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瑛
首先感謝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江漢論壇》雜志社的領導們在我父親90 歲生日之際舉辦了此次座談會。其次,感謝今天到會的父親的老友、學生和同事們!因為有你們的同行,父親的人生更精彩。人生70 古來稀,父親90 歲高齡仍然勤思不已,筆耕不輟,著書立說,實為我們后輩的驕傲和幸事。在我們家三兄妹中,我是與父親的工作事業聯系最密、受益最多的一個。考大學時,原想學歷史,可是卻入了思政專業的大門。畢業后,進入湖北省委講師團《學習月刊》編輯部工作,后來在講師團理論輔導處,從事全省干部理論教育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宣傳和宣講工作。因此,與父親一樣同為編輯,同樣干著研究和傳播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的事業,可以說父親是我工作事業生活的領路人和同道者。
如今我也是有了30 多年的工作經歷,我深深感受的是能讓父親保持昂揚的學習工作狀態和旺盛生命力的法寶有三個:一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二是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三是豁達、開朗、為人友善的人生信條。正是擁有這三者,父親才能在即將步入90 歲人生階段的時刻,仍關注國事、思維敏捷、健步行穩,成為我們后輩學習的榜樣。
一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一輩子跟黨走不動搖。父親是苦出身,我們還是年幼時,就經常給我們講他年幼時,帶著干糧摸黑走幾里山路去上學,刻苦讀書的故事;中學時期關注國運,積極參加黨組織的地下活動和解放后棄官讀書的故事。長大了,看著父母在不同的工作崗位,總是那么積極熱忱的工作,樂在其中。在碰到國內國際大事時,與父親討教和交流,父親總是要我們相信黨,相信困難會是一時的,一定能戰勝。父親堅定的信仰,既是出自于在黨和人民哺育下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樸實情感,更源自于他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的深厚根基,源于在理論上的堅定與執著。堅定的信仰內化為他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成為他老而彌堅的精神力量。
二是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讓青春不逝、活力長存。父親這一代人在精力最旺盛的時候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他不得不放下喜愛的專業工作,帶著全家從武漢下放到應城,在湖北省化工廠生活了近10年。1979年省社科院恢復,父親才回到他熱愛的專業崗位上。記憶中,那些年父親總是在書桌前埋頭苦讀,奮筆疾書,而母親則在一旁幫父親謄寫文稿。家里時不時會有《江漢論壇》編輯部的年輕人、爸爸的學生們來家里探討工作和學習上的事情。那時家是辦公室,辦公室也是家。這溫馨和諧的工作學習狀態,是父母給我們子女最大的家教。
父親63 歲時離開工作崗位離休了,但仍被返聘了10 多年。可他離休不離學與研。他與幾個老朋友一起組織起了省社科期刊研究會,每年都會圍繞期刊發展中遇到的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并寫出有針對性的報告,為期刊良性發展鼓與呼。父親還是省委講師團的理論宣講專家和《學習月刊》雜志的顧問和資深作者。在宣講黨的十五大精神、十六大精神時,作為講師團的宣講專家,父親常被請到全省各地進行宣講,他的宣講課理論聯系實際,活潑生動有趣,很受聽眾歡迎。他還經常為省內不少雜志撰稿、評刊、審讀,更是《學習月刊》的主力撰稿人,每逢有重大主題宣傳總有他的文章領頭。
父親年近70 歲時,我們常勸老人別寫了,換一種休息方式,可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會其他娛樂方式,整天除了工作或散步,就是讀書、上網、思考、寫作,參與各種問題的調研。關注社會問題,關注重大理論問題的思考研究,積極發聲,已成為他的生活方式。這種專注的學習工作狀態,讓他隨時保持著大腦的活躍,也成為他不老的密碼。
三是豁達、樂觀、開朗、友善,樹立良好家風。在我的成長記憶中,父母總是和善樂觀的,笑臉迎人。我們兄妹做錯了事,也是循循善誘,少有大發脾氣的時候,兒時的小伙伴也都很喜歡我的父母。在工廠的父親有時不那么忙,他就學會給我們兄妹做衣服。每年春節全家圍坐一起自己做年貨、忙年的溫馨場景還一直留在我們的記憶里。父親的名字叫開明,家里對待我們也是行如其名,大事過問但不強制,讓我們自由發展,可以根據我們的志向選擇專業和發展之路,但是必須認認真真地干,腳踏實地地干。
父親70 多歲時,突然檢查出患有淋巴瘤,但突發病癥并沒有打倒他,即使在化療和康復期間他仍然堅持讀書、上網、看資料、思考問題、寫文章,還堅持完成了澳門理工學院“一國兩制”的課題,結果淋巴瘤君從樂觀、開朗的父親身上滾走了!這可是出現在近80 歲老人身上的醫學奇跡!2016年,與父親攜手人生60 多載的賢良淑德的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父親痛失良伴,在那些孤獨悲傷的日子里,他靠著整理書稿,寫回憶錄,慢慢度過了那些艱難歲月。
父親的立志、立言、立德為我們后輩樹立了榜樣。祝老父親健康長在,青春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