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珺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和社會建設進一步取得了良好的發展和成效,人民的社會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也因此進一步得到了實質性的提高。我國傳統的社會物質和精神生活已然不能完全滿足我國人民對新一個時代的精神需求了,新時代的精神文明則進一步形成了賦予人們更高的社會物質向往和精神追求,人們已經開始大力地弘揚和發展新時代的精神文化。文化館為基層群眾素質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多樣性的形式和功能,能夠有效促進廣大基層人民群眾的學習傳統文化、實現了文化事業強國的夢想。
關鍵詞: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策略
引言
在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背景下,人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在不斷提高,政府部門也逐漸認識到精神文明建設對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把群眾文化活動建設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但是在實現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而針對這些問題采取有效的辦法和措施是推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也是促進我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開展、提高我國基層群眾整體文化水平的重要保證。
1文化館建設的必要性
文化對于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影響是多方面的,數字時代背景下,文化有了更多的傳播渠道,其影響也會發散開來,成為激勵人們思想、改變人們生活心態、影響人們價值觀及人生觀的重要因素。文化館是我國為了推動基層文化建設,專門為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成立的文娛機構,它是各省市、各地區的文化中心,也是面向基層大眾開展文化活動的基礎場所。文化館每年會通過舉辦展覽、講座、培訓及群眾活動的方式,宣傳國家的政策方針,推進社會教育,促進文化宣傳,以提升群眾的綜合文化素質。由此可見,文化館的建設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賦予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權力,也能讓群眾們在文化活動中感知文化、學習文化、宣傳文化,讓文化成為大眾生活的內涵元素,進而提高國民精神生活的質量和追求。文化館的作用體現在方方面面,但文化館想要真正發揮在群眾中的導向作用,還需要依靠群眾文化活動來實現。群眾文化活動是將文化館作用發揮到更深層次、滲透到各個方面的基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讓文化館的作用及價值變得更加多元、全面、科學。
2文化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策略
2.1增強群眾文化工作者的公共服務意識
對于群眾文化工作者來說,其應該認識到自身所從事的工作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大事業,直接關系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進程,因此群眾文化工作者應該具備最基礎的公共服務意識。群眾文化工作者應該認識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是對公共文化的認同,并且認識到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精神動力。對于公眾來說,每一個人都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而從這個角度上來看,群眾文化工作者應該將文化工作的范圍進行拓展,保障每一個群眾的文化利益。此外,群眾文化工作者還應該對服務范圍內的群眾們的實際文化訴求進行調查和分析,理清楚群眾實際的文化訴求,這樣才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方向、有依據,才可以保證群眾文化工作的內容和方向是符合群眾實際文化需求的,這樣才可以為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提升基層群眾的文化素養,為我國的文化建設作出貢獻。
2.2豐富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群眾對精神文化的追求開始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群眾文化活動應該是和時代發展齊頭并進的,這樣才可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內在需求。因此,應該針對時代發展和變化情況,根據人民群眾對文化活動的需求來不斷地豐富文化活動的內容。可以根據各個地區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結合本地區民族傳統文化的現狀,把民族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進行結合發展,開展一些具有當地文化發展特點的文化活動,例如北方地區的扭秧歌、踩高蹺等;一些民族聚集區的民族傳統武術和舞蹈等,如在苗族民眾聚集區可以把苗族的鼓舞引入到基層群眾的文化活動中,由當地政府引導和鼓勵,在文化活動中添加苗族鼓舞活動。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發揮文化活動的作用,還可以實現對當地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此外,還可以根據節日文化特點,利用國家重要的節假日來組織一些和節日文化相關的活動,這樣不僅可以調節節日的氛圍,同時還可以將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化與日常文化活動進行融合,不僅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活動內容,還可以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
2.3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的建立必須保障完善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在管理體系的建立完善上,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管理制度進行創新,保障管理制度的科學性。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短改善,精神文明上的需求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多樣,這對于社會的發展大有裨益,但同時也為相關文化部門的團隊建設及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隨著文化活動類型的增加,以及參與人數的增加,為保障群眾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相關部門應加強溝通,結合時代發展特征及群眾需求對管理體系進行創新和完善,實現統籌管理。首先,需建立激勵體系,通過激勵性制度推動群眾文化團隊的發展,結合不同的群眾文化團隊,建立不同的激勵制度,保障制度的針對性與合理性。此外,還需要結合團隊的實際成員人數、成立時間及活動開展價值等方面對激勵制度的內容制定進行綜合分析,給予活動價值更高的團隊相應的獎勵;其次,還需要建立一定的監督管理體系。相關文化部門應給予群眾文化團隊建設及活動管理更高的重視,加大宣傳,提高群眾的參與意識。并將群眾文化團隊建設及活動管理的效果作為文化部門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提高文化部門的監督力度與監督效果,進而保障群眾文化團隊建設與活動管理的效果。
2.4秉承按需服務發展原則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處于老齡化發展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中,群眾文化發展出現的問題得到了深入優化,為了充分發揮群眾文化活動的社會功能與自身價值,以社區與鄉村等基層工作單位文化需求為主,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6]在此種情況下,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按需服務已成為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原則。
結語
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群眾文化團隊的建設及活動管理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滿足人們對精神文化的需求,能夠進一步促進我國基層人民精神面貌、文化水平與思想水平的改善與提升,同時也是對基層文化生活的豐富與改善的重要方式。群眾文化團隊建設與活動管理在新時期社會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重大價值,為保障群眾文化的價值發揮,要加強對管理方式的創新,加大對資金的投入,同時吸引更多專業人才提高團隊建設質量,促進是基層文化建設效果的提升,從而促進經濟與文化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清波.群眾文化團隊建設與活動管理研究[J].大眾文藝,2019(16):12.
[2]梁韻絲.群眾文化團隊建設與活動管理研究[J].科技展望,2019,25(12):314.
[3]王麗.貼近群眾謀創新唱響時代主旋律——基層群眾文化活動[J].大眾標準化,2020,(02):119-120.
[4]馬國珍.群眾文化活動中如何發揮基層文化館的作用[J].民族音樂,2019,(06):50-51.
(濟南市商河縣文化館?山東?濟南?25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