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細燕
摘要:考慮到小學生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薄弱性,系統(tǒng)的文言文閱讀教學安排在了五年級,且數(shù)量較少。立足于小學五年級的語文課堂,開展更加深入的文言文閱讀,是科學的出發(fā)點,若搭配上更好的教學方式和課堂將能獲得更好的效果。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文言文閱讀;小學五年級
引言:
隨著國學復興,主張加強中小學生國學教育的呼聲越來越大。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載體之一的文言文篇目是國學之精粹。因此加強小學語文課堂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是當下教學目標的一大重點。但對于小學生而言,文言文的閱讀和理解并不簡單。立足于小學五年級語文課堂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應該多方式,多途徑地進行。
一、由淺入深,由表及里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專家學者或許窮其一生都無法學習完整,更何況是還處于少年時期的學生,因此系統(tǒng)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時間不宜過早。但知識的獲取是一個長時間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提前打下基礎(chǔ),建造好階梯,營造出氛圍濃厚的國學教學環(huán)境非常重要。如今小學教材中在五年級之前增加了一定量的文言文閱讀篇目,篇目短小,理解較容易。比如在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開設(shè)的《文言文二則》,主要就是關(guān)于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兩個簡單的歷史故事,這種簡單基礎(chǔ),貼近生活的文言文閱讀更易理解和記憶。除此之外,文言文閱讀教學表現(xiàn)形式上是復習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更重要的目的還是傳遞蘊含在古文化中優(yōu)秀的中華民族精神。這種塑造人精神世界的古文,具有更加深遠的影響[1]。在小學五年級開始的相對而言比較系統(tǒng),深入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能夠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二、和歷史相結(jié)合,增強趣味性
文言文閱讀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古漢語和現(xiàn)代漢語的差異,因此在文言文閱讀過程中需要理解,記憶的知識點也比較龐大繁雜,對于學生而言可能會比較枯燥。因此,如何增加趣味性,加強學生對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專注性也是立足于小學五年級文言文閱讀的重要教學方法。文言文是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優(yōu)秀文章,能夠被選入教材的文言文一定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對當時或者后世都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所以在文言文閱讀教學時更多的結(jié)合歷史,更多地了解其創(chuàng)造時的歷史背景,歷史人物,歷史影響,將會促進學生更好理解所閱讀的文言文。
大部分文言文章本來就是不能脫離歷史來閱讀理的,比如在小學五年級需要教授的《將相和》一篇文言文時,教師一般會選擇讓學生在瀏覽全文后為學生講授文章產(chǎn)生的歷史時代的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者的成就,人生經(jīng)歷等。比如司馬遷創(chuàng)作《史記》的時間,創(chuàng)作時的經(jīng)歷,然后就是《將相和》這篇文言文中的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間,朝代,人物?;蚴且婚_始便用負荊請罪,完璧歸趙等歷史典故開啟課堂,反向提問學生是否對這些歷史典故有所了解,以此來增加課堂的活躍性和學生的積極性。
三、文言文場景還原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總體表現(xiàn)為比較有活力,有表現(xiàn)欲望,具有孩童心性。因此,在學生的這個階段所展現(xiàn)出來的特征和性格之上開展文言文閱讀教學會真正地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自相矛盾》這一篇文言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自動組成三人小組對這篇文言文進行場景還原,兩個人物,一個獨白。這樣讓學生扮演對話人物,還原情景,進行展示,不僅可以增加課堂的互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在表演中朗讀或者背誦文章,也是所謂的人物“臺詞”,在表演中就能達到閱讀記憶的效果。而且學生在表演過程中站在了文言文中人物的角度,是能夠最大程度上地體會,感受到其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所真正代表的含義的,促進了學生理解能力的加強。
四、善用多媒體,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化時代,新式課堂不斷進步,和傳統(tǒng)的教學課堂差異越來越大。整體上來說,多媒體教學方式使用較為先進的授課模式,便利了學生和教師,提高了教學效率,各學科和多媒體的融合也越發(fā)密切。而作為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代表的文言文,也應該積極地融入信息化浪潮當中去。文言文不再被局限在墨紙飄香的書本中,還可以是電子圖書,網(wǎng)絡字典中。
古漢語的含義和現(xiàn)代漢語的出入比較大,需要解釋對比的漢字和詞句也比較多,運用信息技術(shù)使需要學習的文言文篇目包含的字詞句等進行整理,排序,形成框架,能夠讓教師和學生都更加直觀,輕松地獲取需要的釋義。在五年級下冊的語文教學中有一篇文言文篇目相對而言比較長,內(nèi)容比較多,人物,情景也比較多,名為《楊氏之子》。教師如果選擇直接解釋通篇文章,向?qū)W生講述這個古文表達的意思,那就失去了文言文閱讀的目的了。學生閱讀文言文,教師教學,中心一定要是學生,教師只能成為協(xié)助者。但是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暫時是有限的,學生對文章各部分閱讀理解產(chǎn)生的問題就會比較多。教師可以基于這種情況,提前用多媒體放映這篇文言文閱讀過程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詞句進行提示?或者標注,注釋,而非全文直接翻譯,讓學生單獨去感受這個閱讀理解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初步獨自翻譯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五、結(jié)束語
對于學生文言文閱讀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被選入教科書的文言文篇目只是國學經(jīng)典中的極少一部分,悠久的歷史鑄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基于此,學生作為中華民族復興的接班人,加強其文言文閱讀教學是當下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基于小學五年級的文言文閱讀教學要求上,教師要發(fā)揮其能動性,促進教學方式多樣化,增強課堂互動性,將文言文閱讀教學真正融入到學生語文學習中去。
參考文獻
[1]韋偉基.立足小學五年級語文課堂,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J].中外交流, 2019,026(043):157.
[2]張明薈.立足小學五年級語文課堂,加強文言文閱讀教學[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6).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qū)荷城街道沛明實驗小學?廣東?佛山?52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