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洋
為了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設計開發了初中語文“創意微寫作”校本課程,開發與利用創意微寫作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多寫多練,真實且有創意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在實踐中,我們發現,可從三個方面開發寫作教學資源。
我們常說教材是最好的例子,這個例子如何用,是需要教師花費精力去開發的。針對教材中的文章,我們著重挖掘兩方面的資源:一是注重單篇文章的選點開發;二是注重單元教學的序列開發。在單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發現文章的寫作亮點并形成范例,為學生提供寫作參考。如統編語文教材七上《濟南的冬天》中的寫景片段、《散步》中的對稱句式、《紀念白求恩》中的抒情議論句、《天上的街市》中的想象與聯想等都適合選點開發。微寫作教學的教學設計要有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生的學習過程如果不是一個完整連貫的過程,很容易被忽視和遺忘。所以,微寫作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一定要有一個系統連貫的設計和教學。因此,微寫作的選題設計可以從統編教材的寫作專題出發,讓學生有法可循。如統編語文教材八上寫作選題設計如表1所示。

表1 八年級上冊寫作選題設計
語言意象不僅蘊含著審美主體個人的“意”,還展現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民族心理積淀。經典作品不僅融入了創作主體個人的正能量情感,還蘊含著社會、國家和全人類永恒不變的美好追求。在微寫作資源的開發過程中,我們重視對古代經典作品的系列開發,引導學生在唐詩優美的句子、宋詞迷人的意境中進行微寫作。例如,新年將至,我們指導學生活用詞牌《翠盤秋》,有學生寫出了這樣的新年祝福短信:
蠟梅香,惹人賞,互相送吉祥。爆竹響,笑聲揚,提筆把暖賦詩行,暖語驅夜涼。
此外,南京市語文中考對于名著閱讀的要求逐年提高,要求初中學生“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優秀讀物,重點閱讀中外文學名著,能把握其內容和特色,從中獲得教益”。如何檢測學生對于名著內容的掌握情況?為此我們將其與微寫作結合,請學生在把握名著各章節內容的基礎上,篩選章節的重要信息,書寫對聯,將其作為每章節的小標題。例如,《海底兩萬里》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全書共2卷47 章,主要講述了博物學家阿龍納斯、其仆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一起隨“鸚鵡螺號”潛艇船長尼摩周游海底的故事。有學生閱讀后,擬出了如下章節小標題:
潛艇穿行印度洋,船員漂浮白乳海;觀價值驚人珍珠,斗兇狠殘酷鯊魚;……
從學生的生活和經驗出發,以學生言語交際能力提升和成長為旨歸,設計相對獨立而又立體交叉、有機聯系的微型寫作內容,引領學生在充滿趣味與挑戰、體驗成功與快樂的真實情境中展開充分的交際與表達,從而讓學生獲得有用的言語交際經驗與實踐智慧。
對學生而言,微寫作應是有技巧地再現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語文課程資源無處不在,教師要引導學生開發、利用生活中的語文資源。在近期創意微寫作教學中,筆者便著力挖掘身邊飲食資源,嘗試將其引入寫作教學。筆者將近期寫作主題確立為“舌尖上的南京”,學生分成六個創意微寫作小分隊,踏上他們的美食尋訪之旅。
首先是訪市井中的南京美食。學生組成六個小組,去采訪、調查有關美食的歷史、制作和吃法,去感受、學習特色美食的文化和習俗。由此,學生欣賞到了更多彩的“美食”風景,產生了更多的體悟。有的小組自己撰寫劇本,模仿《世說新語》,呈現了一個個小短劇;有的小組去探究“湯包”的歷史傳承,事先擬定采訪提綱;有的小組為我們呈現美食背后的故事。
其次是品名家筆下的南京美食。作家筆下的美食不需要漂亮的配圖,便讓人垂涎三尺、口齒生津。學生去品讀作家寫美食的文字,閱讀文人談美食的文章,興致勃勃。
再次是言舌尖上的南京美食。學生帶著興趣去發現、尋找、體會著生活中的美食,將各種各樣的美味融入了自己的寫作。學生所寫的美食片段語言生動、表達自然,書寫著屬于他們自己的獨特感受,情感的融入讓這些稚嫩的文字仿佛有了“香氣”、有了“味道”……
這樣的微寫作練習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有助于他們表達出內心真切的感受。多次習作之后,學生的寫作視角會更加與眾不同,表達的內容也越來越多樣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