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江鎮第二小學 廣東 東莞 523758
1.1 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現階段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相對僵化,雖然已經具備了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能力和意識,但是教學效果仍不夠理想。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未被充分調動,也并未意識到讀寫結合的意義和重要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會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束縛,導致教學模式比較僵化,缺乏吸引力和特色,難以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學內容從字母、單詞逐漸過渡到句子和文章寫作。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及核心素養的不斷普及,傳統的教學形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如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們所面臨的的主要問題。
1.2 忽視讀寫能力培養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英語知識的培養定位于學生記住了多少單詞,掌握了多少詞組,如何解題等,對于讀寫能力方面的培養并不夠細致,甚至不夠關注。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更關注的是學生是否掌握了課文內容,或者說是否能夠掌握單詞的中文解釋和拼寫,但是對于詞匯和句型的運用情況卻不夠重視。讀寫能力的培養與詞匯、句型的運用密切相關,核心素養下的英語教學對于學生能力培養有著更為明確的要求,因此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模式,從而實現新課標改革下的教學目標。
2.1 調動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 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中,閱讀和寫作之間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這意味著學生要能夠得到一定的語言學習輸入,才能夠確保讀寫能力的綜合提升。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對于課文、句子的朗讀往往不夠重視。對于這部分的學習內容,一般只是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對話、文章的大概意思,并能夠完成跟讀即可。這樣的教學模式相對機械、死板,雖然教師會播放音頻和視頻來作為輔助的教學手段,但是學生們往往感到十分枯燥,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難以得到調動。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教學要求教師不僅僅完成課表所規定的教學內容,也要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帶領學生深入了解英語國家文化。以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為例,本課的主題的日常見面問好,在課文中也包含了日常三餐、食物等單詞。教師在講解這篇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單詞和課文的朗讀,并運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和資源去帶領學生熟悉、掌握食物和三餐的單詞。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教學需要合理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熱烈的討論,彼此交換意見,并結合所學知識去用英語進行闡述和表達,在這種交流下,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所學知識點,并可以有效運用所學的單詞、句型進行表達,有效提升了口語交際能力,并在此背景下為讀寫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而教師也可以利用情景表演、配樂朗讀以及朗讀比賽等教學活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轉變學生都是學習狀態和態度。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也要將英美文化穿插在課文和單詞的講解中,借助幻燈片、視頻短片等方式向學生介紹英美人的飲食習慣和他們常吃的食物,讓學生們對英語國家文化有更為直觀地認識和了解。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通過小組活動、課上展示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自信心。
2.2 重視英語讀寫教學,提升綜合運用能力 學生想要提升讀寫能力,就需要掌握豐富的詞匯內容。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師要將詞匯的記憶和靈活應用的能力作為重點培養內容,以此作為英語讀寫教學的基礎,不斷強化引導幫助,讓學生更為綜合地應用單詞內容,進而提升讀寫能力。為此,可以通過應用拼讀的方式來掌握相應的單詞。
英語詞匯是拼讀詞匯,而拼讀、拼寫以及寫作之間則有著更為密切的聯系。在這在教學方法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的學習會少走彎路,學習效率會得到有效提高,進而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英語內容中的元音和輔音的教學和練習,不斷提升學生發音規則的掌握效果,使其可以為單詞的拼讀能力提升打下基礎,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如果說詞匯是寫作的基礎,那么句型句式就是寫作的框架,二者缺一不可,都至關重要。為此,學生要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夠完成寫作。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要將課文拆分成單個句子,并對句子中的句型結構進行進一步的拆分和講解,將單詞嵌入到句式句型中,學生在反復的朗讀和練習可以加深學習印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密不可分的,教師要把握住這一原則,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感,從內心深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真正實現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英語讀寫結合教育對于學生的文化品格以及綜合能力有著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重學生讀寫能力、文化品格以及學習興趣的培養。小學英語課程的設置和開展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掌握必要的英語知識,也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更為完善的價值體系,并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識。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扮演起引導者、解惑者和傳授者等多個角色形象,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更為完善的學習體系,并提升英語讀寫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