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通
摘要: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大眾化的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和高校未來發展的方向。高職院校必須與時俱進,更新觀念,通過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體系,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師團隊發展;教學
創新創業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和能力,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建和課程改革的研究不能是象牙塔中的“空中樓閣”,而應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技能和主動精神,教育理念、課程的設計、培養模式都應該順應社會的要求“量體裁衣”。[1]因此,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更要將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的系統融合,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創新創業能力為目標,要把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和內容融入到專業教學設計、教學項目更新、教學管理等環節。因此,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創造力和創業能力的普遍提高就成為現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職責,創新創業教育也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培養目標和高校未來發展的方向。
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國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廣泛共識,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它要求高校在培養目標上重新定位,即高校的培養目標不應該是知識的繼承者,而應該是知識和財富的創造者。為此,高校應將創業理念、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將創業精神融入學生的人格培養中去;將創業思想整合到大學的其他課程之中,促進教學模式、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的改變;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增加實踐性強的教育課程和科技活動,在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將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融入學生的品格之中。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特點制定相對合理、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的人才培養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更新理念,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1雙創貫通,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主動作為,突破“園區、校區、社區”的分散現狀,建成“成都創業學院”,對內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對外服務社會創業青年,營造學校、師生、企業協同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實現“對在校學生全覆蓋創業教育,面向社會開展創業培訓,共同扶持、孵化校內外創業項目,對接創業園區、社區”四位一體的功能,構建了符合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實際的、具有成都創業學院品牌特色的一套創新創業教育全鏈條生態體系,取得了一系列極具推廣價值的育人成果。
1.2專創融合,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一是構建專創融合課程體系。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提出創新創業教育要與專業教育融合的總體方向,制定了創新創業通識教育全覆蓋、提高拓展教育差異化和通識教育與拓展教育融合貫通的方針。學校建立了深度融合專業教育的“全覆蓋、分層次、菜單式”創新創業教育新體系,建設包含校內外導師的三組一團導師隊伍(企業導師、投資人導師、高校導師和來自政府部門的政策咨詢團),完善“大學生創業街”“創業學院”“創客+部落眾創空間”“科技成果轉化中心”等平臺,構建“三區一平臺一空間一中心” 教育模式,實施創新課堂教學、創新實踐教學、創新項目孵化、創業師資培育等改革,全面提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拓展專創融合課程模塊。各分院依托分布式創新創業俱樂部和成都創業學院,開發以專業內容為核心的創新創業課程,深化課堂教學專創融合,夯實有志向、有能力創新創業的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針對有創業基礎、創業意愿和創業能力的學生,通過成長型企業區,采用“企業教學”模式,通過“社會+學院”載體,著力培養學生的企業思維,造就企業人才。并通過創業公共服務平臺和眾創空間等平臺,實現學生、準創業者、創業者到企業經營者的轉化。
三是深化學分制改革。學校實施創新創業學分管理制度。結合學校雙創教育推進實際情況,制定了《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設置認定標準》《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學分認定與管理辦法》《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專創融合跨學科選課試點方案》等在成都市職業院校內具有先進性的試點方案,并受到市教育局認同。
二、以“雙高建設”為契機,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支撐體系
在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時代大背景下,進一步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是實現畢業生多元就業、高職院校提升辦學質量和國家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路徑。[2]
2.1深化配套教學管理改革
創新創業教育納入教務體系,設置相應學分,實行學分制管理。大一2學分(必修),大二、大三2學分(選修)。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根據需求跨學科選課和轉專業學習。實行彈性學分制,學生可提前或延遲畢業,最短不低于2年,最長不超過6年。積極推進“體驗式學習”和“翻轉式課堂”,注重教學實效。課程資料由校內教師和企業導師共同制訂,改革考核方式,以考核學生的應用能力為主,突出技能測試,最終成績由平時完成任務的成績和期末商業計劃書成績綜合而成。設立創新創業孵化基金450萬,鼓勵學生發明創造、引導學生自主創業、鼓勵學生成果轉化、扶持學生企業上市融資。
2.2優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
學校構建了一支結構合理、專業行業均衡、實務導向的創新創業導師庫。針對大一學生的一階教育,師資主要由校內教師承擔,要求具備高校教師資格證和至少一項創新創業教師資格證。針對大二學生、大三學生的二階三階教育中,師資主要由入駐企業的導師和外聘專家組成。
與英國國家創新創業教育中心NCEE(China)深入合作,開展了3輪國際認證師資培訓,以及開發完成并驗收通過3門專創融合課程。啟動斯坦福創新創業導師培訓項目,遴選優秀雙創師資參訓,已經完成21名斯坦福國際雙創師資資格評審認定。外派學校教師20人積極參加教育部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舉辦的創新創業師資培訓,積極培育我校優秀的創業教育師資。
學校在引駐企業時,要求入駐企業每年至少提供兩位創業導師,并提供全年不少于40課時的創業教育。同時整合企業家導師、專業咨詢公司和國內外創業名師多方資源,設立“創業師資基地”,聚集國內較成熟的SYB、KAB、CVCC、DMC、創業咨詢師、創業指導師等多種創業教育模式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團隊。現有校內師資82人、校外師資122人,校內師資均持有“創業咨詢師”“職業指導師”“職業核心能力”“SYB培訓教師資格”“創業基礎”“KAB”等資格證書,企業師資占比超過59.8%;建有創新項目教師團隊50個,校企共建項目講師團隊5個。
三、多維布局,完善創新創業實踐體系
依托“大學生特色創業街”“創業夜市”“創新創業俱樂部”“創業社團”“素質拓展中心”等路徑,立體交叉配套理論教學。實踐平臺持續完善。建成了“創業社團”“創客匯”“創業街”“眾創空間”“項目工作室”等實踐平臺,為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提供持續幫扶、全程指導、一站式服務。積極建設“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在各分院(部)建成分布式創新創業俱樂部,專項經費扶持,提供與專業結合的雙創實踐途徑。
學校已建成國家級眾創空間2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省級眾創空間2個,省級創新創業俱樂部1個、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基地1個,市級創業苗圃2個,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1個、市級青年創新創業實訓基地1個、市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1個等成熟平臺(或基地)。“大學生創新創業俱樂部”被評定為“四川省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俱樂部”,是省內首家獲批的高職學院。
整合教學學科平臺資源,支持創新創業能力發展。學院各分院(部)都建有實驗教學中心,軟件分院建有“高新成職軟件園”、旅游分院建有“成都旅游職教集團”、國際商貿分院建有“城中校”項目;在軟件教育園區,學院建設的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成為科研創新的重要支撐,創新實踐基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室,并延伸到花源校區、新津縣相關企業分別設立博士后站,開展了眾多項目的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校內實訓室158間、實訓基地20個,校外定崗實習基地147個,實現區域共享,面向學生開放用于開展科技活動、創新創業訓練等,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孵化。
四、小結
作為全國創新創業示范高校,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深入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緊密結合,打造“五育平臺”,在更高層次、更深程度、更關鍵環節上深入推進我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力打造創新創業教育升級版,引領帶動區域、輻射影響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參考文獻
[1]關曉輝.吳維仲.王建元.馬志和.楊永清.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0:155.
[2]黃必義.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