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武鳴區職業技術學校 廣西 南寧 530104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信息化越來越受歡迎。混合式教學已經逐漸成為“互聯網+”時代非常合適的一種教學模式。中等職業學校體育課堂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和強化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意識,培養體育的興趣和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增強體質,養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1]。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顯然不能滿足要求。為提高中等職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學習的廣度和深度,本文引入混合式教學概念,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上,為縣級職校提供有效的參考。
自2000年以來,國內外學者和從業者開始關注混合教學模式。Sloan Consortium指出,混合教學是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的結合,是兩種歷史獨立教學模式的結合。BLiue等人指出混合學習是種新的學習方式,它實現了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和資源之間的一種面對面(現場)交互與在線交互的結合,Goodyear強調混合教學是面對面教學和在線教學的結合,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教學與輔導的結合。趙國棟指出,混合教學是一種新的學習環境,它結合了使用技術媒體的自學方法和傳統的課堂面授教學。結合不同的學習方法和教學需求,利用面對面和在線教學兩種不同的學習模式,重新組織教學資源,實施教學活動。從而實現提高教學效率的目標。
目前,我校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是在固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設計和組織體育教學的實踐中建立的各類體育活動范式[2]。目前大多數教師仍采用傳統的運動技能教學模式:教師課堂講解動作要領,學生模仿練習。整節課著重于技能的傳授,強調教師的領導和支配地位的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缺乏師生互動,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學生被動接受學習,不愿意積極選擇和學習某項運動。我校現有8名體育教師,其中45歲以上教師占6名,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多是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工具單調。少數教師在體育課上只安排學生跑兩圈并在跑步后自由行動,久而久之教師在體育課只流于表面,學生則認為體育課程就是可以不受課堂約束的活動。基于這種認知,導致體育教師的松懈,學生缺乏興趣,體育課堂單調、缺乏活力。
傳統教學模式是遵循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在常規的教育模式下教學思維、教學時間、學習思想等一系列傳統不變的方式,教師依據這一“模式”來實踐,組織自己的教學過程,教學思維、實踐、學習精神將在此模式中得以集中體現。在新型教育未開始之前,這一傳統守舊的教育方法已經深入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其鮮明的特征表現為以教師為核心,以教材和學生為輔,教師處于絕對的地位,通過講解、板書等教學手法,將所要傳達的教學內容灌注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充當被動接受教師灌輸知識的角色。而其主要學習的方式就是通過老師的講解、動作示范 來進行教學,教師自身能力達不到預想效果的現象時而發生[3]。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現代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4]。我校學生存在使用手機頻率高,利用手機玩游戲、聊天、看小說等現象比比皆是,甚至課堂上或課外都在玩手機,很顯然手機的不正確使用已經嚴重影響了學生正常的生活與學習。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激情,改變課堂氛圍并提高課堂效率,單靠簡單地禁止手機出現在教室里顯然是不能做到的。如何引導學生使用智能手機提高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營造良好的教學體驗呢?何克抗教授說過:混合教學結合了傳統學習方法的優勢和數字或在線學習的優勢,最大限度發揮互聯網和手機的作用,這樣既發揮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又要能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既注意教師的教,又注意學生的學。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主動性、積極性都調動起來[5]。
我校處在我國西南地區,就全國來說教育教學水平相對落后,且混合式教學現在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多數教師對混合式教學內容及方式掌握不足;外出培訓學習機會較少,因缺乏轉混合式教學專業知識的了解,教學知識結構單一,影響了混合式教學在我校的開展。建議教育行政部門應定期開展相關的教學培訓,舉辦信息化教學相關的教學比賽;完善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套公共網絡和辦公環境;加強引導學生正確手機,積極通過線上與教師進行教學互動等,推動混合式教學在縣級職校的開展。
傳統的教學方式單一,課堂單調、缺乏趣味性,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多為被動接受學習,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因而課堂的實效性差。而在互聯網的依托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既體現了教師啟發引導、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及團隊協作性。這就要求教師須轉變教學觀念,實現角色的轉變,由“教師中心”變為“學生中心”,通過提升我校教師信息化能力,改變我校體育教師的傳統化教學觀念,構建以信息技術為手段的新的教學模式:學習最新信息方面知識及前沿技術,熟練掌握學校多媒體教學設備、錄播系統,自如應用PPT課件以及微課,QQ群、微信等向學生展示課堂教學內容。通過不斷地教學實踐,學校層面提供技術指導與支持,各個教師之間加強交流與分享教學中遇到的問題。鼓勵與激發教師參與信息化教學比賽,從而提升我校信息化教學整體水平,使體育課堂不在流于表面,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隨著移動數字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和在線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正變得越來越流行。它區別于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資源“微課”的主要特點有:教學時間短,內容少,可以靈活方便地下載并保存到終端設備中。在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實踐中,教師可以充分發揮微課的作用,借助錄播教室、多媒體設備、田徑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設施和條件,設計和記錄課程中關鍵點,難點和混淆點的微課。并通過QQ、微信、學習通、百度云盤等信息傳播平臺發送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指導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進行個人和小組學習和探究練習,以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足球”一章中,我們可以制作四個微課:“腳內側踢球”、“腳背正面踢球”、“腳背內側踢球”、“腳背外側踢球”,通過微課講解動作要領及練習方法,學生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和課堂探究討論和課后通過反復觀摩達到鞏固學習的目的。
建立線上教學平臺,為學生創建了新型學習平臺,輕松的環境,良好的教學體驗,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深層、長久地學習。通過移動網絡和“學習通”、“班級QQ群”、“微信”平臺組織教學活動,實現課堂內外的教學互動,教師可發布的所有課程信息包括學習目標要求,學習課件,微視頻和其他學習資源傳送到學生的移動設備。通過管理學生,發送通知,共享資源,安排學習,組織討論和回答問題,使用平臺的功能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的移動設備(iPad、手機)成為學習工具,而不僅僅是聊天和玩游戲通過建立線上教學平臺,可以非常輕松的進入學生生活,解決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提供投影儀的功效,以及解除師生交互的時空限制,為自主學習創設了一個良好的環境[6]。
在互聯網的引領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是提高縣級職校體育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契機。通過混合式教學,能提升課堂的有效性,為學生提供相應富有挑戰且趣味性強的學習內容,能最大限度的改變傳統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弊端。這給學生創造了一種主動參與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在混合學習模式下,學生更關注知識的構建,教師不再是灌輸標準的傳授者,學生則成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學生則成為解決問題和探索新知的領導者[7]。因此,我校體育課堂應大膽引入混合式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增加師生互動,多種教學方法混合,改變傳統的模式,這正是順應“互聯網+”的時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