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際貿易與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關系的最新研究進展

2021-01-28 13:42:03方寧靜
社會科學動態(tài) 2021年2期
關鍵詞:經濟影響企業(yè)

李 酣 方寧靜

一、引言

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增長進入了長期性增長停滯的新時期,主要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增速一直維持在低位,甚至是零增長。此外,受到金融危機和宏觀經濟增長停滯的影響,全球化的潮流也開始受阻。尤其是美國在近些年掀起的一股與以往的貿易投資全球化和科技創(chuàng)新交流相背而行的逆潮,為全球貿易的發(fā)展和世界各國經濟的增長蒙上了一層陰影。同時,中國經濟發(fā)展進入了新時代,高質量發(fā)展成為國民經濟發(fā)展的核心目標。

高質量發(fā)展的內涵包括實現要素配置的優(yōu)化、生產率的提高、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等,還體現在通過發(fā)展實現公平的收入分配、福利改進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這一背景下,學術界開始探討在去全球化逆潮、經濟不確定性、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等新的約束條件影響下,如何通過貿易的發(fā)展實現要素配置的優(yōu)化、經濟結構的優(yōu)化、創(chuàng)新和生產率的提升等與當前亟待解決的高質量發(fā)展相關的問題。

本文對近年來國外權威期刊中研究貿易和經濟高質量發(fā)展之間關系的文章進行整理,厘清了貿易對經濟結構、經濟發(fā)展方式、經濟發(fā)展動力以及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目標的影響,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的不足,并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展望。

二、貿易對經濟結構優(yōu)化的影響

經濟結構的動態(tài)變化是國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特征,結構優(yōu)化也就成為發(fā)展經濟學的研究重點。學者們主要從產品結構和產品質量等角度,深入地分析貿易對經濟發(fā)展的結構效應。

(一) 貿易與產品結構

產品結構是貿易的微觀基礎,進出口產品結構關系到國際貿易的獲益,進而影響經濟增長。Mayer 利用多產品企業(yè)的理論模型分析了不同目的地市場機制如何影響一個企業(yè)的出口產品范圍和產品組合。競爭激烈的出口市場使得企業(yè)偏向于出口其市場表現最好的產品。同時,這種貿易環(huán)境驅動的產品組合的企業(yè)內變動對于企業(yè)的生產率有重要的影響①。McCalman 認為國際貿易將導致公司專注于其“最佳”產品的觀念并不總是與現實相符。當國際競爭加劇,一些知名行業(yè)的公司有時會擴大它們的產品組合,包括低質量的產品版本②。

(二) 貿易與產品質量

貿易產品質量也是這一時期的研究熱點之一。Bastos 檢驗了出口目的地和企業(yè)支付的投入要素價格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向更為富裕的目的國出口會引導企業(yè)提高其產品的平均質量,同時讓他們購買更高質量的投入品③。Hallak、Schott 使用貿易收支中包含的信息將觀察到的出口價格分解為質量與質量調整后的成分,發(fā)現在出口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具有貿易順差的國家有更高的產品質量。通過估計1989年至2003年主要出口商的產品質量的演變發(fā)現,產品單位價值比不能很好地反映相對質量差異,各國的出口產品質量正在比其收入更快地趨同④。

三、貿易對經濟發(fā)展方式的影響:要素配置和生產率

提升勞動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已經成為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學者從國際貿易與這些投入要素的關系,以及貿易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影響等路徑,進一步闡釋了貿易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機制。

(一) 資本要素

Ravikumar 分析了資本積累與貿易動態(tài)收益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短期貿易逆差較大的國家資本積累較快,且資本積累帶來了可觀的收益。這些國家生產出來的消費品的貿易強度決定了靜態(tài)收益,他們提供的投資品的貿易強度決定了包括資本積累在內的動態(tài)收益⑤。Sebnem 使用一個歷史準實驗來估計貿易對資本流動的因果影響,他們用1859—1913年期間區(qū)域降雨量的波動來捕捉奧斯曼帝國對德國、法國和英國出口的外生變化,發(fā)現當帝國某一特定地區(qū)的降雨量超過其他地區(qū)時,由此產生的剩余產品會更多地出口到那些歷史上進口更多這些產品的國家,導致這些國家增加了在奧斯曼帝國的投資⑥。

(二) 勞動力要素

人力資本的提升對于經濟增長的作用愈發(fā)凸顯出來,而研究表明貿易對人力資本的作用具有異質性。Helpman、Itskhoki 研究勞動力市場、貿易和失業(yè)的相互作用,他們表明一個國家可以從其差異化行業(yè)勞動力市場的摩擦減少中獲益,但這會損害該國的貿易伙伴,特別是較低的勞動力市場摩擦并不能確保較低的失業(yè)率⑦。Brambilla 研究了出口、出口目的地和技能利用之間的關系,發(fā)現向高收入國家出口的阿根廷企業(yè),相比其他出口商或者國內企業(yè)會雇傭更多的高技能工人⑧。Auer 認為,貿易自由化將技能集中在擁有高技能水平的國家,從而增加了全球熟練勞動力的有效供應,不過這會導致技術密集型產品價格的下降⑨。Atkin 利用墨西哥制造業(yè)出口數據證明,貿易改革帶來的制造業(yè)出口的增長會改變教育資源的分布。本地如果出現制造業(yè)出口的擴張,那么當地學校的輟學率就會上升,原因是低技能出口制造業(yè)部門的就業(yè)機會提高了這些地區(qū)的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機會成本⑩。與此同時,貿易卻顯示出對不同技能的偏好。Blanchard、Olney指出,低技能密集型出口的增長會降低平均教育水平,而技能密集型的出口增長則會提高教育水平?。Fieler 通過1991年的哥倫比亞制造業(yè)的數據估計表明,貿易自由化將技能強度從12%提高到16%?。

貿易沖擊對勞動力市場尤其是就業(yè)有顯著影響。貿易自由化或者正向的貿易沖擊會促進勞動力就業(yè)。McCaig、Pavcnik 基于美國和越南的雙邊貿易協定帶來的越南產品關稅下降,發(fā)現出口沖擊導致越南正規(guī)部門的制造業(yè)工人數量上升了5%,而這種再配置效應在那些與國際貿易聯系更緊密的越南省份更加顯著?。然而,貿易沖擊對勞動力就業(yè)也可能產生負面效應。Autor 分析了美國貿易和技術沖擊對于本地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發(fā)現貿易沖擊的影響體現了區(qū)域性的集中趨勢,這主要是由于勞動密集型制造業(yè)存在著空間集聚,正是這類產業(yè)更易受到貿易沖擊的不利影響?。Rafael 估計了一個巴西勞動力市場的結構化動態(tài)均衡模型,發(fā)現貿易自由化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程度較深,勞動力市場的結構轉型可能需要數年時間?。Erten 分析了貿易自由化對南部非洲經濟體的影響,相對于關稅降幅較小的地區(qū),關稅降幅較大的地區(qū)的工人在貿易部門的正式和非正式就業(yè)都出現了顯著下降?。

(三) 生產率

貿易自由化和貿易的增長,會通過對貿易成本、企業(yè)管理效率、組織形式、進口國制度等因素的作用,進而影響企業(yè)的生產率。從企業(yè)層面來看,Loecker 研究了比利時紡織品市場的貿易保護減少對生產率的影響,發(fā)現消除貿易壁壘使企業(yè)一級的生產率提高了2%?。Caliendo、Hansberg 認為由于雙邊貿易自由化,出口企業(yè)將增加管理層的數量,出口企業(yè)的新組織方式帶來了更高的生產率,使邊際出口商的生產率提高了1%?。Chen 認為貿易自由化減輕了生產效率低下的公司內部存在的委托-代理問題,并激勵這些公司提高管理質量。即當一個經濟體向貿易開放時,生產率較低的企業(yè)的管理者會受到激勵,付出更多努力,這將提高這些公司的生產率?。Defever 指出批發(fā)商在貿易自由化對生產力影響中發(fā)揮中介作用,批發(fā)商提供了間接獲取外國生產投入的渠道。因此,降低關稅對不直接進口的企業(yè)的生產率影響取決于批發(fā)商在多大程度上是該行業(yè)的要素供應商?。

Burstein、Vogel 發(fā)現貿易自由化帶來的貿易成本降低,會將要素重新分配給一個國家的比較優(yōu)勢部門,提高在技術密集型部門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國家的技能溢價,還會使各部門內的要素向生產率更高的技能密集型企業(yè)重新分配,這就導致了整個產業(yè)平均生產率的提升?。Beverelli 認為減少服務貿易限制對制造業(yè)部門有積極影響,進口國的制度在形成這一影響方面起關鍵作用。制度質量高的國家從較低的服務貿易限制中受益最多,因為后者提高了下游工業(yè)的生產率。貿易和生產率的關系在中國的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也有體現?。Brandt 檢驗了中國加入WTO 帶來的貿易開放效應對于制造業(yè)企業(yè)的生產率的影響。他們發(fā)現,關稅下降減少了加成但提高了生產率,這種促進競爭的效應在現有企業(yè)(incumbents) 當中最為重要,而效率的提升存在于新的進入者當中?。

除貿易開放之外,進口中間品、進口價格、企業(yè)研發(fā)等也是影響生產率的重要途徑。Aw 研究了企業(yè)內生的研發(fā)和出口選擇對未來的生產率增長路徑,實證研究發(fā)現,這兩種活動對企業(yè)未來的生產率都有正面的影響?。Gopinath、Neiman 實證分析了阿根廷經濟危機期間的貿易調整過程,他們建立了一個容納異質性企業(yè)的中間投入品、固定進口成本和迂回生產的貿易模型,發(fā)現進口價格沖擊會產生顯著的生產率下降?。Halpern 研究了進口中間品對生產率的影響,進口中間品將會使得企業(yè)的生產率提高22%,這其中一半來自于國外和國內投入品的不完全替代?。

四、貿易對經濟發(fā)展動力的影響

在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階段,研發(fā)創(chuàng)新和由此產生的技術進步,相較于資本和勞動力等要素的投入,具有更持續(xù)的經濟增長效應,更能進一步推動宏觀經濟的高質量發(fā)展。國際貿易能夠從要素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刺激企業(yè)創(chuàng)新行為的選擇,更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新對經濟發(fā)展的能動效應。

(一) 貿易開放與創(chuàng)新

貿易自由化促進了進口競爭的加劇,從而倒逼企業(yè)進行創(chuàng)新行為。Atkeson、Burstein 發(fā)現企業(yè)在經營、創(chuàng)新和從事國際貿易時,盡管貿易成本的變化會對異質企業(yè)的出口創(chuàng)新決策產生重大影響,但這些決策變化對福利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被產品創(chuàng)新的作用所抵消?。Bloom 解釋了面臨更大進口壓力的企業(yè)更多進行創(chuàng)新這種似乎與人們的直覺相背離的現象。他們構造的模型表明,如果要素不能在企業(yè)外部流動,那么進口競爭壓力上升,將會促進企業(yè)通過降低投入品的機會成本來創(chuàng)新。如果要素可以流動到企業(yè)外,貿易自由化將會導致全球生產率的一個較小的永久增長?。Bloom 又進一步指出,在2001年中國加入WTO 后,歐洲企業(yè)面臨的進口競爭加劇導致企業(yè)內部技術變化增加,勞動力重新分配給技術更先進的企業(yè),這些占到了2000—2007年間歐洲企業(yè)技術升級動力的14%?。

此外,外包這類新的跨國生產組織形式的應用、貿易成本降低等也是影響企業(yè)創(chuàng)新行為的重要因素。Bo/ler 發(fā)現研發(fā)和國際外包是具有互補性的活動?。Arkolakis 認為國內市場效應和比較優(yōu)勢導致一些企業(yè)專注于創(chuàng)新,同時將一些制造工序外包給其他國家。跨國生產成本的下降,可能會使得一些專業(yè)化于生產的國家受損,也會使一些專業(yè)化于創(chuàng)新的國家受益?。

(二) 貿易政策與創(chuàng)新

最近幾年,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企業(yè)創(chuàng)新行為影響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Liu、Ma 利用2001年中國加入WTO 之后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大幅減少作為準自然實驗,發(fā)現這會顯著地提高企業(yè)的專利申請數量?。Bustos 研究的是區(qū)域自由貿易協定對于技術升級的影響,由于貿易一體化帶來的收入上升,能夠刺激出口商更多投資于升級技術,同時關稅下降更多的企業(yè)也會更快地提高技術投資水平?。然而,這種影響似乎不是單向度的。Liu、Qiu 利用1998—2007年中國企業(yè)數據證實,中國加入WTO之后的關稅下降,伴隨的卻是企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的下降。這是因為利用國外技術的相對價格下降了,國內自主創(chuàng)新的激勵下降?。

五、貿易對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目標的影響

經濟發(fā)展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這其中既包括公平的收入分配、社會福利的改進,也包括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和改善。學者們分析了貿易對以上經濟發(fā)展目標的影響。

(一) 貿易與收入分配

目前,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貿易擴大了勞動力收入差距。Akerman 利用瑞士的雇主雇員匹配數據,研究了貿易通過企業(yè)之間的工資差異影響工資不平等的機制。他們發(fā)現總體的工資不平等很多起源于部門—職業(yè)內部,以及存在于具有相似可觀測特征的工人之中?。Cosar 分析了貿易摩擦和關稅等因素的組合對于企業(yè)動態(tài)和工資分布的影響,他們發(fā)現哥倫比亞融入全球化的生產過程雖然提高了其國民收入,但卻導致了更高的失業(yè)率以及更大的工資不平等?。同樣地,Helpman 指出,巴西勞動力市場的總體工資不平等是在部門內部和具有相似可觀察特征的工人中產生的,而企業(yè)之間的工資差異與企業(yè)就業(yè)規(guī)模和貿易參與度有關,貿易對工資不平等具有相當大的影響?。Sharon 認為勞動力職業(yè)決定了他們是否從進口活動中受益。丹麥勞動力市場的職業(yè)選擇數據表明,該國1995 到2005年間面臨不斷上升的進口競爭使得工人的終身收入水平下降了5%?。

貿易開放引起的勞動力工資變化,會根據勞動者特征、關稅減免的不同體現出明顯的異質性。Autor 分析了1992年至2007年間中國制造業(yè)對美國的出口沖擊給美國工人的收入和就業(yè)造成的影響。他們發(fā)現那些初始工資較低、工作時間短的勞動力受到的收入損失更大?。Hummels 認為在同樣的工種區(qū)間之內,外包會增加高技能者的工資,但會減少低技能勞動者的工資。貿易的凈工資效應在同樣的技能類型內部有很大差異。另外,如果工人的技能水平相同,外包的工資效應會隨著他們從事的工作任務的變化而變化。貿易沖擊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存在性別差異?。Brussevich 發(fā)現貿易沖擊中,制造業(yè)的進口競爭沖擊對男性的就業(yè)和工資的影響不成比例。原因是制造業(yè)的就業(yè)人口中男性占更大比例,而且男性面臨更高的退出成本,這樣女性從貿易中獲得的工資和福利收益就相對高于男性?。

貿易政策的變動引起了勞動力市場的波動。Artuc 認為,貿易沖擊的福利效應放大了工人在不同部門之間的轉移成本,面對進口競爭的工人依然可以從關稅的免除中受益,貿易自由化降低了工人們在長期和短期的工資?。Amiti、Davis 利用1991—2000年印度尼西亞制造業(yè)普查數據證實了出口關稅的下降會降低進口競爭企業(yè)的工資,但會提高出口企業(yè)的工資。同樣地,相對于那些只在當地采購原材料的公司,進口產品關稅的降低提高了進口企業(yè)的工資?。Senses 對美國制造業(yè)的工人面臨的國際貿易與勞動收入風險之間的聯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后發(fā)現,在美國,進口滲透率與勞動收入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性?。Carneiro、Kovak 表明,在那些享受更多關稅削減的地區(qū),正規(guī)部門就業(yè)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下降的時間更長?。然而,Caselli、Koren 指出,國際貿易可以降低收入的波動性,因為它可以減少國內沖擊的影響并允許各國實現需求和供應來源的多樣化?。

(二) 貿易與福利改進

國際貿易對一國居民福利的影響巨大。Handley、Limāo 利用中國加入WTO 之后對美國出口增長的數據,發(fā)現貿易戰(zhàn)威脅的減少可以解釋這一時間段出口增長的三分之一。同時,政策不確定性的下降也降低了美國的產品價格,提高了消費者的收入,這相當于13%的永久性關稅削減帶來的效果?。在貿易自由化的福利效應上,Foellmi 認為貿易自由化對富國有利,對窮國不利?。在貿易政策的福利效應上,Steinberg 使用了一個容納異質性企業(yè)、內生出口參與選擇和隨機貿易成本的動態(tài)一般均衡模型,來研究英國脫歐導致的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對英國經濟的影響。發(fā)現英國家庭因脫歐而產生的消費福利成本相當于總成本的0.4%到1.2%,但其中不到0.25%的成本是由不確定性造成的?。區(qū)域貿易協定有助于抵御貿易摩擦、保障貿易和經濟增長。Caliendo、Parro 估計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對貿易和福利的影響,發(fā)現NAFTA 使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國的集團內貿易分別增長了118%、11%和41%?。

在貿易中其他影響福利的因素中,Melitz、Redding 的模型表明,內生的企業(yè)選擇在異質性企業(yè)模型當中提供了一種新的福利來源[51]。Redding 認為貿易帶來的福利收益取決于國內貿易份額的變化和各地人口的再分配[52]。

(三) 貿易與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是高質量發(fā)展的重要內涵,而貿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問題。部分學者認為貿易自由化對生態(tài)環(huán)境有積極作用。Cherniwchan 估計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對美國制造業(yè)企業(yè)產生的顆粒物(PM10) 和二氧化硫(SO2)排放的影響。他們發(fā)現貿易自由化導致工廠排放的這些污染物顯著減少。平均而言,美國制造業(yè)在1994年至1998年間減少的PM10 和SO2排放量中,有近三分之二可以歸因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之后的貿易自由化的作用[53]。然而,也有學者指出貿易加重了環(huán)境污染。Lin 利用美國宇航局的新空氣質量指標,發(fā)現貿易對一些空氣質量指標產生了有害影響,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氣溶膠濃度。貿易開放對空氣質量的真實影響被嚴重低估了,貿易對中國環(huán)境總體上是有害的,這符合貿易驅動的國際競爭底部假說和污染避難所假說[54]。

六、結論和研究展望

近年來,國外文獻中關于貿易與經濟發(fā)展質量的文獻集中在貿易與經濟結構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方式、創(chuàng)新和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目標這四個方面。從經濟結構優(yōu)化角度來看,貿易促進了產業(yè)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轉型升級,提高了出口產品質量;從經濟發(fā)展方式角度,貿易自由化能夠提升資本配置效率、人力資本、尤其是企業(yè)生產率,從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從貿易與創(chuàng)新角度,貿易開放、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下降都對企業(yè)創(chuàng)新活動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從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目標角度,貿易擴大了收入差距,區(qū)域貿易協定的參與和貿易政策不確定性的下降都有利于貿易福利的增進,而貿易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具有兩面性。

現有研究多基于貿易開放視角,利用統計數據實證分析貿易對經濟增長、生產率、創(chuàng)新、收入分配等的影響,而針對逆全球化潮流下各國的應對措施、近兩年貿易沖突、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對經濟發(fā)展質量影響等問題的研究較為不足。

綜合以上分析,關于貿易和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關系的研究,未來幾年應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拓展研究。首先,大國沖突、全球性傳染病和英國脫歐等重大事件帶來的不確定性,對各國商品和服務的貿易產生的沖擊會在未來幾年持續(xù)發(fā)酵,不僅影響全球經濟增長,而且會對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尤其是對依賴國際貿易的不發(fā)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產生異質性和不平衡的影響,隨著數據的更新和影響的累積,在這一議題上應進行更多的實證研究。其次,當前,甚至未來一段時期,依然不見逆全球化浪潮顯著衰減的勢頭,這種影響政治、經濟和貿易等宏觀維度的整體趨勢,也會對不同國家之間及其內部具有不同特征的微觀主體產生差異化影響,尤其可能對弱勢群體產生較為嚴重的不利影響,這應該是未來國際貿易福利效應的重點研究領域。第三,在中美貿易沖突可能持續(xù)、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和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簽訂等重大國際經貿事件的影響下,全球生產分工和價值鏈的重組,及其在各國和不同國家內部的空間分布的調整會加速,由此需要對包括國際貿易產品結構、產業(yè)結構在內的多種結構變遷的趨勢和影響進行更細致的量化分析。第四,在新一屆美國政府提出要盡快重返巴黎協定、中國已經承諾將于2060年實現“碳中和”,并且歐洲和其他地區(qū)的一些重要國家跟進以實現這一宏大全球環(huán)境目標的背景下,環(huán)境政策對貿易流量和貿易結構的影響和效應、貿易政策中的環(huán)境要求、貿易流量和結構對相關國家實現環(huán)境目標的影響等相關主題會成為未來的研究熱點。

注釋:

①Thierry Mayer, Marc J.Melitz, Gianmarco I.P.Ottaviano, Market Size, Competition, and the Product Mix of Exporter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2), pp.495-536.

②Phillip McCalman, International Trade, Product Lines and Welfare: The Roles of Firm and Consumer Heterogenei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20, 126, p.103348.

③Paulo Bastos, Joana Silva, Eric Verhoogen, Export Destinations and Input Pric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8, 108(2), pp.353-392.

④ Juan Carlos Hallak, Peter K.Schott, Estimating Cross-Country Differences in Product Quali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1, 126(1), pp.417-474.

⑤B.Ravikumar, Ana Maria Santacreu, Michael Sposi,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Dynamic Gains From Trad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9, 119, pp.93-110.

⑥Sebnem Kalemli-Rzcan, Alex Nikolsko-Rzhevskyy,Jun Hee Kwak, Does Trade Cause Capital to Flow? Evidence from Historical Rainfall,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20, 147, p.102537.

⑦ Elhanan Helpman, Oleg Itskhoki, Labour Market Rigidities, Trade and Unemployment,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0, 77(3), pp.1100-1137.

⑧Irene Brambilla, Daniel Lederman, and Guido Porto, Exports, Export Destinations, and Skill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2, 102(7), pp.3406-3438.

⑨Raphael A.Auer, Human Capital and the Dynamic Effects of Trad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5,117, pp.107-118.

⑩David Atkin, Endogenous Skill Acquisition and Export Manufacturing in Mexico,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6, 106(8), pp.2046-2085.

?Emily J.Blanchard, William W.Olney, Globalization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Export Composition drive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7, 106, pp.165-183.

?Ana Cecília Fieler, Marcela Eslava, and Daniel Yi Xu, Trade, Quality Upgrading, and Input Linkages: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olombi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8, 108(1), pp.109-146.

?Brian McCaig, Nina Pavcnik, Export Markets and Labor Allocation in a Low-Income Count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8, 108(7), pp.1899-1941.

?David H.Autor, David Dorn, and Gordon H.Hanson, The Geography of Trade and Technology Shocks in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 103(3), pp.220-225.

?Rafael Dix-Carneiro,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Labor Market Dynamics, Econometrica, 2014, 82(3), pp.825-885.

?Bilge Erten, Jessica Leight, Fiona Tregenna,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Local Labor Market Adjustment in South Afric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9, 118, pp.448-467.

? Jan De Loecker,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Multiproduct Firms, and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Productivity, Econometrica, 2011, 79(5), pp.1407-1451.

?Lorenzo Caliendo, Esteban Rossi-Hansberg, The Impact of Trade on Organization and Productivity,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2, 127(3), pp.1393-1467.

?Chen Cheng, Trade Liberalization, Agency Problem and Aggregate Productivity,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9,111, pp.421-442.

?Fabrice Defever, Michele Imbruno, Richard Kneller,Trade Liberalization, Input Intermediaries and firm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Chin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20, 126, p.103329.

?Ariel Burstein, Jonathan Vogel, International Trade,Technology, and the Skill Premiu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7, 125(5), pp.1356-1412.

?Cosimo Beverelli, Matteo Fiorini, Bernard Hoekman, Services Trade Policy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The Role of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7, 104, pp.166-182.

?Loren Brandt, Johannes Van Biesebroeck, Luhang Wang, and Yifan Zhang, WTO Accession and Performance of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7, 107(9), pp.2784-2820.

?Bee Yan Aw, Mark J.Roberts, and Daniel Yi Xu,R&D Investment, Exporting, and Productivity Dynamic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 101(4), pp.1312-1344.

?Gita Gopinath, Brent Neiman, Trade Adjustment and Productivity in Large Cris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3), pp.793-831.

?László Halpern, Miklós Koren, Adam Szeidl, Imported Inputs and Productiv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5, 105(12), pp.3660-3703.

?Andrew Atkeson, Ariel Tomás Burstein, Innovation,Firm Dynamic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10, 118(3), pp.433-484.

?Nicholas Bloom, Paul M.Romer, Stephen J.Terry,John Van Reenen, A Trapped-Factors Model of Innovation,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 103(3), pp.208-213.

?Nicholas Bloom, Mirko Draca, John Van Reenen,Trade Induced Technical Change? The Impact of Chinese Imports on Innovation, IT and Productivit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6, 83(1), pp.87-117.

?Esther Ann B o/ ler, Andreas Moxnes, and Karen Helene Ulltveit-Moe, R&D, International Sourcing, and the Joint Impact on Firm Performanc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 105(12), pp.3704-3739.

?Costas Arkolakis, Natalia Ramondo, Andrés Rodríguez-Clare, and Stephen Yeaple, Innovation and Production in the Global Econom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8, 108(8), pp.2128-2173.

?Liu Qing, Ma Hong,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and Innovation: Firm Level Evidence from China’s WTO Accessio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20,127,p.103387.

?Paula Bustos, Trade Liberalization, Exports, and Technology Upgrading: Evidence on the Impact of MERCOSUR on Argentinian Firm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11, 101(1), pp.304-340.

?Liu Qing, Larry D.Qiu, Intermediate Input Imports and Innovations: Evidence from Chinese Firms’Patent Filing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6, 103,pp.166-183.

?Anders Akerman, Elhanan Helpman, Oleg Itskhoki,Marc-Andreas Muendler, and Stephen Redding, Sources of Wage Inequal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3, 103(3), pp.214-219.

?A.Kerem Cosar, Nezih Guner, and James Tybout,Firm Dynamics, Job Turnover, and Wage Distributions in an Open Econom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6, 106(3), pp.625-663.

?Elhanan Helpman, Oleg Itskhoki, Marc-Andreas Muendler, Stephen J.Redding, Trade and Inequality: From Theory to Estimation,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7,84(1), pp.357-405.

?Traiberman Sharon, Occupations and Import Competition: Evidence from Denmark,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9, 109(12), pp.4260-4301.

?David H.Autor, David Dorn, Gordon H.Hanson,Jae Song, Trade Adjustment: Worker-Level Evidence,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14, 129 (4), pp.1799-1860.

?David Hummels, Rasmus Jo/rgensen, Jakob Munch,and Chong Xiang, The Wage Effects of Offshoring: Evidence from Danish Matched Worker-Firm Dat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4, 104(6), pp.1597-1629.

?Masha Brussevich, Does Trade Liberalization Narrow the Gender Wage Gap? The Role of Sectoral Mobility,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8, 109, pp.305-333.

?Erhan Artuc, Shubham Chaudhuri, John McLaren,Trade Shocks and Labor Adjustment: A Structural Empirical Approac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0, 100(3),pp.1008-1045.

?Mary Amiti, Donald R.Davis, Trade, Firms, and Wages: Theory and Evidenc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2012, 79(1), pp.1-36.

?Mine Zeynep Senses,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Labour Income Risk in the U.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4,81(1), pp.186-218.

?Rafael Dix-Carneiro and Brian K.Kovak,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Regional Dynamic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7, 107(10), pp.2908-2946.

?Francesco Caselli, Miklós Koren, Diversification Through Trade Milan Lisicky, Silvana Tenreyro,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2020, 135(1), pp.449-502.

?Kyle Handley and Nuno Limāo, Policy Uncertainty,Trade, and Welfare: Theory and Evidence for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7, 107(9), pp.2731-2783.

?Reto Foellmi, Christian Hepenstrick, Zweimüller Josef, International Arbitrage and the Extensive Margin of Trade between Rich and Poor Countri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8, 85(1), pp.475-510.

?Joseph B.Steinberg, Brexit and the Macroeconomic Impact of Trade Policy Uncertaint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9, 117, pp.175-195.

?Lorenzo Caliendo, Fernando Parro, Estimates of the Trade and Welfare Effects of NAFTA,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15, 82(1), pp.1-44.

[51]Marc J.Melitz & Stephen J.Redding, New Trade Models, New Welfare Implica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5, 105(3), pp.1105-1146.

[52]Stephen J.Redding, Goods Trade, Factor Mobility and Welfa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6, 101,pp.148-167.

[53] Jevan Cherniwchan,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Evidence from NAFTA and U.S.Manufacturing,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7, 105, pp.130-149.

[54]Lin Faqin, Trade Openness and Air Pollution: City-Level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17, 45, pp.78-88.

猜你喜歡
經濟影響企業(yè)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企業(yè)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yè)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yè)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是什么影響了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哪些顧慮影響擔當?
當代陜西(2021年2期)2021-03-29 07:41:24
敢為人先的企業(yè)——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增加就業(yè),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擴鏈劑聯用對PETG擴鏈反應與流變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精品在线|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久久综合久久鬼| 9999在线视频| 99精品免费在线|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洲色就色| 理论片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在线|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第二区| 久久国产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人人乐人人爱| 黄网站欧美内射|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精品|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尤物铁牛tv|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业不| vvvv98国产成人综合青青| 曰韩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人国产网站| 9啪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亚洲人成网址| 青青青亚洲精品国产|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欧美亚洲激情| 亚洲 欧美 日韩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区免费|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久久午夜影院| 国产玖玖视频| 毛片网站在线看| 毛片卡一卡二|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不卡免费| 国产精品分类视频分类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日韩毛片免费| 在线看AV天堂| 自拍偷拍欧美日韩| 伊人久久婷婷| 五月婷婷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免费在线视频a|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 国产午夜福利在线小视频|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