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佳 唐山市豐南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
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中,事業單位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應當考慮現實經濟環境,并從中尋找突破口和平衡點,使自身工作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為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本文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優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改進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對策,希望有助于促進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發展。
在新的歷史階段,面臨新的經濟環境,事業單位要實現長遠發展,就應當科學合理地配置人力資源,通過優化考核制度和激勵機制,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但從當前事業單位管理現狀來看,在新的經濟環境中,部分單位職工薪酬福利待遇下降,工作積極性受損。事業單位應當創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為工作人員提供合理的待遇,才能發揮其積極性,在自身崗位上為單位做出貢獻。
我國事業單位具有一定的社會管理職能。在經濟新常態條件下,國民經濟運行已進入了平穩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一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對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應當根據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進行及時調整。但從目前來看,我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尚未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效率較低。事業單位應當抓住機遇,應對新經濟環境帶來的挑戰,及時優化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為單位履行科教文衛等方面的職能提供保障,從而促進治理能力現代化。
人才配置是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和單位業務的開展具有密切的管理。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中,集約經濟的發展需要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事業單位為了確保自身工作的順利開展也要提高人員素質。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配置機制較為僵化,高素質、高技能人才不足,人員配置不合理。在新常態下,如何實現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人才對業務的重要作用,已成為事業單位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要任務。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中要實現人力資源的合理優化利用,就應當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的創新,借助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建設“互聯網+”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管理模式,由此提升本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事業單位要扭轉傳統的管理理念,讓員工不能盲目服從上級領導的安排和指示,要能夠結合自身崗位對工作進行調整,持續提升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企業還應采取多樣化的激勵措施,提升員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改善員工生活和工作條件。
在經濟新常態條件下,事業單位應當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化建設。事業單位應構建全面統一的信息管理規劃,有效拓展信息管理結構,對單位的人力資源信息、人事管理業具體流程進行科學分析,為決策提供有效的信息參考。我國事業單位的規模存在較大差異,大型事業單位如高校、醫院等都有多個部門或分支機構,涉及大量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信息,因而做好人力資源信息規劃對提升工作效率和優化工作流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事業單位應當基于目前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現狀和方向,制定契合單位發展目標的信息管理規劃標準,構建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優化人力資源信息規劃方案。事業單位的管理者應當重視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工作,完善相應的管理機制,加強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提升人力資源管理的信息化、規范化程度。
在經濟新常態環境中,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的速度愈來愈快。事業單位的員工僅僅依靠原有的知識結構,已經不能滿足崗位的需求。因此,事業單位應當加強員工的職業能力建設工作。單位應當深入把握員工的群體特征、專業能力以及培訓需求,采取科學合理的培訓機制和培訓手段,實現提升員工職業能力的目標。在開展培訓工作時,事業單位應當保證培訓課程設計與員工的職業能力提升目標具有一致性,并按照員工的不同技能等級、不同崗位提供對應的職業能力培訓,培養員工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
經濟新常態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在新的經濟環境中,應當抓住機遇,優化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推進信息化管理,加強員工的職業能力建設,才能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作用,順應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