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研究叢書》由長江流域經濟研究學者秦尊文教授總主編,開始分批出版。歷時三年完成的首批四卷,已于前不久由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第一卷《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研究》由秦尊文、嚴飛、劉漢全等合著。眾所周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是黨的十九大對我國區域發展提出的新部署和新要求。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空間從沿海向沿江內陸拓展,縮小東中西部發展差距,形成上中下游優勢互補、協同互動格局,是我國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全書的核心要義在于強調要創新長江經濟帶區域協調發展機制,打破行政分割和市場壁壘,推動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統一融合,形成市場體系統一開放、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治、流域管理統籌協調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第二卷《長江經濟帶城鎮化發展研究》由秦尊文、湯鵬飛、徐艷霞合著。長江經濟帶在全國的城鎮化格局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明確的“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沿長江通道就是一條橫軸。城鎮化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地位也十分重要,在《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中“城鎮化”一詞出現了17 次之多,并且用第五部分“全面推進新型城鎮化”作專門部署。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大背景下,研究全面提高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非常有意義。按照沿江集聚、組團發展、互動協作、因地制宜的思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增強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創新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全面提高長江經濟帶城鎮化質量。
第三卷《長江經濟帶政府間合作機制研究》由秦尊文、張楠合著。目前,從經濟、生態、文化的角度研究長江經濟帶的較多,而從政府間合作的角度進行專門研究的尚不多見。但長江經濟帶之所以能夠建立,最初就是從地方政府間的合作開始的。在武漢召開的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正確把握自身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系,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他要求長江經濟帶各個地區、每個城市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從整體出發,樹立“一盤棋”思想,實現錯位發展、協調發展、有機融合,形成整體合力。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認真研究政府間合作機制,推動各個地區、每個城市聯合形成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非常重要。
第四卷《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研究》由付宏、馮銀、陶珍生合著。全書圍繞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轉型發展主題,對長江經濟帶戰略及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理論進行梳理,探討了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的現狀,并對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轉型發展水平以及效率進行了測度,考察了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度,并著重研究了長江經濟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在此基礎上總結長江經濟帶工業綠色轉型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