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對現代文閱讀要求提高,需要教師以“學生”為基礎,采取創新的教學閱讀手段,強化學生的閱讀思維,提高學生整體閱讀教學水平。新課標背景下,要求教師不僅要改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而且要在整體教學模式上進行創新,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新課改背景下,本文首先對當前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著重提出了一些教學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策略
引言:
現代文包括散文、議論文、記述文、說明文、抒情文等,而在語文考試中,現代文閱讀往往占很大比重。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現代文閱讀的方法,以加深對現代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效進行現代文閱讀,既能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又能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新課程背景下,能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現代文,正確回答現代文相關問題。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效率
第一,培養學生良好的筆記習慣。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范圍廣、知識面廣,在學習各種好的句子、文章時,學生需要多讀多記,才能對其進行有效地記憶和應用。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過程時,如果教師只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簡單閱讀,那么,難以吸引學生,學生難以做到學以致用。記錄是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有助于其知識積累的字句時,他們可以將其作為筆記摘錄下來,嘗試在自己的寫作中派上用場,逐漸將語文知識轉化為自身知識。老師鼓勵學生做好閱讀筆記,最好是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寫下來,養成閱讀時做筆記的習慣,這樣既可以積累知識,又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來發表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完成閱讀任務,而且可以養成閱讀的習慣,培養自己的閱讀思維能力,提高閱讀效率。
第二,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課外閱讀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并在課后激發他們的自主閱讀意識。課外閱讀能夠豐富學生閱讀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材就是例子。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文章的內容不過是表象,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感受,才能體會到其中的深意。課外閱讀活動有效開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實踐,促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直觀地感受閱讀文章的內容,促進學生與作者形成共情,加深學生對其中思想、情感的體驗。因此,現代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能夠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二、豐富現代文閱讀教學方法,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學科,語文文章富含有豐沛的知識量。高中階段,學生生活閱歷少,很難體會文章內涵,因此會形成一種表面化、淺薄化閱讀現象。學生進行閱讀不應該是毫無意義的重復閱讀,而是有感情的地進行閱讀,從閱讀中把握文章思想內涵、吸收文章先進思想。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方式單調,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教師進行教學方式創新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大方向。一是教師引進信息技術,輔助開展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引進信息技術,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趣味性、信息性、便利性去設計出聲、圖、文、像并存的課堂教學內容,由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教師基于教學內容進行情景創設,展開情景教學。情景教學是一種常用的課堂教學方式,其新穎性在于教師可以基于教學資料、聯系學生實踐進行課堂教學情景創設,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情景創設是情景教學展開的關鍵。例如,教師在展開《沁園春·長沙》這篇詩歌閱讀教學時,教師進行設問,創設問題情境,以此來創建良好的教學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過程。如,教師提出問題:這篇課文是毛澤東青年時期所寫,文章內容主要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表達了毛東澤先生的人生觀、世界觀,這篇課文體現了那時的青年們什么樣的思想精神?問題提出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積極走下講臺,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交流,以此來深化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和學習,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三、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
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應尊重學生閱讀的整體感受,在教學中進行有經驗的活動,現代文閱讀教學應注重寫作技巧、體味文章情感,使文本分析逐漸成為學生的自主體驗。由于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閱讀教學應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巧妙地運用到實踐中,并通過相關活動升華其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其核心素養。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三梳理探究板塊“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中,教師可開展專題綜合活動,鼓勵學生分組去搜集、整理中外現代文,比較其異同,進一步感受現代文的魅力。實際上,高中現代文閱讀教學就是把預制力和隨機性相結合,不僅要設計出精彩的情景,而且要及時地做好隨機應變的準備,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培養對祖國、對生活的熱愛。為了使枯燥的課堂活躍起來,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還應緊密結合課文,開展一些具有實踐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認識文章的精華,感悟核心,激發學習興趣。例如,《故都的秋》的教學結束后,就可以讓學生按照文體結構,寫出八百字的景物散文,在讀寫結合的模式下,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閱讀水平得到提高。
總結語:
新課改背景下,對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也提出了一些全新的要求,如果仍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發展需要。為此,語文教師應順應時代潮流,創新教學方法,通過多元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讀、寫結合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深化對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全面細致地分析學生的基本需要,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榮曉燕.基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1).
[2] 李光.淺談現代文閱讀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
[3] 曹哲源.高中現代文閱讀技巧指要[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17(6).
作者簡介:蒙癸宇?出生年月:1990.10?性別:女
民族:苗族?籍貫:貴州思南
最高學歷:本科?職稱?:二級教師
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