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陳植喬 溫運行 盧文慧 謝簡
為了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并以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推動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全國各高校每年都舉辦多場針對大學生的多種創新創業大賽。這些創新創業比賽,吸引越來越多的高校大學生紛紛參與其中。大學生在參加創新創業大賽的過程中,增強了團隊合作意識,提高了科研和學習能力,培養和提高了創新創業能力,同時增強了社會責任感[1]。還有部分學生通過參加創新創業比賽,投身于創業大軍洪流,自主創業,解決自身的就業問題,從而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2]。那么創新創業大賽進行的這十幾年來,目前各地各級高校創新創業比賽現狀如何?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起到什么影響和作用?本調查因此而展開,旨在了解創新創業大賽現狀,深入探討創新創業大賽與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關系,為后繼創新創業比賽組織管理提供依據,為高校進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出有益建議。
本研究自編《創新創業大賽對人才培養質量影響問卷》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內容包括2道甄別 題、6道調查對象基本信息題、13道關于創新創業大賽題目、12道關于 人才培養模式題目。其中創新創業大賽分解成參賽動 機、參賽條件、環節設置、激勵機制四因子,人才培養模式分解成培養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培養評價四因子。
本研究既是選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又是教育大省的廣東省高校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具有代表性和可推廣性。
問卷數據采用SPSS20.0進行統計分析。
調查中超過90%的高校舉辦過創新創業比賽,大部分的學生對創新創業大賽也比較了解,但真正參加的人很少,只有13.3%。從數據看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比賽確實還是比較少,遠遠不夠普及的程度。訪談問及原因,大部分學生覺得“雙創”比賽較難參加,一般就是要求要參與創辦公司或者落實實施創業項目,但他們都還是在校學生,手頭沒有資金人脈,很難去落實。即使不用落實,也要有一個創業點子或項目,寫好“創業計劃書”參加比賽,淘汰率也是很高的,往往在校賽環節就會被淘汰,都沒有外出參賽的機會。
我們調查高校創新創業大賽的情況,把 它設置成4個因子參賽動機、參賽條件、環節設置、激勵機制來進行詳細調查,如表1所示。
由表1可見,關于創新創業大賽 的四大因子中,均值最高的 是激勵機制3.83,其他因子依次是環節設置、參賽條件、參賽動機,說明大家對創新創業比賽激勵機制滿意度較高,參賽動機滿意度最低,均值僅有3.49。參賽動機低正好解釋了學生參賽人數少的原因。

表1 創新創業大賽因子描述性統計分析
關于大學生參賽動機,我們進一步分解調查,了解到主要動機主要 有四方面:一是希望通過比賽,鞏固自身所學的知識,并能提高自己的學習動力;二是參賽僅僅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所在,重在享受參與過程;三是參賽是為了以后可以更好地就業或創業;四是獲得物質獎勵和榮譽,大學生參賽最高動機是有利于以后更好地就業或創業,最低動機是獲得物質獎勵和榮譽。
關于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我們分解成四大因子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大家認為最重要的首先是培養理念,其次是課程設置,再次是培養評價,最后才是教學模式。進一步訪談得知,學生認為學校提倡創新創業,首先學校要重視這個事情,即認識到創新創業是重要的,其次要讓學生能 夠學到這方面的知識技能,即進行一定的課程學習和培訓,幫學生創設一些創新創業方面的條件,然后他們才敢做這方面的嘗試,如表2所示。

表2 人才培養模式因子描述性統計分析
相關系數值可以反映兩個變量線性關系的密切程度,相關系數的絕對值越大,變量間則越密切。關于創新創業大賽與人才培養模式的關系,我們采用皮爾遜相關系數進行探究。我們把創新創業大賽三大因子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四大因子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各因子與人才培養模式各因子之間相關系數都非常高,并且其p值在0.01水平上達到顯著水平,說明它們之間明顯相關。即創新創業大賽中的參賽條件、環節設置、激勵機制這三大因子,分別同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培養理念、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培養評價這四個因子都具有正向相關。
由表3可見,創新創業大賽因子“環節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各因子相關度最高,相關系數都在0.7水平以上,特別是其 中的“人才培養理念”,達到0.8水平的相關,這說明創新創業大賽要如何進行,其環節設置比較重要;其次是“激勵機制”因子與“人才培養理念”,也是達到0.79相關系數,這也說明,大賽舉辦單位所設置的激勵機制,能較大地影響高校的人才培養理念。

表3 創新創業大賽與人才培養模式各因子之間的相關性
目前,要培養更多的“三創”人才和綜合性人 才,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是有效的途徑之一[3~5]。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創新創業大賽”這個新載體,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有效地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根據研究結果,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仔細謀劃好大賽的環節,努力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大賽的環節設置對人才培養模式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要仔細謀劃好大賽的每個環節,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環節設置越能體現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就越會有提升自身創新能力的需求,從而倒逼學校教育內容、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比如,在比賽中設置答辯的環節,就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口才以及應變等多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識儲備。為了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表達能力,我們的課程設置就要跟著改變,如設置口才演講課程、心理健康培養課程等,然后評價標準也要跟著改進。
(2)建立個性化激勵制度,充分調動廣 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激勵可以激發積極性和創造性[6],高校可以充分尊重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制定一 系列的激勵制度,最大程度地激勵師生們的參與積極性。對于組織者,比如管理人員和指導老師,可以同他們的考評、工作量、績效獎金、干部選拔等方面相掛鉤;而對于大學生參賽者,可以在評優評先、學分轉換、保研、獎學金等方面進行激勵。激勵制度要廣泛征求師生的意見,力爭符合師生各階段的需求,而且要根據實際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不斷改善,這樣既能充分尊重廣大師生的意見,又能對師生形成有效引導,營造一個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的良好環境。
(3)更新培養理念,讓創新引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發展
培養創新人才是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也是中華民族走向全面復興的必由之路。既然創新創業大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高校就要更新培養理念,做好學校的頂層設計,明確“一把手”在創新人才培養中的職責與作用,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與作用,利用好教學管理隊伍的關鍵作用以及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把創新理念融入到教學和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當中去[7]。只有真正改變傳統重“知識”輕“能力”、重“應試”輕“創新”的觀念,才能真正地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 4)重視新課程體系建設,迎合新時代對人才的新要求
新時代的到來,對社會各類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各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同 其培養出來的人才質量密切相關[8]。既然創新創業大賽能夠在高校的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完全可以有意識地在大賽的 參賽條件上做功夫,以改進目前高校普遍使用的課程體系。傳統的課程體系對人才的培養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按課程類別劃分,使有機的知識體系被人為分割;又如理論課課時偏多,而實踐課課時偏少,這種重理論、輕實踐的教育方式明顯不利于人才的成長。我們可以根據相應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根據職業崗位與崗位群的需要重新組建課程體系;逐步建立項目化課程實踐,打破原來按課程、按知識點來開設實驗或實踐的傳統做法,逐步形成一套能滿足學生全面素質發展和創新人才培育所需要的課程體系。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的培養是個重要而長期的任務。借助大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大賽這一契機,創新高校人才培養的模式,才能不斷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