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杰
(河南省濮陽市精神衛生中心精神科 濮陽457000)
原發性失眠主要指多種原因所致的睡眠時間短或長時間無法入睡,長期如此可引起患者焦慮、抑郁,嚴重降低生活質量[1]。唑吡坦屬于催眠類藥物,可發揮鎮靜催眠作用,提高睡眠質量,但該藥依賴性較強,停藥后病情易復發,且長期用藥夢魘較多[2]。艾司西酞普蘭是一種抗抑郁藥物,可消除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解除精神異常狀態,從而促進病情好轉,且副作用較小[3]。本研究分析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唑吡坦治療原發性失眠的臨床效果?,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診療的82例原發性失眠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對照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32~58歲,平均年齡(43.69±2.87)歲;病情程度:輕度13例、中度20例、重度8例;病程1~8年,平均病程(4.25±1.54)年;體質量48~66 kg,平均體質量(55.82±7.63)kg;身高155~178 cm,平均身高(166.96±5.18)cm。觀察組男26例,女15例;年齡31~59歲,平均年齡(43.72±2.89)歲;病情程度:輕度14例、中度19例、重度8例;病程1~9年,平均病程(4.45±1.58)年;體質量47~68 kg,平均體質量(56.82±7.73)kg;身高157~176 cm,平均身高(167.45±5.52)c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原發性失眠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繼發性失眠;存在安眠藥依賴;因自身軀體疾病治療而引發的失眠;對本研究用藥過敏。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酒石酸唑吡坦口腔崩解片(國藥準字H20120044)治療,睡前口服5~10 mg/次,1次/d,并隨患者病情進行相應調整。觀察組加用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國藥準字H20080599),與早餐同服,5 mg/次,1次/d,后期根據患者病情進行相應調整,最大不超過20 mg/d。兩組持續治療8周。
1.4 觀察指標 (1)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的睡眠治療進行評分,總分21分,得分越低越好。(2)血清神經遞質:于治療8周后,空腹采集兩組患者5 ml外周血,離心取血清后,以酶聯免疫吸附法對患者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去甲腎上腺素(NE)、血清增食素(Orex-in)、5-羥色胺(5-HT)及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激素(CRH)進行檢測。(3)不良反應:嗜睡、頭暈、便秘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8周后,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睡眠質量評分對比(分,±s)
組別 n觀察組對照組41 41 16.920 11.003 0.000 0.000 tP治療前 治療8周后 t P 12.91±2.69 12.86±2.88 0.081 0.935 5.20±1.13 7.35±1.41 7.619 0.000
2.2 兩組血清神經遞質對比 觀察組神經遞質ACTH、5-HT、NE、Orex-in、CRH水平均低于對照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神經遞質對比(±s)

表2 兩組血清神經遞質對比(±s)
組別 n ACTH(pg/ml) 5-HT(ng/ml) NE(pg/ml) Orex-in(pg/ml) CRH(ng/ml)觀察組對照組41 41 tP 38.27±4.11 47.63±5.04 9.215 0.001 71.20±8.11 95.14±10.15 11.798 0.001 101.24±10.83 124.33±15.12 7.949 0.001 452.24±50.14 612.45±71.48 11.749 0.001 32.17±4.15 50.75±5.48 17.307 0.001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出現4例頭暈、1例便秘,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20%;觀察組出現2例嗜睡,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88%。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24,P=0.235)。
目前,原發性失眠治療通常采用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結合的方法,通常該病患者情緒較為焦慮,心理壓力大,及時心理疏導可穩定心理狀態,加以適當運動鍛煉,利于加快患者入睡[4]。唑吡坦是藥物治療的常規用藥,屬于咪唑吡啶類催眠藥物,可選擇性的與W1受體相結合,有效縮短入睡時間,減少夜間蘇醒次數,增加睡眠總時長,達到改善睡眠質量的效果。但該藥單用后期療效并不理想,且隨著藥物的長期使用,會出現療效減退、藥物依賴、藥物殘留效應、停藥后出現戒斷癥狀等諸多副作用,甚至導致失眠加重[5~6]。
艾司西酞普蘭是選擇性5-HT再攝取抑制劑,常應用于抑郁癥的治療中,可有效改善患者恐懼、焦慮等情緒[7]。ACTH、5-HT、NE、Orex-in、CRH是監測患者精神狀態的常見指標,其中Orex-in已經證實可以有效延長睡眠時間,減少睡眠中多次覺醒及慢波睡眠,同時Orex-in還可以刺激5-HT及NE,有效保持覺醒程度;ACTH及CRH可有效提高患者大腦皮質應激性,在睡眠與覺醒之間調控起到重要作用[8~9]。本研究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低于對照組,ACTH、5-HT、NE、Orex-in、CRH水平也低于對照組,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艾司西酞普蘭與唑吡坦聯合應用療效顯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質量,降低血清神經遞質水平,且不良反應少。艾司西酞普蘭屬于抗抑郁藥物,其通過對5-羥色胺轉運因子的抑制來提高5-HT的水平,縮短睡眠潛伏期,同時對5-HT再次攝取進行抑制,以減輕患者焦慮等情緒,改善患者睡眠質量。艾司西酞普蘭不與其他組胺、苯二氮卓類及其他5-HT受體相結合,顯著發揮抗焦慮作用,且毒副作用較低[10]。艾司西酞普蘭與唑吡坦聯用可起到協同作用,快速調節患者睡眠與覺醒機制,促使神經遞質水平的下降,提高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艾司西酞普蘭與唑吡坦聯合應用較單純唑吡坦應用療效更為顯著,可有效改善睡眠質量,降低神經遞質水平,且毒副作用小,值得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