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開
摘要:苗木培育技術和移植造林技術是林業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工程具有極強的系統性,諸多基礎工作對相關技術和工藝有著較高的要求。盡管當下我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方面已有了長足發展,但仍要在實踐過程中明確各方面的技術要點,并實現優化使用。
關鍵詞:林業工程;苗木培育;移植造林;技術
引言
造林工程主要是通過對苗木的培育以及森林培育來保持生態環境的平衡,乃至提供木材等林產品,是經濟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林業的管理主要從森林撫育經營、森林保護以及植樹造林等多個方面進行工程的施工,通過對法律法規的完善,來保證林業工作的正常秩序。通過保護森林的資源來改變現在的環境,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林業造林工程主要是通過植樹造林以及移植造林等技術來實現環保的目的,在林業工程的工作中,也是實現經濟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手段。苗木培育主要是對苗木的培育,造林技術則是在實施造林工程的工程中所采用的技術方法,也被稱為人工造林技術。
1新時期林業工程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要點
1.1位置選擇
在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選擇適宜的育苗場地為首要工作,所選擇土壤需擁有充足肥力,且灌溉和排水功能必須與苗木生長需求相匹配。在選擇土壤后,需對其進行改造,確保其中所含養分能夠滿足苗木日常所需。在育苗場地選擇時,需對土壤、光照、水分、溫度等多方面因素加以綜合考慮,促使苗木能夠在具備較高科學性與合理性的場地中生長。
1.2種子處理
種子質量直接影響幼苗的生長,并對林業項目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因此,應在正式播種前收集并儲存種子。首先,選擇當地不同樹種,可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其次,選擇適合的植物,可提高種子成活率,減少環境如害蟲和土壤溫度不足等問題的出現。最后,選擇本地樹種可避免物種入侵,確保當地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在種子儲存過程中,使用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2種方法,以確保種子的安全儲存。
1.3整地
為給林業苗木的健康生長創造有利條件,在培育苗木前應對苗圃進行精細整地。①采用深耕細整的方法,對土壤進行及時耕耙,將不利于苗木根系發育的石塊、草根等清除干凈;②夏季和秋季對苗圃進行整地時,應確保翻耕的深度達到30cm左右;③在春耕時,以播種方式進行育苗的地塊,翻耕深度應控制在20cm左右,扦插育苗的地塊,翻耕深度應控制在25~30cm。
1.4播種技術
播種工作是林業工程苗木培育的重點技術,在播種過程中應該對播種時間、氣候、溫度、濕度加以控制,并且在播種之后還要對其灌溉和養護處理進行重視。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第一,播種時要選擇播種時間。第二,在播種之后,需要進行澆水工作,為種子萌發創造足夠的水分和溫度條件,從而為種子提供高質量的生存環境,更好地促進種子生長發芽。
1.5施肥管理
為了有效地提升苗木種植工作后苗木的存活率,種植人員需要重視對苗木養護的管理工作。對種植區域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進行分析,這兩方面對苗木存活率的影響較大,例如,沙漠、戈壁灘這樣的土壤環境與土壤肥沃地區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同時南北方的苗木工程養護工作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相關人員要針對當地的土壤環境和氣候條件制定相應的苗木養護措施,其中,對苗木后期的施肥管理就是苗木培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環。根據苗木的整體實際需要,控制施肥的次數和施肥量,保證苗木在生長過程中有充足的養分,提升苗木培育工作完成后苗木的存活率,從而推動林業工程順利地實施。
2移植造林技術
2.1植樹造林的技術方法
植樹造林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先從母樹上提取出種子育苗,等到幼苗長到一定階段,對其進行移栽。另外一種是可以從母樹上適當的砍下一段樹枝,然后將其埋入到地下,如果被埋的樹枝能夠長出新的幼苗,再對其進行移栽。
2.2強調工程苗木移植造林質量監測工作
苗木移植時,要檢查所移植苗木是否存在病蟲害,在此基礎上完成苗木移植運輸工作,實時檢查移植后的苗木,以防止出現潛伏的病蟲害,并注重后期管理工作,控制好移植苗木的栽培密度。要充分結合造林地域基本條件和特征與造林綠化需求,并開展針對性的規劃活動。在實際移植過程中,要強調保護樹體根系,若側根比較發達,則要改變策略,盡量保證須根的完整性;主根較發達的樹種則需要把控好主根的長度,保障苗木的根部不會脫水和風干。
2.3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對苗木的為害相對較大,所以在苗木移植造林中應高度重視病蟲害的防治工作。①由于苗木病蟲害的成因有所差別,故此應查明病因,采取針對性的方法和措施進行處理。②防治苗木病蟲害較為常用的措施有物理防治和藥劑防治,前者基本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如人工捕殺、器具誘殺等;而后者的防治效果較好,操作方法簡單,可根據病蟲害的情況,選取適宜的化學藥劑進行噴施,以消滅病蟲害。③需要注意采用化學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時,應選擇高效、低毒或無毒的藥劑,并對濃度、用量進行嚴格控制。
2.4采取營林技術防治措施
營林技術防治能夠有效地對移植造林技術進行保護,并進一步強化病蟲害的防治力度,其本質是對移植造林中樹木的多樣化進行重點考慮,從而促進移植造林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鞏固并提升移植造林技術的有效性。針對營林技術防治,可以從以下3方面展開:第一,在開展植樹造林過程中要進行科學密植,為樹林提供良好的通風性和透光性,進而控制一些林木害蟲的繁殖。第二,適當增加混交林的營造,從而有利于樹木形成多樣化,進一步促進樹木抗病蟲害能力的提升。第三,構建相對健全的林業法治制度,并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進而加強對林木的管理,降低人為破壞,有效保證林木的多樣性,這樣一方面能夠提升林木的抗逆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大對病蟲害天敵的棲息地保護力度,從而達到理想的病蟲害防治效果。
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在新時期林業工程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當中,所采用的造林技術與苗木成活率有著最為直接的關聯,而苗木科學化培育與移植能夠促進林業工程整體價值與效益。要想切實促進林業工程效果,則需不斷提升自身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通過對此類專業技術學習與研究的強化,切實提升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成效。除此之外,還需始終站在林業工程總體發展這一角度對苗木培育與移植造林技術加以思考,以技術作為出發點,實施各項林業工程,在為苗木培育質量提供保證的同時,確保苗木成活率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建杰.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分析[J].投資與創業,2018(09):250-251.
[2]謝少華.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的技術要點及優化舉措[J].港口經濟,2018(08):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