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峰 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城鄉建設服務中心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與農業機械化生產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許多農業用地也逐漸轉變為非農業用地,這對農業生產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主要是以戶為單位進行的小農生產經營,這與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因此要想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就需要加快土地的流轉。
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意義,主要體現在這兩個方面:第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程度也不斷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人均耕地也越來越少,轉移到新的領域就業成為了農民的迫切需求。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就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管理和服務,建立了相關社會保障體系,這使得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這樣便有更多農戶愿意將自己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出去,政府部門為了提高農民的收入,加大了土地流轉的監督和管理,實施嚴格的核查制度,以此保障農民的經濟利益。農戶將自己的土地流轉出去可以獲得流轉收入,而且進城務工后也可以獲得薪金收入。可見,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農民收入的增長。第二,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轉變了以往一家一戶分散經營的局面,將土地與各種生產要素進行整合,促使土地進行集約連片和規模化的經營,且在技術的推動下,使得當地農業走上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規模化經營之路。另外,農民可以將土地流轉所獲得的收入轉變為股金,以此獲得股份分紅,這樣不僅農村收入增加,而且也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土地“三權”指的是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而由于我國農村土地制度還不夠完善,以致于許多農戶對土地“三權”認識并不清,甚至存在錯誤的認知,無法準確界定三權的分配,不僅制約了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而且成為農業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疑難雜癥。另外,現有的法律政策對農村土地產權內涵也產生了一定模糊作用,使得農村土地產權可轉讓渡有較大的限制,農戶合法權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更何況是流轉后的帶來效益。
首先,當前關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政策法規并不完善,以致于農村土地經營權流程缺乏可操作性,許多細節方面的問題未作出明確的規定,從而阻礙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如新修訂的《農村土地承包地法》對于土地經營權的流轉的最長期限是30年,但最低年限在法律上仍處于空白狀態,以致于流轉雙方只能通過達成共識的方式確定最短期限,而不是通過強有力的公示手段進行保護,這很大程度上加劇了土地經營權流轉的不穩定性。其次,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場機制,也使得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受到阻礙。主要表現在價格機制不完善、流轉服務機構運行不規范等方面。比如,由于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不完善,使得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引導作用受限,許多土地流轉處于自發形式,土地流轉供求信息不順暢,流轉雙方得不到有效的溝通,從而制約了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又比如價格機制不完善,使得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出現壓價或漫天要價等情況。最后,當前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程序也并不規范,以致于許多利益糾紛問題存在。比如,流轉合同不規范,仍有許多農戶選擇以口頭協議的方式進行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即便有書面協議的形式,但因為合同內容未對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明確,從而引發流轉糾紛。
在土地制度改革過程中,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始終是改革工作的核心問題,因為這涉及到農民的切身利益,所以也需要相應完善的配套制度支持,從而保障農戶流轉土地經營權流轉過程中的合法權益。但目前我國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配套的制度并不完善,尤其是關于農民社會保障問題未全面落實,如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醫療服務問題、教育問題等,這問題得不到有效的解決,使得農民無法有效抵御各種風險和壓力,最終只能重新回到土地上,進而出現寧可荒廢土地、也不愿流轉土地的現象。
首先,借助宣傳標語、新聞廣播、新興媒體平臺等有效的傳播形式,加大關于農村土地流轉相關政策的宣傳,使廣大農民能夠正確地認識土地流轉,可以在宣傳過程中融入一些土地流轉成功的案例,讓農民能夠認識到土地流轉的好處,從而增強土地流轉的主動性,并將土地流轉作為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其次,也要注重基層黨組織、黨員、干部的宣傳教育,使他們能夠充分認識到關于土地經營權流轉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發揮自身應有的職責和作用,加快農村改革的步伐,促進農村土地的流轉。最后,在宣傳教育過程中,也要讓廣大農民了解在流轉中履行的義務和擁有的權利,能夠自覺依法行事,也能夠合理運用法律的手段維護自身的利益,從而保證土地流轉更加規范、合法,進而減少各種利益糾紛的發生。
首先,只有提高土地流轉中的效益,才能吸引更多農戶參與到土地流轉中,因此政府要以提高收入為目標,借助科技的力量,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以此提高經濟收入,讓更多愿意土地流轉的農戶能夠獲得可觀的收入。其次,充分利用土地經營權流轉,促進耕地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幫助農戶減少投入的同時,增加農戶的收益,從而保證土地流轉穩定運行。再次,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市場建設,尤其是價格機制的建立,合理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價格機制是土地經營權流轉市場建設的重要內容,各地政府應結合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地價各種構成因素,科學測算土地流轉價格,制定具有地區特色的價格機制,并加強地價的調控管理和監督,保證土地價格公開透明,以此減少因為價格不合理而引發利益糾紛。最后,政府要積極推出完善的扶持機制,制定詳細的長效政策支持,其中應盡最大努力協調各個部門工作,包括相關人員職責與權力的明確,做到專人專事,這樣在發現問題時可第一時間找到負責人。同時,加強合同文本的關注,構建有形的土地產權交易市場機制,對土地流轉過程中存在的合同爭議問題進行明確,確保整個流轉工作手續齊全、明細。
土地流轉與現代農業的發展密不可分,農村土地流轉實際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有效引導流轉,必須積極穩妥進行,等不得也急不得。為此,應從實際情況出發,借助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促進家庭經營向農業集約經營轉變,并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經營服務體系,從而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首先,應建立完善的農業服務體系,尤其是要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以此為經營戶提供必要的條件。其次,促進專業合作組織與民間協會的發展,制定規范的行業標準,提供財政補貼分配等公共服務,以此提高農業生產規模化和專業化程度,讓農民能夠真正享受到土地流轉的紅利。
首先,為解決土地流轉的后顧之憂,應建立完善的、全面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教育、農民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消除農民對離開土地的危機感,并提升他們應對市場各種風險的能力,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促進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其次,為了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更進一步發展,也要重視農民工的培訓,通過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提升他們非農業的就業能力,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土地流轉,也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
結語:綜上所述,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是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新時期農業發展,應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與完善,從而促進農村土地流轉進一步發展,進而助力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