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靈 重慶財經職業學院
(一)因立法更新滯后造成的稅損和通關問題。近年來,國內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勢頭十分迅猛,波及了市場的整體運營情況,沖擊了傳統市場的發展方向。然而,對于跨境電子商務來說十分關鍵的因素之一便是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程度,但是在新產業迅速發展的同時,相關法律卻跟不上其發展步伐,落后于它的發展,比如與跨境電子商務密切相關的稅法與其征收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局限性。某些企業為謀利不擇手段,在法律的灰色地帶投機取巧,極易發生偷稅漏稅的行為,由于沒有明確的規定,導致這種行為不能及時受到制裁,使一些企業仍然存在一線僥幸心理。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及時制定出對跨境電子商務而言,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眾所周知,對于商戶而言,將大件貨物包裹進行跨國運輸需要辦理相關手續,經過重重關卡,還要繳納相應的稅費,而由于法律沒有明文規定,其中一些小商戶就會將大包貨物,分揀成小包裹,通過這種手段減少手續的繁瑣程度和有效避免了高額稅費,其實在沒有法律的規定下我們只能從道德上對其進行譴責,這種行為會極大影響國家的稅收情況,應該得到相應的治理。新型政策出臺后,發揮了一定的制約作用,但是還會有一部人以出國工作學習為由,通過較高的往返頻率進行人肉帶貨,這也是近些年社會上的代購現象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他們的優勢在于可以有針對性的為顧客在國外進行采買代理,然后通過行李的方式帶回國內,而這種方式也是明顯的置稅費與不顧的行為,偷稅漏稅的行為還是不斷發生。
(二)跨國貿易征稅信息取得難度大引起的稅損問題。我國對納稅人的身份登記管理十分嚴格,正常情況下,納稅人需要親自進行稅務注冊登記,此后發上的交易和納稅行為都能夠被一一記錄。然而對于跨境電商而言,其銷售的商品不完全是實體物品,一些被銷售的商品是不需要進行運輸的,因此也無法跟蹤物流信息,交易流程也無證可查。那么在這種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就極易威脅到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就目前國際管理形勢而言,對于稅務問題的界定還未能達成統一的規劃,這就造成商戶的稅收情況無法得到統一的管理。
(三)欺詐導致的交易損失問題。跨境交易在突飛猛進的同時也存在很大的隱患,不少電商都有過被欺詐的經歷,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如果商家因為規避風險而縮小經營范圍又會損失一定的顧客,顧客也會因此喪失更多的主動選擇權。歐美國家是目前跨境電商最為活躍的場所,國外消費者普遍是通過信用卡消費的,作為受更多人推崇的免密支付方式,不僅能夠避免復雜繁瑣的驗證過程,還能夠提高支付效率,增強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所以越來越多的歐美人更愿意通過免密支付,不過這種方式也不是百益而無一害的,這種便捷的支付方式也給不法分子提供了操作空間,加大了財產損失的風險。
我國可以取國外交易方式的精華,并與本國國情相結合,構建完整的電子支付的監督管理體系,明確權利與責任的承擔者,并通過新型法律法規輔佐此體系順利開展。其中需要明確的有包括支付雙發的權益與義務和第三方監管在內的相關細節問題。以減少因各地習俗差異而造成的支付問題。
(一)推進跨境電商產業園的建設。跨境電商監管的困境在于,科技信息化的發展帶來的無紙化交易,以及匿名性消費。這直接影響監管部門沒有有效途徑查詢支付雙方的有效信息。對貿易造成沖擊的部分原因是,因為無法退稅帶來的不可逆的稅損情況。為了對小額訂單進行進一步有效監管,我們可以通過建立園區,將海關、檢驗檢疫和稅務部門涵蓋在內,對小商家的物流信息進行一站式有效處理,為其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平臺,在規范電商交易現狀的同時,還能夠提高效率。通過做減法的方式,優化監管制度,改善電商發展環境。
(二)完善并更新相關法律。加強管理的最基本問題就是完善相關法律的制定,有些法律已經不在適用當下的企業環境,需要及時的進行更新。制定出切合實際的法律法規可以有效保護消費環節中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對商品屬性進行重新界定,杜絕偷稅漏稅的行為再次發生。國內跨境電商案件的發生大多是因為法律的不完善,導致在許多法律灰色地帶存有許多不良商販的不良交易行為。現存的法律文件對消費者和賣家的權益范圍規定的并不夠明確,需要進一步細化區分。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大環境下,將許多產業的距離逐步拉近,例如信息技術和金融產業就呈相互交融的發展趨勢。而跨境電商在我國的發展也越來越迅速,這就需要我們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在原有的法律空白領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完善。一方面需要在原有的管理方向上進行完善,另一方面對于未曾拓展的領域進行填充。加強市場監督管理的同時,及時調整信息技術與人才的有機整合,既要利用信息傳播的優勢也要發揮人才的能動作用,進而打造出頂級的跨境商務發展環境,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同時兼顧經營者的實際效益,實現根本上的經濟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