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四九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黃愈男
企業進行股權融資后,外部股東和資本進入勢必會打破原來的管理平衡,如何充分利用好這筆得之不易的融資資金,迅速推動企業發展壯大,是企業高管團隊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通常認為,相比債券融資,股權融資的成本更高,在企業還沒發展成熟的前提下以比較便宜的價格出賣部分企業股權,是拿時間換空間,因此創業企業更應珍惜這次機會,根據新進資金調整企業戰略規劃,升級內部管理,讓企業迅速地自我適應,力求在新的資源條件下,發展壯大,達到融資前的預期目標。企業需要調整的內部管理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主要從財務、運營、合規、企業治理等幾個核心方面來探討企業應如何進行管理升級。
財務部是創業企業股權融資的主要實施部門。融資前,財務部需要整理公司歷年的財務資料,配合投資方盡調審計,同時也需要協助管理層做好未來3~5年的財務預測以及融資使用計劃。融資后,財務部需要及時做好內部管理改革以及工作方法調整,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財務部門是預算的牽頭部門,但不是唯一執行部門。財務部門需要發動公司各個部門參與全面預算改革。融資前提交的資金使用計劃可能是中長期的計劃,資金進入公司后,各個部門需要細分資金使用計劃,列出時間表,比如按照年度、季度做好階段性的預算表。同時,財務部門要組織全公司各個部門按照季度、半年以及年度復盤預算,設立預算的分析、跟蹤以及調整制度。
這項工作對于沒有融資前的創業企業財務會計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初創公司由于自身資金有限,對于預算的需求相對簡單,財務工作更多的是財務報銷、會計核算以及申報納稅等財務最基本的職能。融資后,一大筆資金進入企業,資金使用管理以及預算管理也勢在必行。為了更好地合理掌控資金的使用,財務部需要在財務審批流程中強化預算管理,監控預算目標以及設立超預算流程。
首先,預算的制定需要和業務部門充分溝通,了解業務的實質,才能做出各個部門合理的預算指標。其次,預算的實施既要堅持原則,又要靈活應變。創業公司的業務變化非常快,市場行情變化也很快,企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戰略計劃,所以往往預算也需要不停地跟著調整。所以財務部門要能準確判斷什么時候該調整預算該以及如何調整預算。
初創企業對報表的要求不太多,當外部股東進入后,對財務報表以及財務管理指標的要求就會增加。財務報表除了財務必需的三張表以外,財務部門還應該根據各自業務的特質編制一些針對經營部門、管理層、股東層看的管理報表。管理報表應該要反映業務的主要指標,財務的主要指標、出具的周期應該及時更改,以便經營管理層可以直接準確地知道業務經營的情況,及時作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報表體系的改革,需要有經驗的財務管理層,針對企業以及所在行業的特點,充分考慮業財融合的特性,編制管理報表模板,并制定管理報表匯報制度。
由于財務部的功能從純粹的財務核算向更貼近業務方向轉變,勢必部門內部的組織架構也會發生變化。資金的進入,公司進入擴張期,財務部人數也會增加,所以財務部功能也會更加模塊化和細化,比如可以單獨設立資金部、報表部、核算部、分析部等子部門,以適應業務的需要。
另外,由于公司的擴張,很可能在外地建立分公司、地區分部,因此外地也會建立相應的財務部門。這樣集團的財務與外地財務之間的管控、授權、分工等問題也會是財務管理層必須面對的內部變革問題。
創業企業融資后,如何充分利用資金快速發展業務,將是企業管理層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運營鏈條的各個方面,研發、采購、生產、銷售都需要制定新的戰略計劃以及預算計劃。
對于融資資金的使用可能最大一部分就是新品的研發或者新的業務模塊的開拓。因此在產品端需要及時調整內部架構和人員結構,招聘更優秀的開發人才,建立新的項目管控流程,引進如IPD等研發管理工具,調研行業市場制定新的研發計劃。研發部門勢必需要內部管理改革先行。
資金的引入,規模變大,速度加快,企業面臨擴產能的需求,引進新的產線,加大原材料的采購和訂單的生產,因此內部流程和管控機制亦需要改革,以適應新的需求。企業可以引入ERP或MRPII等信息化系統管理工具,來協助開展更為復雜的生產管理活動,從而達到管理升級的目的。
擴大運營團隊,新建銷售隊伍,也是融資資金使用的一個重要部分。新的產品研發出來了,原有的產品擴大生產了,都需要一個執行有力的銷售隊伍來提高企業的經營收入。銷售體系的擴建,可能包括線上線下,也可能包括增設銷售網點,增加銷售人員,新增銷售渠道等措施,這里就面臨隊伍擴大、區域擴大從而增加管控的難度。是一如既往地實行集團集中管控的模式,還是最大限度地授權地區分部的銷售管理層;是采用直銷為主,還是分銷或者加盟為主的銷售模式,每個企業都要根據自身的特性以及所處行業的特點綜合考慮。
除了銷售,市場宣傳和品牌建設也是銷售管理需要升級的方面。隨著預算的增加,企業產生了新的市場推廣的需求,如何利用有限的預算資源,產生最大的市場宣傳效果,從而促進營業收入的增加,也是對創業企業原來的市場推廣能力的一個不小的挑戰,是內部新增力量還是借助外部專業團隊的力量,市場營銷部門的管理升級要走在前面。
創業企業在發展初期一般都不太重視合規管理的建設,企業尚且還在生存掙扎期,需要把精力集中在研發產品、開拓市場、增加銷售收入等方面,而且初期的財務工作也會相對簡單,合規的必要性沒有那么強烈。當創業企業進行完股權融資后,有大筆的資金一次性進入到企業,企業就需要在合規方面升級,以保證企業內部合規,提前預防風險。合規部門一般是獨立于其他任何部門,直接向總經理匯報,同時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直接向董事會匯報。
財務合規是首先要建立的模塊。資金的管控、費用的審批、賬務的內審、稅務的申報等各個方面,需要建立合規制度。如從財務流程設計上核查是否有風險點,從財務操作落地上核查是否有風險點,從財務資料保存上核查是否有風險點等。確保企業資金管控安全,費用審批流程合理,賬務處理清楚干凈,稅務申報合規合法。
業務的合規是針對業務流程的整個鏈條,包括從研發、采購、生存、銷售、售后等方面去核查風險點。這里包括業務本身的合規性,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行業政策要求等,也包括業務操作環節是否存在舞弊和違法行為。
其他支持性部門,比如人事部、IT部、行政部,合規工作主要包含相關制度是否健全合理,流程是否清晰完整,責權是否到位。比如人事制度是否合法合規,固定資產登記是否完整,采買和報廢流程是否合理,盤點制度是否可落地執行,公司網絡服務的搭建是否安全妥當,機房服務器備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等。
合規應該涵蓋公司各個支持性部門,以確保公司的后臺部門運作良好可控。
現代化企業的治理包括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獨立的經營管理層,股東會選舉新的董事會成員,董事會形成新的章程,約定董事會的權限,選舉公司主要高層管理者。約定股東會、董事會、經營管理層三者之間的責權范圍,制定公司各項規章制度和流程,這是現代化企業的治理基礎。這與創業企業可能已經習慣的創始人或者創始團隊大事小事說了算的局面有所不同了。
隨著外部股東的加入,公司治理規范化的需求逐漸擺上日程。新增股東會,改選董事會,董事席位的總個數和內外股東比例也會發生變化。公司章程也會隨之調整,章程中會有一些條款來約束管理團隊的權限范圍,重大事項需要提交董事會討論表決通過后才能執行。對于創業企業來說,原來創始團隊的決策模式和工作流程會發生部分改變。比如定期召開董事會,需要接受董事會的監督和管理,需要定期在董事會上做預算、決算的匯報等。
創業團隊需要適應新的公司治理模式,與外部股東保持良好溝通,經營業績的進度也應及時反饋,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股東的資源,助力企業發展,同時也為下一輪融資做好準備。反之,如果創始團隊不能及時調整公司治理結構,做好與外部股東的溝通,將會極大地阻礙公司經營戰略的建立和落地,阻礙公司的發展,甚至給公司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歷史上有許多案例有力地證明了這一條黃金法則,比如俏江南、雷士照明,都是由于創始人和外部股東之間的矛盾、糾紛,導致創始人出局,公司易主,最后公司走向沒落的結局。很多時候這種巨大的不可調和的矛盾沖突是源于初始雙方對于公司的治理不在同一個認知層面上,在一些核心利益問題上雙方不肯妥協讓步。如果一開始公司調整好治理結構,創始團隊和外部股東雙方調整認知和預期,創始團隊按照規范的公司治理結構和方法進行管理升級,充分利用好外部股東的資源和投后團隊,外部投資者也扮演好職業財務投資人的角色,清晰彼此的責權范圍,幫助公司快速進行轉變,就能讓公司治理從一開始就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所以,股權融資后所要求的公司治理的內部管理升級是所有管理變革的根本,只有公司的高層統一認識進行管理變革后,才會讓公司各個模塊的管理升級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創業企業在發展初期,自有資金不足,債權融資也比較困難,相對來說股權融資會更加便捷和有效,借助外部資金的力量會迅速增加企業的生產資料,幫助企業抓住市場機遇,加快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必須立即調整好內部結構和管理模式,以便匹配新的資源和新的要求,各個部門的管理升級勢在必行。這個升級應該是主動的先行的,不能被動等待倒逼改革。企業如果還是延用老的管理辦法一成不變,等到發現不得不變的時候,就已貽誤了發展的最好時機。這個管理的升級應該從公司治理開始,組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等新的工作模式,形成新的章程,制定新的戰略,同時調整財務模塊、運營模塊、人事行政模塊、IT支持模塊等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從而實現企業的管理升級,為企業的快速發展做好準備。
綜上所述,創業企業是否盡快完成內部管理升級,適應新的要求,運用好新的資金資源,是順利邁過本階段的發展,并最終走向成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