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燕 萊陽市穴坊中心衛生院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于完善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體系和提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等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基層衛生院在執行新政府會計制度時還存在很多阻礙,例如現有的預算工作的規范化不足、現有的預算管理工作無法滿足新會計制度的規范化要求以及風險把控能力不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基層衛生院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有序的、系統的財務管理體系,真實反映出基層衛生院實際的收支問題等,為基層衛生院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新政府會計制度可以實現基層醫院經營模式與其內部控制模式的融合,使得基層醫院具備更加全面、科學的管理制度,有效提升了基層醫院各部門之間的良性競爭強度和工作力度。由于基層醫院具備一定的公益性,其特殊的組織結構和性質要求基層衛生院要以自身的發展狀況為基礎,構建有效的業績考核系統以及成本控制體系,合理分配員工任務,提升衛生院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確保工作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實現基層衛生院的良性健康發展。例如,基層衛生院可以依托新政府會計制度,制定全面的監督體制和員工評判標準,對基層衛生院的每個員工、科室、部門進行工作效果評估,讓員工在一定的壓力下工作,增加基層衛生院的整體凝聚力[1]。
傳統的基層衛生院的財務管理體系難以有效控制衛生院成本費用的支出,造成了衛生院經濟效益的下降。在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應用背景下,基層衛生院的財務管理體系能夠進一步完善,相關工作人員能夠科學的核算和分析病床周轉率、衛生院固定資產的折舊率以及醫療公益服務的收益率等,使得基層衛生院的成本控制規劃更適合自身發的發展狀況,促進基層衛生院的發展。
新會計制度應用需要基層衛生院的諸多制度也發生相應的改進和完善,對基層醫院的會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新政府會計制度對財務責權制度進行了嚴格的規范,同時對工作人員的會計工作的監督和審核力度不斷增加等,因此基層衛生院應該確保每一筆收支往來分類的細致性,并以更加科學的制度保障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優勢的充分發揮。例如,基層衛生院可以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工作體系,將員工的權責與財務管理工作掛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階段,基層衛生院執行新會計制度時會發現自身的預算管理工作難以滿足新會計制度的規范化要求。新會計制度的實施需要依托科學高效的預算管理工作,對基層衛生院的支出和收入進行嚴格的規范,這樣才能保證基層衛生院收支情況的真實性,相關部門才能針對經營過程中的漏洞進行不斷的改進和調整,促進衛生院的發展。與此同時,在預算會計制度層面還包括了對基層衛生院實際收入情況的差額補助規定,根據實際收入情況來開展預算和支出管理工作。因此,目前基層衛生院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衛生院應該對自身的預算管理體系進行升級,杜絕項目偏廢現象的出現,為預算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2]。
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衛生院具備良好的風險把控能力,但是目前很多基層衛生院并不能在風險規避、把控以及預警等方面與新政府會計制度相適應。基層衛生院傳統的風險管理與預警體系已經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潮流,阻礙了基層衛生院的發展。因此,基層衛生院應該重視自身風險把控能力的提升,建立完善的風險預警制度和風險防控系統,并將該制度與會計核算工作和財務管理工作相融合,為新會計制度的應用提供保障[3]。
隨著疫苗研發工作水平的提升,疫苗的應用量也逐漸提升,在基層衛生院里對于疫苗的管控也是十分重要的。新會計制度設置了對二類疫苗的明細科目核算,相關人員在核算時需要詳細的指明疫苗的庫存多少以及疫苗的收支數目等,保證疫苗管控的有效性。
目前很多基層衛生院在進行財務管理時一般采用收入和支出分離的方式,新政府會計制度增加了待結算醫療款科目。這種模式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出基層衛生院的財務收入情況,并為鄉鎮衛生院的核算提供了便利。
基層衛生院知性新政府會計制度時增加了對醫療衛生材料的管控力度。例如,衛生院常用的影像材料、血庫材料、化驗材料、醫用氣體材料等需要相關人員對其進行分類和核算,準確反映材料庫存數據、購買數據以及銷售數據等,從而掌握醫療衛生材料的動態變化[4]。
新政府會計制度對基層衛生院的科研教學項目經費科目進行了規范。在過去,衛生院的科研經費沒有明確說明其歸于哪一類科目管理,例如有的基層衛生院將科研教學項目經費計入“財政補助收入”,而有的衛生院將其計入“往來科目”等。新政府會計制度的應用詳細規定了科研教學項目經費的科目和審核規定等。與此同時,該制度還對單位管理部門及后勤部門的費用支出等做出了規定和完善。
新政府會計制度具體規定了和完善了基層衛生院報表批注以及科目設置等內容,例如收入費用表以及資產負債表等都要增加報表附注,對報表的細節部分也需要重視,從而有序有效的進行財務管理。
新政府會計制度要求基層衛生院對自身的財務管理相關制度進行構建和完善,重視規章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影響,提升新會計制度應用的效果。因此,為了避免基層衛生院出現不必要的財務收支不平衡以及賬目額度與實際不符等問題,衛生院內部控制系統和外部影響力應該結合起作用,確保衛生院的正常運轉。
首先,基層衛生院應該依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對原有的財務管理規章制度進行優化,同時注意監督和督促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嚴格遵守衛生院的制度,嚴禁出現員工責任不明、故意違背規章制度要求的情況。其次,基層衛生院應該落實每一位員工職責,做到責任到人,建立合理全面的問責制度,當財務管理工作出現問題時便于問責,避免出現相互推諉責任的問題,讓新政府會計制度下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精確且規范[5]。
基層衛生院在應用新政府會計制度時,應該積極利用計算機技術和網絡優勢,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趨勢,對基層衛生院原有的財務管理系統進行改造,融合網絡技術進行制度建設,提升系統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升基層衛生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基層衛生院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6]。首先,信息化的財務管理系統能夠提升新政府會計制度應用的規范化,減少基層衛生院財務管理工作中的錯誤行為的發生概率,減輕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提升財務工作的效率,輔助基層衛生院來優化自身財務管理水平。與此同時,財務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改造不僅僅是輔助新政府會計制度進行數字統計,還需要綜合考量基層衛生院各個科室、不同項目以及國家財政補貼政策的實際情況進行數據化報告,確保報告能夠真實反應基層衛生院的財務管理水平。
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需要全面的風險防控措施和能力作為保障。基層衛生院的相關工作人員應該在日常工作中維持較高的風險防范意識,并將防范意識貫徹到財務管理工作的全過程中。雖然醫療服務風險難以實現發生率為零的目標,但是可以通過相關規章制度和條例來控制風險,通過在基層醫院中的安全防范宣傳,提升基層衛生院整體的安全防范意識。與此同時,基層衛生院需要綜合分析自身風險防范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健全符合自身發展的風險管控和防治體系,拓展新會計制度的應用的范圍[7]。
結語:綜上所述,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出現和應用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給基層衛生院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基層衛生院的財務管理工作可以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改進和創新,促進基層衛生院的可持續發展,例如基層衛生院的相關部門可以從基層衛生院全體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的提升、財務管理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以及財務管理系統的信息化改造等方面著手,提升基層衛生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