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蓉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黨校政治學教研部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首次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將“堅持新發展理念”列為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個基本方略”之一,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自主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深化發展理念,從鄧小平提出“發展就是硬道理”到江澤民提出“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胡錦濤提出“科學發展觀”,再到習近平提出“新發展理念”,發展理念實現了認識論從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踐的巨大飛躍,直接反映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從幼小走向成熟。新時代發展理念的創新與發展,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事業邁上新境界、實踐開拓新領域和發展實現新飛躍的理論指導,是時代呼喚與催生的重大理論成果。
有學者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既是一種發展思路,也是一種執政理念,折射出中國共產黨對世界發展大勢、發展大局的總體把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與執政水平的提升?!?新發展理念是合問題性、合規律性的探索和創新,是中國共產黨站在新時代發展的全局、大局和新局的高度上始終保有鮮明的中國問題意識,始終積極探索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規律,不斷提升的執政能力與水平的重要體現。
從合問題性的角度看,新發展理念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合問題性要求理念對問題要有明確的界定和具體的指導。實現祖國統一、人民富裕、國家強大,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歷屆領導人終身追求的理想和奮斗目標。為實現這些理想和目標,幾代共產黨人都非常重視發展的作用,于是將“發展是硬道理”或“發展是第一要務”等等要求作為發展理念,這些理念雖然重視發展,但本質而言過于宏觀,不能清晰界定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因此不具有“合問題性”。而且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存在著發展方式粗放、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發展質量效益不高的問題,始終未得到根本性解決。根本來看,還是發展理念的“合問題性”不夠具體和明確。針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新發展理念則具有明顯的問題指向性:創新發展針對發展方式和發展動力問題;協調發展針對發展不平衡問題;綠色發展針對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開放發展針對世界經濟格局大調整與國內經濟發展新需求變化,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共享發展針對發展成果社會分配公平正義問題。新發展理念既抓住了制約發展的癥結,又開出了解決問題的良方, 充分體現出發展理念的“合問題性”。
從合規律性的角度看,新發展理念體現出科學的規律性。事物的本質屬性中最重要的就是規律性,要想促進事物更好的發展,前提是對規律的充分認識和精準把握。在21世紀之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遵循先實踐探索后理論總結的規律,理論指導始終滯后于實踐的發展。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發展的第一階段,雖然成就巨大,卻也因此走了一些彎路,在發展中積累了很多問題,其中關鍵的原因,就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發展規律的把握還不成熟。當前,新發展理念反映出中國共產黨人對經濟規律、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新認識和新探索,是針對當下我國發展的特殊階段和關鍵階段的特定要求的回應,努力實現更科學、更可持續、更具包容性的發展,把握了現代化建設速度變化、動力轉換、結構優化的新特征和新特點,是對已經步入了新時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如何謀篇布局、如何排兵布陣的一種規律性探索。
發展需要有一定的速度才能實現趕超式發展,但這個速度必須是保證質量和效益的發展,而不能是以質量為代價的“虛胖式”的發展?!笆濉睍r期,我國經濟發展處于傳統動力弱化新動力生成的調整期,面臨經濟下行和轉型升級雙重壓力,周期性和結構性雙重矛盾突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以三期疊加為標志的新常態是縱向分析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特征,要想盡快跨越這一階段,需要我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階段,以新的發展理念來指導實踐,努力改變以往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而低產出的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更高質量、更有效率和更加公平的發展。
新發展理念是指導和解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發展中存在的新矛盾、新問題的重大思路和根本原則。創新發展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要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唯一出路就是依靠創新,要依靠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等各方面的創新,使創新貫穿于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協調發展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區域發展要平衡、城鄉發展要協調、產業結構要合理、經濟和社會發展要同步都是協調要實現的發展目標;綠色發展是永續發展的保障條件,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是解決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這一對“矛盾體”的破題之鑰,是保障人民幸福、國家美麗的必要條件;開放發展是實現中國由大國轉變為強國的必由之路,強國不僅是國家體量大,更重要的格局宏大和責任重大,只有構建起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才能實現更大平臺的發展,世界才能實現更加和諧美好的建設;共享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社會主義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彰顯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執政理念,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將發展的目的落腳到共享上,以共享發展來保障社會的公平正義。
改革開放之初,在發展的速度重要還是分配的均衡重要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人堅定地選擇了前者。于是“社會主義不是平均主義,平均主義意味著共同落后”、“允許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钡鹊劝l展理念成為這一代人甚至其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共識。在這樣理念指導之下,評判工作得失的標準之“三個有利于”就應運而生了。20世紀90年代鄧小平提出了衡量改革開放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判斷標準,即: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既是改革開放初期檢驗發展成就的標準,也是新世紀到來以后一段時間以來判斷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
“理論邏輯——實踐意涵——價值訴求”的發展邏輯,是歷史上和現實中任何一種理論或觀念創新所遵循的一般邏輯。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中指出,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發展的目的是“共同富裕”,這一論斷成為鄧小平從目標判斷角度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改革開放四十年過去了,“共同富?!钡哪康娜〉昧穗A段性的成功,起碼社會生產力不再落后,社會財富極大的增長,發展的水平已經步入世界前列。但是在經濟迅速增長和個人財富不斷累加的表象下,社會貧富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社會結構固化的特征愈加凸顯,同時,生態環境的惡化、國民形象的丑化和黨的領導力的弱化,方方面面的問題讓人們意識到財富的增長不一定能帶來國民幸福感的加深,學術界將這種現象歸納為“有增長無發展”、“無發展的增長”,在理論上確認了發展與增長之間的差異?!?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將“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定為發展的目的,這是從價值判斷的角度對發展目的做出的最為科學的判斷。發展如果背離了這一方向,也既將經濟社會的進步建立于生態環境的惡化、人的盲目追求個人財富的最大化和整個社會建設支離破碎的基礎之上,發展就失去了它最本質的意義,最終淪為一種發展的異化。
發展是現代文明的主題,發展帶來并促進社會不斷進步。事實證明,要想實現可持續的、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發展一定要遵循規律,一定要堅守原則,一定要從價值判斷上來檢驗發展的質量。“新發展理念”為回應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為解決發展中失衡的問題,每一個發展理念都直接面向現代化發展的動力、發展方式、發展路徑、發展舉措、發展取向,其制度性實踐就在于從價值判斷的角度出發,衡量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否動態平衡、人類社會的關系是否開放兼容、人與自身的關系是否和諧穩定。這種發展理念是對以往錯位式的發展方式的糾偏和超越,真正探索符合人的自由全面的文明的發展,真正實現有增長的發展和有發展的增長,豐富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內涵。
新發展理念是對新發展文明的最新創造。它是中國共產黨人基于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立足當今時代做出的重大理論創新。具體表現為:創新發展理論關注發展的技術文明,協調發展理念關注的是發展的社會文明,綠色發展理念關注的是發展的生態文明,開放發展理念關注的是發展的文化文明,共享發展理念關注的是發展的價值文明??傮w而言,新發展理念對于發展文明的詮釋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科學理念,同樣包含哲學理念和人文價值理念。更為重要的是,新發展理念突破了理論層面抽象、空洞的特征,經過制度性的實踐和探索將理念變為具體、實際的政策,并將發展的范圍由一國范圍擴展至全世界全人類共同發展。例如“一帶一路”政策下,開放發展理念讓中國發展的紅利由世界人民共享,中國發展的規劃由世界人民共同參與,從而實現中國與世界的協調發展、共同發展。不得不說,新發展理念是中國共產黨人世界眼光和國際視野的戰略體現,是中國共產黨人對世界新發展文明的最新創造。
新發展理念是主體性和獨立性發展理念的升華。長期以來,在西方國家看來,“現代化”就是西化或歐化,也就是復制西方模式或者是依賴發達國家的幫助,此種“現代化”結果就是這些國家經濟停滯、社會秩序混亂,“拉美陷阱”是這方面案例的典型代表。而中國從改革開放開始遵循的就是這樣一條兼具獨立性與主體性的發展道路,這使它始終處于超越式發展的位置,以前所未有的發展態勢創造了中國速度世界奇跡。獨立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并且對發展模式進行引領性的理論建構是中國貢獻給世界解決發展難題的智慧與方案。新發展理念就是中國共產黨從本國國情出發,精準地分析和研判形勢所得出的理論成果。新發展理念要實現的發展目標是高質量的發展,即包含“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個方面的發展內容,這五個方面同時又是一個邏輯嚴密的辯證統一體,互為前提、互為因果。新發展理念打破了發展模式長期由西方壟斷的局面,實現對當前西方國家比較流行的“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包容發展、代際正義”等發展理念的全面融合和有效超越。中國的發展和強大,是從實踐中經過艱難地獨立探索得來的,這就為中國開創現代化之中國方案增添了強大的話語權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