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職業學院 重慶 401520
隨著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職業教育具有的教育價值和功能也逐漸被人們所重視,而職業教育高等院校也積極順應了時代的發展需求在內部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和優化,將信息化高校的建設納入到了高校整體的發展戰略中。但相對而言,即使是在當前新的教育環境下,高校的資助育人工作既有著令人矚目的成績,也有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存在。比如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逐漸擴大了招生的范圍和規模,接收的貧困生的數量也隨之增多,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接受到同等的教育,該院校也在國家提出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和政策的支持下,全方位、多維度地開展了學生精準資助工作,逐漸探索出“三結合”的學生精準資助工作方式,即將保障與創新相結合、將“輸血”與“造血”相結合、將資助與育人相結合,以此來實現人才的全面培養與發展。
1.取得的成績。目前學校的招生范圍和規模在不斷的擴大,很多貧困學生也有了更多的機會來接受高等教育,他們可以通過學校開通的“綠色通道”來學校報到,然后學校的資助管理中心就會針對每個學生的家庭條件、學習的能力等實際情況進行審查之后予以合理的安排,并采取相應的資助舉措。不僅如此,學校還建立了勤工助學制度,鼓勵并支持這些貧困學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里、在不耽誤學業的情況下,利用課余時間去做一些社會兼職工作,通常這些工作基本上都是由學校出面予以聯系和溝通的。這樣既能讓學生在社會中得到鍛煉、體驗生活的不易、積累豐富的生活閱歷,也能通過獲取勞動報酬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減輕家中的負擔。
2.存在的問題。首先無法準確的確定哪些學生才是資助的對象。學校開展資助育人工作就是為了讓每一個貧困生都能有學上,但如何去界定“貧困生”的范圍始終是困擾學校自主管理中的一大障礙。通常學校界定“貧困”是按照學生出具的、蓋有政府公章的“貧困證明”及其他與生活條件有關的書面資料,但目前基本上所有的學生都在使用智能手機、電腦等,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這些電子產品都是“高檔”的代名詞,那么擁有這些產品的學生是不是貧困生?應不應該納入到“資助對象”的行列中呢?人們對這個問題始終存在著巨大的爭議。因此學校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概念和范圍作為資助對象的認定標準。其次,資助模式有著極大的不科學性。比如在評定程序上,重慶工商職業學院作為一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學生的數量是龐大的,在進行資助評定過程中往往都是按照院系人數的比例進行劃分,但有些院系學生數量多,數額卻是一定的,從而造成名額不足的現象,而學生之間也會為了得到這個名額而相互爭搶。另外,學生生源地的街道辦事處、學校和學生以往就讀過的學校之間的檔案信息無法實現共享與聯動,這就加大了高校甄別貧困生信息的難度。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內的運用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提高整體教學效率的必要手段。在資助育人工作中重慶工商職業院校就利用信息技術拓展了工作的平臺和載體,并有效地整合和管理了學生所有的信息,以此來保障所有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和真實性,從而為學生資助工作提供參考依據,進而提高各項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在資助育人的建設工作中利用信息化建設理念和信息技術緊緊的把握住了“精準扶貧”的時代發展脈搏,進一步明確了資助的對象、完善了自主管理體系,讓資助工作更具針對性和科學性,從而全面提升資助育人工作的效率,不僅有助于為社會的發展培養和儲備更多的人才,也有助于讓貧困學生有條件、有能力接受教育,實現教育的平等。
1.利用信息技術完善資助管理的動態化。建立信息化資助臺賬,對精準資助工作的幫扶過程進行動態記錄,對幫扶的效果進行實時監控。在學校學工信息系統中已設置“資助信息臺賬統計”功能。其中,學生的基本信息、特殊群體學生身份認定情況、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情況、獲得各資助項目的受助金額都由系統自動讀取,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學業幫扶、就業幫扶、心理幫扶等具體幫扶的過程則由輔導員人工輸入、實時動態記錄,形成幫扶軌跡。
2.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育人方式的個性化。每個貧困生的家庭背景是不同的,學院在踐行資助育人的過程中要根據精準識別和認定的結果,以及在學校學生工作信息化系統中對學習成績、心理測評、就創業情況、消費程度等各指標的觀測,對不同困難等級、不同情況的學生采取差異化幫扶,實施個性化精準資助措施。比如利用系統中“資助情況”統計功能,教育受到資助的學生要懂得感恩、回饋社會;利用系統中“在校表現”統計功能,分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成績、獲獎情況、違紀情況、心理測評結果、圖書借閱情況、就業情況等數據,對于成績退步或成績較差的學生加強學業指導,對于無獲獎、不上進的學生加強勵志教育,對于有違紀情況的學生加強校紀校規教育,對于心理普測異常的學生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問題的干預與疏導,對于圖書借閱較少的學生加強讀書習慣的培養,對于尚未就業的畢業生加強就創業指導和就業信息推送。
社會的公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的公平,社會的發展根植于教育的發展,因此重慶工商職業學院在“精準扶貧”戰略的要求下,利用信息技術積極開展了精準資助育人的建設工作,旨在通過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讓每個貧困生都能享有學習、成長的機會和平臺,從而為社會發展、國家建設源源不斷的輸入各類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