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杰 馮丹丹
摘要:河北省雄安新區的成立,為河北省大學生帶來了千載難逢的就業機會。雄安新區位于北京“兩翼”前沿,區位十分優越。河北省有很多民辦高校,每年有大量畢業生,為雄安新區發展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資源。研究服務于雄安新區的河北民辦藝術院校的發展情況,調查服務于雄安新區的河北民辦藝術院校的就業觀,對雄安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隨機對河北省民辦藝術院?!颖眰髅綄W院的10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問卷1000份。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了解雄安新區民辦藝術院校畢業生選擇創業和就業意向的現狀,分析趨勢和原因,并提出合理化建議。
一、國家政策支持引導大學生創業。
國務院辦公廳在2015年頒發《關于深化改革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意見》,意見中提到,到2020年,建立和完善高校的課堂教學和自主學習,結合實踐,建立新型的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創新創業精神和創新創業精神明顯增強,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活動明顯增多,實現關于高校深化創新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總體目標。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大學生創業的現狀,雖然國家已經發布了很多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但是當前大學生創業情況并不令人印象深刻,仍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較弱,大部分人在畢業后選擇就業,但是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比例非常小1。
二、關于雄安新區的就業調查
為了至關分析雄安新區成立對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畢業生生就業觀的影響,我們對不同院校、不同生源地、不同專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我們對河北傳媒學院、河北美術學院等3所院校、涉及6個專業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計600名學生,共發放600份問卷,收回問卷586份,有效試卷546份。其中調查問卷涉及河北省生源學生326人,京津地區生源103人,其他外省生源117人;各專業大類人數為:編導專業182人、美術專業120人、編劇專業72人、播音專業68人、新聞專業56人、錄音專業48人。調查問卷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結果:
(1)在選擇就業地區方面
從就業地區的選擇來看,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的方向選擇
雄安新區的占據很大比例,說明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大學生就業還是愿意服務于雄安新區的發展。目前雄安新區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意味著無窮盡的機遇,加上國家的政策支持以及基礎設施的晚上和產業規劃,學生就 業的意愿高漲,相比于北上廣深、中部大城市、沿海城
市的比例,這說明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大學生把雄安新區的創業就業就業納入到了自己的優先方向加以考慮。
(2)你選擇去雄安新區和北京副中心發展的理由有哪些?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國家政策的支持是影響河北傳媒學院大學生在雄安新區創業就業時的首要考慮的因素,國家政策因素占28%的比重。同時,個人成長空間也是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占比為23%,據此可以看出學生在選擇就業創業方向是,相對重視自身發展,希望在雄安新區得到期望中的成就。區域發展勢頭和就業機會也是大學生在就業創業中考慮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區域發展勢頭能夠給大學生就業創業帶來真正的便利。
(3)在雄安新區是否選擇專業對口工作
數據表明,大部分學生還是希望選擇對口工作,但是專業和工作發生沖突時會選擇工作,另一部分則認為 只要工作合適并不介意是否專業對口。
(4)在薪酬期望方面
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現實狀況合理要求薪資水平,根據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工作能力,大部分大學生畢業后可以找到與期待薪資向匹配的工作。
三、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大學生在雄安新區創業就業觀調查數據總結
通過數據可以得出:首先,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心理越來越成熟,已經進入了合理化和成熟的階段。大多數當代學生都能夠分析和評估自己的能力,然后做出選擇。面對雄安新區發展的機遇,河北民辦藝術院校的學生依然愿意抓住機遇,勇敢地選擇到雄安新區就業創業。從數據分析中也可以看出,也有一些學生愿意去他們相對比較確定的地方就業。相當數量的學生愿意去雄安新區,但這取決于雄安新區提供的發展機遇和新領域。但也有一小部分學生由于對就業市場的分析不全面、認識不清、對物質生活的要求過高,可能會做出一些錯誤的判斷,從而影響他們對創業就業的看法。第二,針對大學生對口擇業,選擇機遇行業及薪酬問題,多數大學生認為有機遇可以到雄安新區發展,對口擇業的占到 63%,而 25% 的同學愿意看機遇擇業。對于薪酬問題,23% 的同學會考慮自身價值評價,37% 的會考慮用人單位的實力。從以上到雄安新區和工作,愿意服務雄安新區的發展、支持雄安新區的發展,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的學生也期待雄安新區幾個方面看,機遇、薪酬及行業選擇是大學生創業就業觀念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也與將來雄安新區的發展程度成正相關,其發展程度高,吸引人才的強度就會大。第三,從調研數據看,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大學生還是愿意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雄安新區的發展也為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大機遇。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雄安新區成立吸引了一部分高校畢業生前往尋求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河北省人才流失困境,對于京津冀協同發展也起到積極的支持作用,值得關注的是,河北籍大學生格外關注雄安新區的發展,京津冀三地協同發展深度推進后,會有更多的高素質人才選擇雄安新區。
四、當下民辦藝術類院校人才培養問題
(一)課程內容缺乏創新性
我國民辦藝術院校歷史悠久,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體系。然而,藝術本身的獨特性要求藝術學科的高等教育必須與時代發展高度一致。目前,一些民辦藝術本科院校的課程設置仍沿襲傳統的藝術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沒有根據時代發展對藝術專業教學內容進行系統的調整。陳舊的教學內容會使學生適應學校的教學安排,缺乏創新思維,極大地阻礙優勢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使他們在畢業后無法適應瞬息變化的行業要求。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學校對學生的專業培養是不合格的。
(二)教學方法不能及時更新
現階段,民辦藝術類高效教育中占據主要地位的依舊是傳統藝術教育,學生在進入高校學習的前一年到前兩年中接受的主流教育依舊是傳統的藝術教育方式,新型教學方法推陳出新,現代教育手段在高效中不斷應用發展,但是這也涉及到高校教師自身對教育方式的理解以及學校內部教育基礎設施置換的問題,現代教育理念和新型教育設施不是可以立刻在所有高校中投入使用,這也會造成民辦藝術類院校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滯后。
(三)缺乏實踐能力的培養
無論什么年代,社會需要的都是能適應社會發展的全能型的高素質人才,培養這種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指導,提升實踐能力,如此在踏入社會后學生可以滿足實際崗位對自身實踐能力的需求。所以,民辦藝術類高校要加大對在校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在學會專業知識的同時,專業技能的水平?必須提升。但是從實際情況可以看到,大本分民辦藝術類院校在提升學生實踐水平的方面是有一定程度欠缺的,這是由于實際水平限制的問題。藝術類專業的實踐教學對于基礎設施具有較高的要求,部分民辦藝術類院校由于經費限制,無法提供充足的教育器材給學生使用,這就導致雖然學校有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但是在實際操作上還是被現實問題阻礙,從而影響學校進行實踐能力培養收效甚微。
五、提升民辦藝術類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提議
(一)教育部門加強教育資源共享
河北省充分發揮地域優勢,結合實際經濟發展與高校師資情況,與京津地區實行優勢互補,借用京津地區優勢資源彌補自身不足,發展民辦藝術類院校分層培養,發揮自身教育優勢,實現民辦藝術院校畢業生就業,努力建設有特色、有規律的人才培養和交流的藝術院校。抓住河北省承接北京高校的機遇,加強河北省科技研發力度,提高河北省人才培養水平。
(二)微觀層面,民辦藝術類高校培養實用型人才
1. 發揮自身學科優勢,培養實用型人才
民辦藝術類高校人才培養方面要強化學校優勢學科,加強專業化教育,強化創新教育觀念,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發揮學生的自身長處;時刻關注市場人才需求動態,根據市場需求及時、準確地調整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吸納最新理論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優秀人才,同時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和就業水平。
2.注重學生綜合素質,以就業需求為導向
民辦藝術類高校應堅持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全面提升藝術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力求培養全能型人才;在進行傳統課堂教育的同時,力抓時間教育,為學生提供實踐教育的渠道,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課外實踐;增加就業指導教育,改變學生傳統就業觀念,引導畢業生樹立恰當的就業觀念,提升學生服務雄安新區、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意識,我雄安新的開拓、河北人才的引流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持。
六、結語
通過對雄安新區的實地調查情況了解到,到目前為止雄安新區并沒有出臺針對招募高端人才的相關政策,從國家決定建立雄安新區到現在,雄安新區的發展盡管迅速,但是目前的雄安新區依舊處于發展初期,主要發展勁頭依舊集中在對當地硬件配置的更新發展上,對于人才引進方面,盡管雄安新區定位招募全球優秀人才,但是缺乏政策的支持引導,也沒有優惠項目,人才招募從實際上來說還是力度不足。對于民辦藝術類高校而言,雄安新區的發展為高校畢業生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一部分被中國傳統觀念影響下的父母一代會要求子女回到家鄉發展,那河北籍藝術專業畢業生抓住雄安新區的發展將會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挑戰,當京津冀協同發展一步步深化改革,雄安新區會有更多更優秀的資源可以三地共享,也會拉動河北的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
以雄安新區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人才引進的困難一定是存在的而且在短時間內不容易消除,相較于其他地區的畢業生對雄安新區的興趣了了,民辦藝術高校的河北籍畢業生對家鄉的發展呈現更多的期待,他們更愿意回到家鄉,借助雄安新區發展的機遇,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就為雄安新區的長遠發展提供更穩定的人才支撐。雄安新區盡快出臺適合河北籍大學生的人臺招募計劃,為雄安新區的建設和京津冀三地協調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同時,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也應該順應社會需要,培養適合雄安新區發展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世堯.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EB/ OL].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7-04/01/c_1120742105. htm,2017-04-01.
[2]姜曉紅. 高校畢業生創業機制研究[D].復旦大學,2010.
[3]曾成. 高校創業教育目標及其實現[D].中南大學,2007.
[4]周倩.大學生個體特質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D].導師:江巖.山東財經大學,2015.
作者簡介:馬明杰(1968——),女,河北省保定市人,教授,主要從事戲劇影視、藝術教育研究;馮丹丹(1994——),女,漢族,山東煙臺人,碩士,研究方向:電視編導。
基金項目:“河北民辦藝術類高校學生在雄安新區創業就業意向研究”課題號(HBMXYJJD1807)的研究成果。
注釋:1楊晶.大學生創意向影響因素的研究—給予對湖南三所高校的調查[J],2017.05.
(河北傳媒學院?河北?石家莊?05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