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茜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教育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1)
國際上對于移動微型學習的研究始于1994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學習研究專家林德納首次提出,移動微型學習是新媒介生態系統中基于微型內容和微型媒體的一種新學習方式。隨后,另一位微學習研究領域的開山鼻祖西奧·胡戈進一步指出,微學習是利用信息技術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集中處理內容較少的學習單元的一種新式學習活動。當時所謂的移動微型學習技術主要是指在發達國家教室中的PC 電腦上安裝的各類應用軟件。2000年,國際遠程教育專家相繼來到中國做學術交流報告,引起了中國相關學者的普遍關注。2001年 12月,我國教育部結合互聯網在中國的發展狀況,正式發出關于移動教育研究項目的立項通知。近年來,網絡覆蓋率和手機網民用戶持續快速增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1年8月27日發布的第48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了10.11 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71.6%;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最多,占比為21.7%。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為教育界的改革創新帶來了巨大機遇。與此同時,受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外界誘惑以及大數據時代海量信息、新媒體、微資源的影響,人們能心無旁騖用于正式學習的完整、持續、大塊時間不斷縮減,零碎、閑散、短暫的碎片化時間卻日漸增多,若能合理運用這些不固定的零散時間進行學習,經年累月可以累積起一堆可觀的知識。于是眾多軟件開發商紛紛開始與各類院校合作,推出了多款供人們隨時隨地可在便攜式移動智能終端上使用的學習應用軟件,如在英語學習上備受學生青睞的“英語趣配音”,網易“有道”詞典,“百詞斬”,“滬江開心詞場”,“扇貝單詞”,“翻轉外語”小程序等等。
中國對于碎片化移動微學習模式研究剛起步,但發展進程卻很快。例如,魏雪峰的“移動互聯時代碎片化學習資源的適用場景與高效管理”,分析了碎片化學習的三利四弊,提出了碎片化學習資源的四大適用場景及高效管理策略;王承博的“大數據時代碎片化學習研究”,辨析了大數據時代碎片化學習概念,利用大數據思維構建了碎片化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管理模型,還提出了大數據時代從知識碎片到知識體系嬗變過程的有關理論。碎片化移動微學習相關參考文獻統計顯示,目前中國對該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論研究上,如信息技術與微學習資源的建設、微學習模式與方法等,實證研究方面的學術論文相對較少,將碎片化移動微型學習模式運用到高職英語教學的實證研究則更少。這說明在中國高職院校碎片化移動微學習模式仍然有待推廣,研究基于移動智能終端的碎片化移動微學習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頗具現實意義,很有發展空間。
碎片化學習是指學習者運用全新思維方式,在碎片化時間里,利用移動智能終端,從互聯網的海量信息中挖掘出自身感興趣的、所需要的知識碎片,并對其存儲、汲取、加工、與原有知識融合,建構出有意義的新知識體系的過程。隨著無線網絡、5G 的飛躍發展,資費的下降,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的普及,碎片化學習成為了一種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移動化、泛在式學習模式,突破了傳統學習對于學習時間,地點和內容的限制,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學習、按需學習。這里的碎片化學習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學習時間的碎片化。在信息大爆炸時代,工作學習節奏明顯加快,人們變得越來越忙碌,要找出一整段時間在某一固定地點學習越來越困難,與此同時,各類移動設備無處不在地充斥其左右,于是人們可以在排隊、等人、上下班途中、睡前等小段零散時間里,利用移動設備汲取有意義的知識。其次是學習內容的碎片化。在大數據時代,互聯網24 小時不間斷地運作,涌現出海量信息,如文本、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網頁鏈接等等,供人們學習。與傳統的、固定完整的書本知識相比,這些信息更為零散化,缺乏邏輯系統的知識構建,以非線性的碎片形式充斥著整個互聯網。這就要求學習者從海量信息中快速檢索有意義的碎片信息,將其歸類與管理,剔除對于新知識體系建構無意義的知識碎片,汲取新知識點作為補充,最終建構出個體完整的新知識體系。
移動微學習( Mobile Micro-Learning)是指在信息化設備的支持下,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以特定的學習目標為依據,具有目標明確、時間簡短、內容精煉等特點的一種學習模式。在這種新型學習模式之下,學習者從固定的位置被徹底解放出來,隨時可以通過小巧輕便、方便攜帶的移動智能終端將碎片化時間變廢為寶,自主學習碎片化知識。此外,移動微型學習并非雜亂無序的學習。通過對碎片化學習內容進行鏈接、聚合、使其可視化,移動微型學習將單個零散的學習資源整合成有序、有邏輯、有意義的系統資源,從而讓碎片化學習模式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移動微型學習不僅僅給學習者帶來利用移動通訊技術和移動終端設備在網絡海量學習資源中進行碎片化學習的各種便利,還幫助學習者構建出適合自身學情的移動學習情境,滿足其隨時隨地開展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符合知識經濟背景下個人必須開展終身教育,不間斷地更新知識技能的要求。
碎片化移動微學習優勢顯著,其中兩方面最為突出。第一,學習方式方便快捷,具有“短平快”特征,有利于學習者快速獲取所需知識。第二,學習內容豐富多樣,充分體現出個性化學習的優勢。在碎片化移動微學習中,學習者可以依據自己的學習需求、興趣偏好,在互聯網上不斷生成與更新的海量學習資料中選取有針對性的內容,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私人定制式學習。
碎片化移動微學習的弊病也主要集中在兩大方面。第一,碎片化學習不利于系統化知識的掌握,容易造成學習者注意力渙散。第二,碎片化學習不利于對復雜問題思考能力的培養,容易引發膚淺閱讀問題。
筆者所在的四川城市職業學院2020年9月初利用上海昱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出的“翻轉外語”小程序,在20 個大學一年級新生班級進行了翻轉外語試點改革,將該小程序應用于碎片化移動微學習模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21年7月,參加試點的學生任務卡包完成率、單詞平均正確率、每日平均完成率均高于95%,31 次課堂測試平均正確率為78%。經過近八個半月的打卡刷卡包完成每日任務,學生已完成約3000 個單詞的記憶,并且正在以每天記憶32 個新單詞的速度高速學習,為提高其大學英語三、四級的考級通過率,專升本英語考試的通過率,以及畢業后進入職場所必須的英語聽說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結合在本?!洞髮W英語》課改中利用“翻轉外語”小程序開展碎片化移動微學習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趨利避害地應用該學習模式。
首先,完善移動微學習配套軟硬件設施。在互聯網時代,雖然移動微學習模式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各類移動終端、網絡接入費用之類的學習成本也較高。高職院校需加大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無線網絡使用體驗,為師生提供優質、免費、全覆蓋式的校園無線網絡,方便其不再受手機流量限制、使用移動終端隨時隨地開展英語移動微學習。
其次,提高學生碎片化學習技能。第一,面對海量碎片化知識,要培養學生的搜索能力和篩選能力,即打破傳統學科知識體系界限,根據個人學習風格和學習興趣,在無限海量網絡資源中快速高效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構建個性化的蛛網式知識結構。第二,要培養學生化“零”為“整”的能力,即對零散無序的知識碎片進行再加工,建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聯,與自身已有知識有效融合,從而實現知識內化乃至創新。第三,要培養學生對碎片化時間的管理能力,即合理規劃學習與娛樂時間,切實提高學習效率。只有在碎片化時間中控制自己不受智能終端上繁雜社交信息的干擾,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目標明確、保質保量地開展學習,學習者才能真正體會碎片化移動微學習所帶來的益處。
再次,加強教師在碎片化移動微學習模式中的引領作用和信息技術素養。第一,教師應積極參與并引導學生開展英語移動微學習。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碎片化移動微學習多在課外開展。學生在浩如煙海的網絡信息中容易迷失方向,需要教師的指引幫助,同時學生還需要教師對其移動微學習的效果做出及時的反饋和評價。教師可以采用讓學生課外自行開展移動微學習,課內匯報分享學習成果等方式,來檢查和評價學生移動學習情況;可以利用某些軟件平臺的后臺監控系統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有針對性地及時提醒和指導學生;還可以將移動微學習情況納入平時成績考核范圍,幫助學生維持每日開展碎片化移動微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第二,移動互聯網時代下,教師應積極學習新的信息技術,增強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探尋新的教學手段,創新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應用移動終端新技術提高教學效果,以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碎片化移動微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高職教師雖然不需要掌握專業的軟件開發能力,但也需要了解與教學有關的常用軟件,學習如何運用相關應用軟件制作合適高職學生學情的網絡資源,定期更新教學資料。另外,教學應用軟件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教師不能過度依賴它們來完成教學任務,而應該在具體實踐中積極思考如何將它們與實際教學深度結合,反復測試驗證,推陳出新,創造出新的教學應用模式。
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筆者所在高職院校將碎片化移動微學習模式運用于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所得數據表明:碎片化移動微學習不僅可以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將英語書本理論知識與生活職場實際運用有效地結合,還可以提升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為教師指明教學方向,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態,調整教學方法,達到促進學生高效自主學習英語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