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時,必須充分考慮到所屬產業的現狀以及所在區域的經濟情況[1]。在2016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首次提出了“新零售”這一新概念。新零售作為一種將線上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經濟相融合的商務模式,可以實現線上線下相互結合進行營銷,從而達到對客戶信息管理更為全面的目的。作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既具備電商操作,同時還兼具門店管理技術的新營銷人才,成為市場極其稀缺的資源,在這一背景之下,對營銷專業人才來說既是新的挑戰,也是新的機遇。
如今,消費品零售額不斷上漲,其中增長最快的要數批發商品及零售業商品,其年均增長速度已達到20%[2]。商貿支柱產業的地位不斷攀升,然而該方面的銷售型人才卻處在極其稀缺的地位,成為各個企業競相爭奪的人才。根據近些年來所發布的人才招聘信息來看,推銷員、營業員等相關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不斷上升。
營銷類的職位,尤其是基層崗位,其入職的門檻相對較低,找工作比較容易,然而該職位的工作壓力卻比較大,其工資待遇浮動性也很大,其社會地位也比較低,鑒于以上的原因,使得人才的流動性較大[3]。然而營銷人才其本身的素質與企業營銷系統、經濟效益、客戶系統等重要因素是息息相關的。基于所統計的幾十場人才交流會情況,最受歡迎和需求最大的都是營銷專業人才,企業最緊缺的也是兼具專業背景以及銷售技能的銷售人才。這對缺乏行業背景的學校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基于“十三五”發展規劃,當下的主要發展趨勢便是新零售模式,同時該規劃還要求零售業及各個企業要對商業模式不斷進行創新,進而開創現代化的零售行業,從而促進零售業向著服務化、社群化、體驗化及智能化的方向發展[4]。同時還要大力支持發展體驗式銷售,傳統的零售業也可以在信息技術的幫助下完成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并且還能在信息技術的助力下為客戶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實現客戶之間不限時間和地域的溝通互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和革新,使得傳統的零售業也在飛速進步和發展,所以對于適應這種發展模式的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攀升。因而站在就業的角度來分析,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也要不斷適應市場的變化與發展,實時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和策略,同時對人才培養的相關內容也要定時更新。
新零售不斷發展的背景之下,營銷的大環境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的模式、技術及其業態應運而生,這使得如今營銷專業的人才培養面臨了諸多的挑戰[5]。
如今營銷專業人才的培養主要以從事線下工作如推銷、促銷、理貨、客服、商品銷售等為主,對于市場推廣、業務洽談、市場開發與調研、銷售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養比較重視。如今的市場已步入以消費者為主的時代,消費者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對消費與商品的匹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零售背景下,營銷人員基于大數據的分析和積累,對消費者的消費需求更為了解,其推薦更具針對性,同時提供更為個性化的全方面的服務,使得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更好,從而創造更多的價值。這就需要營銷人員摒棄傳統模式,實現營銷方式的轉型,這對營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素質要求。營銷人員不僅要具備經濟、法律及市場營銷等專業技術知識,還必須熟練運用大數據分析,充分利用互聯網進行產品推廣,掌握客戶關系管理等重要技能。所以,在該背景之下,營銷人才的培養要轉變模式,摒棄單一的線下模式,轉變為線上線下相結合,全方位且多維度的營銷模式。
目前很多學校在營銷人才培養上還采用傳統的人才培養計劃,其課程設置也沿用傳統的方案,并未依據社會需求變化而進行相應的調整。盡管每個學校課程開設的名稱不一致,但是基本上包含了《電子商務》《商務談判》《市場營銷基礎》《網絡營銷》等課程。然而在新零售現狀下,不僅營銷專業的基礎知識需要掌握,像網店運營、大數據分析等不斷發展的專業技能也很重要,如今學校對于該方向的課程還很少有開設的[6]。除此之外,現有的一些課程所配套的教材比較陳舊,其內容很多與目前的營銷背景脫節,這就使得目前所培養的人才并不能滿足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對于人才培養,尤其是專業的人才培養而言,校企合作始終是一個重要的人才培養路徑。對于營銷專業而言,必須要有企業提供實踐操作的平臺,使學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不斷提高,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如今營銷專業也都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模式,盡管合作方式比較多樣,但并沒有建立一個完善、穩定、持久的合作機制。校企合作協議的內容往往是條款式的意愿,并沒有多少可以執行的內容,所以其實質上開展的合作是很少的,使得最終的合作浮于形式。盡管和相關的行業骨干及專家建立了專業的指導委員會,然而由于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條件,使得其運行并不規范,對該專業的指導作用也并沒有得到發揮。事實上,在校企合作時,學校基本就沒有讓企業參與到該專業的建設之中,也沒有讓企業對學校的教學及課程進行評價,所以學校很難培養出與企業相接軌的專業性人才。
目前,很多營銷專業的授課教師是直接從大學畢業后進入學校任教的,并沒有較多的實踐工作經歷,只是掌握了理論知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更多集中在理論知識教學上,因而在實踐教學中較難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因此,為了改善實踐教學質量,學校從優秀的企業聘請了相關的實戰經驗豐富的專家兼任教師,由他們擔任某個課程的教學工作,完成學生實踐課程的指導,然而兼職老師很多理論基礎并不扎實,同時其教學經驗也有限,基于這些問題,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高也非常有限[7]。新零售背景下,不但學生需要具備更為全面的知識與技能,而且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儲備也要求更高。營銷專業的教師不但要對傳統營銷知識做到爛熟于心,而且還必須具備自媒體推廣與網店運營等新型技能。教師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理念,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斷學習,緊跟時代的前進步伐。
新零售整體知識框架可分為前臺、中臺與后臺,這三個部分的內容各不相同。在前臺,營銷人員不但占據重要地位,同時也是其活動的主要場所。前臺有各種電子商務、文娛銷售、賣場與便利店等,可以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較為直接的了解,與此同時消費群體也能直觀地看到,前臺營銷工作人員會為消費者提供合適的商品與服務。所以,這個部分的營銷工作人員其工作內容就經由線下延伸至線上,對其職位的服務范圍進行拓展,拓展為向客戶推廣產品及服務體驗。從人才培養策略來看,應該從產品演示推廣、口碑傳遞、促銷實施及數據應用等角度著重培養。
新零售這一背景下,企業的營銷模式也在隨之發生變化,使其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如果學校還是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其培養的人才必將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因此必須對營銷的相關課程設計及其內容進行創新,使其更加注重校企合作中的實際運用。
首先,在進行教學時,要著重于營銷基礎知識的學習。例如,產品推廣、商務禮儀、推銷技巧及溝通方式等,與此同時,也要不斷參加相關實踐活動,如產品展銷及商品博覽會等。其次,課程的內容也必須對線上營銷知識加以重視,如網上客服、網絡銷售及美工等。此外,還應該對網店運營、軟文寫作技巧及相關圖片處理等技術進行教學,并鼓勵學生參與到實際的校企合作項目之中,在實踐中完成營銷任務。最后,對實踐階段也要加以重視,在課程設置中要加大綜合實訓和定崗實習,基于校企合作這一平臺,讓企業設計方案幫助學生開展促銷活動等線下體驗推廣,同時積極開展營銷平臺的實踐活動。
營銷質量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因此企業對營銷非常重視,尤其是在新零售這一環境之下,社群效應以及消費者口碑增長較快。企業要想有高質量的人才輸入,必須經過項目合作的形式,只有這樣方能使品牌效益不斷提升,同時也能使營銷渠道得到拓寬[8]。營銷對實踐能力要求較高,而只有多接觸了解產品,真實體驗過營銷場景,接觸過市場消費者,方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能力并提高其技能。因此,學校必須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培養營銷人才,選擇營銷平臺種類多且穩定的企業,如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企業。在合作上選擇具有線上線下全面發展的企業;合作方式上選擇能夠在校內建立營銷工作的企業,這樣方便對學生進行指導,有利于提高營銷專業教學質量。
新零售背景下,營銷專業的教師也要不斷學習,使自己的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特別是要加大線上線下營銷及創新創業實踐能力,要親身經歷實踐,方能對營銷實踐掌握得更為準確。如此一來,便可以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指導和教育,因此教師的實踐經驗極其重要。學校在這個方面必須對教師予以支持,尤其是在資源、財力方面,通過相關的政策幫助教師進入企業學習,同時也多多邀請企業專業人才來學校指導工作,安排教師與其交流學習,不斷提高師資水平。可以采用校企合作建立工作室,該工作室主要工作就是帶領營銷學生進行實踐,還可以邀請技術人才來學校擔任兼職教師,將自己的寶貴經驗和專業知識教授給學生,指導學生進行營銷實踐活動。還可以選派綜合水平較高的教師進入合作的校企中參與營銷活動,通過鍛煉學習,使教師自身的專業技能不斷提升,從而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教學。校企之間也可以通過開展各式各樣的活動,將企業中的先進理念與經驗教授給學生和教師。通過上述一系列的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從而提升學校的整體師資力量,優化教師結構,為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新零售作為近年來興起的營銷模式,其規模不斷擴大,而適應該模式的營銷專業人才還很稀缺。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必須要對當下的環境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基于市場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對營銷人才的服務意識、體驗傳導能力以及服務技巧等培養予以重視,從而培養出與市場接軌的高質量專業人才,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