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臨夏市臨夏志成中學 甘肅 臨夏 731100
生命學的核心素養之一就是生命觀念,生物課的教學任務之一就是生物觀念的培養。新課改對生物教學提出了新的任務,生物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單純學習生物知識,更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未來的發展。而教師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能讓學生對學習產生熱愛,進而終身愛好學習。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成了當下生物老師的一個重要任務。
生命觀念有四個重要部分,包括物質與能量觀,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1]。生命觀念在新課標中也有它的定義,它不僅讓學生積累知識,更是讓學生形成一種思維方式。首先,學生觀察到生物現象,建立自己的認識,然后通過理性思維把所觀察到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形成概念,最后再把所有的概念聯系起來,建立自己的知識網絡,從而對生物學形成整體的認知,最后再用所學到的知識解決生物方面遇到的問題。
2.1 創設真實的情境 教師在生物課堂進行生命觀念教育時,要清楚生命觀念教學不僅包括學生知識層面的教育,更要培養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2]。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比較真實的的思維情境,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處理相似的問題。
例如,學生在之前的教學中已經學過有關物質的基本知識了,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是葡萄糖;人體中的儲能物質是脂肪。在細胞的生命系統中,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就是ATP。關于這些,教師就可以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物質的存在。比如,老師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組,提供磷酸腺苷二鈉片實物和物品說明書,讓學生通過觀察總結出ATP的組成元素和化合物。進而思考,這種化合物是如何為細胞供應能量的。教師再引導學生把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奇特,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2.2 重視科學實驗 高中生物教學需要學生做科學實驗,去真切體會生物變化,這是生物教學的一部分。提出有研究價值的生物問題,學生懷著熱情去做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深化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科學實驗,學生能夠很好的掌握所學到的生物知識,學生還可以通過實驗進行自主探究,進而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3]。
例如,在研究不同能源物質處理下青蛙腓腸肌的收縮情況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科學實驗,以便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教師準備兩個青蛙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接著通電刺激標本,把電能耗盡。接下來,對一個標本滴入ATP溶液,另一個標本滴入葡萄糖溶液,再用電刺激坐骨神經處,觀察青蛙標本肌肉的收縮情況。通過實驗,學生發現滴加ATP溶液的標本收縮得更加明顯。由此可以得出結論,驅動細胞生命活動的能源物質就是ATP。這樣通過科學實驗得出結論的方法,能讓學生比較真實、客觀地了解生物學知識,也讓學生有了自己探究生物的興趣,促進了學生生命觀念的培養。
2.3 多設計一些活動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意學識知識的儲備,還應該為學生長遠的學習發展做準備。在生物教學中,為了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教師可以開展一些有關生命主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把學到的知識和實踐活動聯系在一起,這樣能激發學生主動積極的去探索、發現和解決生物問題。
例如,在學習這一小節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生活中的實物或者畫圖,比較直觀、真實地表達細胞的組成成分以及整體結構特征。這樣做使學習的抽象知識變得具體了,便于學生理解,也激發了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老師還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現自主學習這一節的內容,然后出示一些問題,比如ATP的分子結構是什么?結構簡式怎么表達?或者其它一些問題,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問題的答案,然后每組展示自己的討論結果。然后總結不足的地方,最后教師再次總結整堂課的問題以及知識點,強化學生的記憶。這樣做可以讓學生自己嘗試和歸納知識,讓學生在互動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了抽象的生物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培養生命觀念。
總之,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對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和綜合素質的發展都有積極作用。因此,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生命觀念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