同的培訓內容,增強員工財務管理思維。
1.信息化共享管理。建立企業大數據平臺,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等信息對財務人員實現共享。在預算編制過程中,全面的信息數據可以幫助決策者決策時更客觀、更前瞻。與此同時,財務數據的維護更可靠、更穩定,避免系統之間數據導入導出時由于人工原因造成數據偏差和數據泄露。
2.精細化預算編制。針對企業內不同的部門、不同的業務渠道,個性化選擇最適合的預算編制方法,形成該業務或部門的預算。在此基礎上,對匯總后的預算進行全面梳理分析,明確各類預算的編制周期、浮動范圍等信息,對預算編制進行分類管理,從而形成更為精細的財務預算。
3.過程化管理考核。財務預算的管理考核應從過程出發,結合業務進程,對各環節各節點進行嚴格考核、嚴肅獎懲,從而改進優化全員全過程財務預算控制流程,確保財務預算目標得以實現。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權責共享,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同步規范財務預算執行。在業務過程考核時同時加大財務事項考核,確保業務部門對財務預算管理的職責落實,監督非財務人員的財務預算執行。
1.開展專業培訓。根據企業自身核心業務的特點,定期對全體員工開展財務專業知識培訓,提高全體員工的財務知識水平和財務人員的預算分析能力,便于后續財務管理統一要求和落實。
2.加強人才引進。建好財務管理團隊,動態調整財務人員分工,確保各個財務預算管理角色的能力得到有效發揮。同時,引進高水平專業人才,提升企業財務預算管理能力。從長遠來看,企業財務預算管理團隊能力水平的提高,更倚重考核機制的牽引和專業知識的定期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