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市道路運輸服務中心 河南 許昌 461000
交通是國民經濟大動脈,交通行業貨物運輸結構與區域經濟結構緊密相關。從貨物運輸品類結構煤炭發送量占比較高、到發結構貨物到發比嚴重失衡和增長速度等方面,闡述貨物運輸結構現狀,從重發送輕到達、重大宗輕零散、大宗貨物兩端運輸銜接順暢和零散貨物運輸時效難以保證等方面,分析貨物運輸結構問題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貨物運輸結構優化對策,即:以完善考核和清算辦法引導貨物運輸結構優化,以抓好重點品類運輸促進非煤貨物上量,以綜合經營理念釋放物流基地效能,不斷完善貨物運輸結構,促進貨物運輸高質量發展。
交通運輸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力量,交通運輸的狀況會影響區域的經濟發展,所以要想穩定發展區域經濟,就需要以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作為基礎保障,而公路作為最常見的交通運輸方式之一,在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結構是指事物構成要素之間以及構成要素與整體之間的相互關系。針對貨物運輸結構現狀,貨物運輸結構按構成要素性質不同可以分為:品類結構、到發結構等。貨物運輸結構問題日益突出,是區域經濟結構和資源稟賦及交通運輸能力限制等多種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具體分析如下。
1.1 公路交通設施的綜合體系方面 綜合交通運輸的結構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公路交通運輸應該適應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需求。但是現階段,伴隨著路網總體供給能力的提升,路網的結構性矛盾日益明顯,鐵路交通的發展速度仍滯后于公路,鐵路交通在中長途運輸中比較優勢突出,但在現實中,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鐵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影響和制約了鐵路運輸服務能力的發揮,直接影響了各個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水平,鐵路運輸服務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1.2 地方的交通基礎設施的配置較差 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資源配置較差的問題,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公路的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匹配,存在建設過剩或者不足的情況。資源配置出現的偏差會直接浪費資源,當建設過剩時,就無法使基礎設施實現最大化的利用率,而當建設不足時,就會直接阻礙區域未來的規劃狀況。另外,公路交通設施的實際投入力度的大小,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整個公路網的建設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其中東部與西部之間、城市與城鎮之間的不平衡現象最明顯,這中現象的出現也是導致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出現差異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交通基礎設備維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公路維修過程中,所涉及到的范圍較廣,會對人們的出行及當地的經濟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有些公路完工不久,就出現路面塌陷、裂縫等多種質量問題,降低了路面實際的使用效率,會對當地的經濟發展產生較嚴重的影響。另外,公路維修完成之后沒多久,同樣的問題再次出現,并且問題的嚴重程度逐漸增加,不僅增加了公路維修的實際費用,還會對區域的經濟發展造成不良影響[2]。一些較偏遠的區域,由于沒有較發達的交通網,并且當公路出現問題時,不能及時對其進行維修,為區域經濟的穩定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嚴重制約了區域經濟發展。
2.1 以完善考核和清算辦法引導貨物運輸結構優化 考核和清算辦法具有激勵約束和導向作用,必須根據經營管理的需要進行適時調整。貨物到達和發送是一個有機整體,沒有到達就沒有發送。應該堅持全路一盤棋思想,把貨物到達量納入到運輸計劃和日常工作考核中。同時修改交通貨物運輸進款清算辦法,提高到達服務費特別是跨局零散貨物的到達服務費收入,對增加的到達量應該給予獎勵,對丟掉的到達量應該分析原因,嚴肅問責。零散貨物營銷工作難度大,運輸組織效率低,應該在工作考核和財務清算中給予傾斜。目前工作考核中,把百貨、集裝箱、冷鏈和小汽車等單列,激勵作用明顯。建議適當降低大宗貨物特別是整列運輸的大宗貨物的承運盈余,對零散貨物運輸進行額外補貼,既可以激勵零散貨物上量,也與運輸企業的實際付出相匹配。
2.2 發揮物流基地延伸功能 目前,交通物流基地仍然停留在貨物發到的基礎階段,貨物集散和倉儲配送等延伸功能發揮不足。應該借鑒先進物流企業和商貿企業的經營理念和物流模式,加強和大企業、大集團的合作力度,以綜合經營的理念釋放物流基地延伸功能,優化物流資源配置。降低客戶物流綜合成本,增強客戶粘性與穩定性,提升企業盈利能力。引入金融元素,增強倉儲功能,推動新筑成為西部和“一帶一路”物資儲備中心、商品交易中心和期貨交割庫。建議提升不同運輸方式的組合效率,為貨主提供安全、快速、經濟可靠的全程物流服務,實現貨物運輸的無縫化銜接。
2.3 調整公路交通周圍實際的產業結構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實際的產業結構可以分為三大類,既農業、輕工業及建筑業及服務性產業。其中第一產業主要是以農業為主,第二產業主要以輕工業及建筑行業為主,第三產業主要是以服務性產業為主。公路的項目建設在本質上屬于建筑行業的一個分支,所以公路屬于第二產業的范圍,而對公路進行的維修工作,由于同時屬于建筑分析及后期服務性產業分支,所以其既屬第二產業,又屬于第三產業。在我國產業發展過程中,第一產業的穩定發展需要建立在第二及第三產業的基礎之上。公路交通運輸的發展,會對周圍的產業結構產生一定的影響。以第三產業中的旅游業為例,公路交通運輸的發展,對旅游業的實際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旅游業取得迅速發展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即資源、設施基礎便利的交通條件。公路交通運輸網的不斷發展,提高了旅游人員的可進入性,進而促進了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當旅游產業發展起來,就會為公路周圍沿線區域的人們提供更多的商機及就業機會,有助于對公路周圍產業結構的調整,有助于帶動區域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例如,交通運輸網的發展在推進農業及旅游業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客運及物流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并提升了市場對車輛的實際需求數量,進而帶動了汽車制造行業的發展。汽車行業的發展,也會帶動石油行業及修車、保險行業的發展等等。通過相互影響、互相促進,進而全方位地提升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對縮減不同區域之間的經濟差異性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公路交通運輸網的發展,還能提高周圍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促進區域經濟朝著更繁榮的方向發展。
新時代畫卷初步開啟,高質量發展引領未來。“十四五”期間,交通能力全面釋放,交通行業米字型高鐵全面貫通,運輸能力將大幅提升。只要全面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始終堅持供給側改革。從而使貨物運輸結構趨于合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得到化解,交通在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的骨干作用將更加顯現,服務于交通行業“三個經濟”建設和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效能將日益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