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旭華 劉暢 龐璐
摘要:國家安全是國家的生命線,它事關國家的主權、政權,也關系到人民福祉和生命財產安全,而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作為國家安全的第一道防線,仍然存在較多影響安全與社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特別是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歷來都是國內敵對勢力和國外反華勢力顛覆滲透的主要對象,因此,提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關鍵詞: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
國家安全是國家的生命線,它事關國家的主權、政權,也關系到人民福祉和生命財產安全。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分布著眾多邊界線及少數民族,雖然世界總體局勢穩定,但邊疆地區仍然存在較多影響安全與社會穩定的不安定因素,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對我國民族、國家安全觀的認知和行為,直接影響著我國對于邊疆的治理以及國家民族認同感。
一、提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總體國家觀的重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就是要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1
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和外延都如此豐富,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認識怎樣呢?根據黃東升在《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調查與對策》一文中的調查結果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到樹立正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性,具有較高的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意識,大部分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能夠正確判斷我國面臨的安全形勢,具有較強的憂患意識;但也有少部分學生過于樂觀,部分大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容認識存在片面性;對威脅我國國家安全的因素,大部分學生選擇政治、經濟、軍事等傳統因素,而對于生態、資源、科技、核安全等非傳統因素選擇較少,對非傳統安全關注度較少,大部分學生對于受到安全威脅時采取什么樣的行動感到茫然。”2
當前,我國邊疆地區局勢穩中有變,國內敵對勢力和國外反華勢力從未放棄過對國家安全的破壞活動,特別是利用大學生這個群體為他們服務。因此,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把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作為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二、當前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存在的幾個誤區
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下,各個學齡段都設計了關于國家安全的教育內容,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上都有所欠缺,國家安全觀教育還缺乏一定的實效。
(一)對國家安全重要性認識存在疏忽性。
傳統的國家安全一般就跟國家的安全部門、情報部門、軍隊、警察有關,大多數大學生還缺乏把國家安全同大學生身份聯系在一起的意識和能力,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由于地理環境、宗教文化、大學生身份等因素,往往成為犯罪分子利用的目標,但學生自己往往會忽視這種危險,警惕性不足。
(二)對國家安全內容的認識存在局限性。
當前部分大學生對國家安全的認識不夠全面和準確,一些大學生把對國家安全的理解還停留在過去傳統的國家安全上面,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科學信息化的迅猛發展,國家安全的涉及面早就融入了一些新的內容,全面準確地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對于增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辨別、應對能力具有基礎性、關鍵性的作用。
(三)對涉及國家安全問題缺乏法理性。
由于對國家安全重視不夠,因此對涉及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認知也不足,造成思想麻痹、警惕心不足,存在不知法而犯法的情況。特別是網絡社會,一些大學生在網絡中捏造、歪曲事實、發表、散布破壞國家榮譽和安全的言論,或者制作、傳播危害國家安全的音像制品,以為這是言論自由,但往往忽略了言論自由也是要在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網絡同樣不是法外之地。
(四)容易混淆宗教與國家安全的界限。
我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宗教派別齊全,宗教信仰復雜,宗教信仰具有民族性、國際性和復雜性的特點,這也因此給了一些犯罪分子以機會,利用宗教從事破壞國家安全的活動。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面對復雜的宗教問題,若沒有清醒的認識,把宗教信仰問題置于國家安全之上,那就很容易淪為犯罪分子利用的目標。
三、提升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路徑
(一)通過課堂教育,培育大學生從理論上重視和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意識。
1、改進教學體系,豐富教學手段。
目前對于大學生的國家安全觀教育,主要是大一軍訓階段的軍事理論講座和思政課教學中的一小塊國家安全的內容。從內容和課時來說,都不能適應國家安全形勢的需要,特別是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犯罪分子對大學生的滲透和利用更為猖獗,因此,有必要把國家安全觀教育貫穿于大學教育全過程,在思政課教學中,每門課程中應專門挖掘國家安全教育的內容和元素,設置專門的國家安全教育教學模塊,加大課時。還要利用網絡課堂,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力度,引導大學生正確識別、抵制網絡反動信息,樹立正確的網絡安全觀。另外,在專業課的教學中,也應該根據專業特點融入國家安全觀的教育的相關內容,讓學生時時、事事感受到國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目前高校在國家安全觀教育師資力量的專業性和理論水平是不夠的。作為高校來說,一是應該加強現有教師隊伍的學習和培訓,包括理論知識、國際國內局勢、邊疆形勢、民族宗教、社會熱點的學習,要具備把所學理論用于分析具體案例的能力;二是多邀請校外國家安全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到學校開展專題講座,對大學生進行總體國家安全觀教育,特別是容易讓大學生們忽視的非傳統安全的教育。
(二)通過實踐教育,培育大學生從實踐上重視和學習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意識。
實踐教育是課堂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注重把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同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結合起來,增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大學生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在開展學生活動時,多融入國家安全觀的內容,比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等;在假期安排學生深入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進行“三下鄉”、社會調查等活動,了解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現狀、人文環境,讓大學生直接感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提升大學生維護邊疆穩定和國家穩定的意識。
(三)學習國家安全觀相關知識,提高大學生對國家安全問題的應對能力。
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要善于識別各種偽裝,總體國家安全觀涉及到我們生活方方面面的內容,要努力熟悉有關國家安全的11項內容,把國家主權、國家安全始終放在第一位,提高國家安全和防范意識,自覺維護國家安全,抵制敵對勢力的策反、拉攏、威脅、利誘活動。如果喪失警惕心,就可能被利用,上當受騙,甚至違法犯罪。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還需要熟悉國家安全的法律、法規,讓我們能夠用法律、法規來維護自身的利益,也能夠用法律武器來同破壞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當前世界局勢風云變幻,國際關系日趨復雜,在這樣的國際關系大背景下,國家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身處邊疆地區,一直是國內外敵對分子和勢力滲透的主要區域,作為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大學生,更應該警惕和防范被滲透的風險,學習和樹立起正確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念,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主力軍。
參考文獻
[1]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召開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4-4-15
[2]習近平.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 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新華網:2014-4-15
[3]黃東升 韋光.邊疆民族地區大學生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調查與對策[J].重慶高教研究:西部高教論壇,2015(11)
(云南國土資源職業學院;四川文化產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