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向黎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二病區 漯河462000)
腦梗死嚴重危害人類健康,腦梗死患者不僅可能出現肢體活動障礙和認知功能障礙,失語癥狀也較常出現[1]。失語所導致的交流障礙,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且給患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研究如何幫助患者盡早恢復語言功能具有重要意義。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是一種先進的物理治療技術[2],在腦梗死失語康復過程中有著顯著作用。有研究顯示,與語言康復訓練聯合應用,效果明顯優于單純語言康復訓練。本研究旨在探究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語言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失語患者的干預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療的腦梗死失語患者300例,根據干預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50例。對照組男80例,女70例;年齡60~80歲,平均(70.47±5.12)歲;病程10 d~1個月,平均(15.14±1.63)d。觀察組男85例,女65例;年齡62~80歲,平均(70.80±5.07)歲;病程12 d~1個月,平均(15.20±1.57)d。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腦梗死診斷標準,并經影像學檢查證實;均為首次發??;單側病灶;病情穩定;經“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量表”確診為失語癥;小學以上文化水平;患者與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存在出血傾向者;意識或智力障礙者;合并癲癇者;病情嚴重無法接受量表測試者。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予以常規藥物治療,包括予阿司匹林腸溶片和(或)氯吡格雷片抑制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片調脂穩斑等。
1.3.1 對照組 接受語言康復訓練,2次/d,30 min/次。(1)語音訓練:在安靜的環境下,指導患者通過鏡子模仿發音,告知其舌、唇、齒的位置以及氣流方向等。(2)口語表達訓練:由簡及難,先從簡單的數字、詞語開始復述到句子、短文復述,然后鼓勵患者多說話,將練習的單詞、短語等在實際生活中應用。(3)交流促進法:將卡片倒置于桌上,治療師與患者相繼抽取,注意不要讓對方看見自己的卡片內容,利用手勢語、交替將一疊圖片正面向下扣置于桌上,治療師與患者交替抽取,不讓對方看見自己手中卡片的內容,然后利用口語、手勢、繪畫等表達方式向對方傳達信息。當治療者作為信息接收者時,應在第一時間給予反饋。持續干預2個月。
1.3.2 觀察組 接受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語言康復訓練。語言康復訓練同對照組。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采用磁刺激治療儀,以右側半球Broca區為治療部位,100%刺激強度(最大刺激強度),低頻刺激(刺激頻率為1 Hz),50次脈沖為1個治療序列,每天共10個序列。持續干預2個月。
1.4 評價指標 評價兩組療效及干預前后失語癥程度。療效:分為基本治愈(語言功能恢復正常,或者失語癥程度提高>2級)、顯效(語言功能顯著改善,失語癥程度提高2級)、有效(失語癥程度提高1級)和無效(語言功能無改善,失語癥程度提高<1級),總有效率為基本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之和。失語癥程度:采用失語癥嚴重程度分級標準(BDAE)進行評定,將語言表達由差到好主要分為0、1、2、3、4、5級,0級表示患者語言表達存在嚴重障礙;5級表示患者有極輕的語言表達障礙。
1.5 統計學分析 研究數據均錄入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分別以%表示、(±s)表示,行χ2檢驗和t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即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失語癥程度比較 干預前兩組組間比較比較無顯著差異(Z=3.479,P>0.05),干預后觀察組失語癥程度分級情況優于對照組(Z=13.654,P<0.05)。見表1。

表1 兩組失語癥程度比較[例(%)]
2.2 兩組干預效果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效果比較[例(%)]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凸顯,加之高血壓、高血脂以及高血糖“三高”情況的加劇,腦梗死成為老年人群中不可忽視的多發疾病之一。失語癥在腦梗死病變后較為常見,有研究數據指出,失語癥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發生率高達33%,且有38%左右的首發腦梗死住院患者伴有失語。語言是人腦的重要功能,當一個無意識障礙、精神障礙及發音和構音障礙的人由于中樞神經系統損傷而導致口語、文字表達能力喪失,若不及時予以有效措施改善語言功能,將嚴重影響正常生活,增加家庭負擔。因此,對腦梗死失語患者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有研究顯示,對于腦梗死失語患者而言,及早實施語言康復訓練,將對其預后有顯著改善作用。部分神經系統損傷具有可逆性,腦梗死一旦發生,若及早給予語言康復訓練,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促使患者語言功能恢復。但僅在藥物治療基礎上予以語言康復訓練的效果有限。語言中樞位于優勢半球,損傷后可出現失語癥,而其恢復關鍵在于重建優勢半球未受累語言區和非優勢半球鏡像區語言功能網絡[3]。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以右側半球Broca區為治療部位,能夠有效抑制鏡像區的過度活躍,對神經突觸功能進行調節,促進神經突觸的再生,進而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及功能的恢復,有助于患者語言功能的恢復[4~5]。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比兩組失語癥程度分級,干預前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失語癥程度分級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語言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失語患者有良好的干預效果,有助于患者語言功能的提高。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能夠抑制語言鏡像區功能的激活,并促進大腦皮層興奮性的降低,有利于重組語言功能區網絡重組,同時促進多種神經遞質的釋放;而語言康復訓練能夠幫助周圍未受損的大腦皮層彌補代償,使得語言活動的神經通路得以重建,進而促進恢復中樞神經損傷后的機能。兩者聯合可實現神經功能的干預和調控,對于腦梗死失語患者語言功能的康復有著顯著效果。
綜上所述,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語言康復訓練應用在腦梗死失語患者中,有助于患者失語程度的改善,提高臨床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