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理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 黃馨瑤
資本市場是為解決資本供求矛盾和流動性而產生的市場,以證券發行和交易的方式實現了籌資與投資的對接,化解了資本的供求矛盾和資本結構調整的問題。國內大多數企業都期望能夠在國內證券市場實現股權融資,但最終能夠上市的企業數量非常有限。而境外證券市場發展歷史較久,具有層次豐富、包容性較好、發行效率高等便利條件,也成為一些企業上市融資的選擇。東莞是國際制造業基地,外向型企業比較多,進出口貿易額多年來保持在全國城市前三名。2018年東莞GDP排名廣東省第4、全國第22,但東莞上市企業數量與廣州、深圳等城市相比差距很大,甚至少于經濟規模遠低于東莞的珠海、汕頭及有些內陸城市。當前,國內IPO上市難度加大,另辟蹊徑鼓勵和支持莞企赴境外上市很有必要。
(1)證券交易所上市及融資情況。截至2019年4月,共有3621家A股上市企業,總市值約55.37萬億元,累計實現股權融資約12.66萬億元。2018年,由于二級市場行情低迷等因素,國內IPO放緩,全年批準IPO上市企業105家,同比減少76%;融資1362億元,同比下降40%。
(2)新三板掛牌及融資情況。截至2019年4月,全國新三板掛牌企業10040家,總市值約3.34萬億元人民幣。累計融資金額約為4848億元人民幣,2018年起新三板進入退潮回落期,掛牌企業數量在2018年首次出現負增長939家,融資604.43億元,同比大幅減少約54.77%。
(3)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及融資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34家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共有掛牌企業24808家、展示企業98647家、純托管企業6809家,累計實現企業各類融資9063億元。其中2018年,實現融資總額1783億元。
(4)科創板市場情況。7月22日華興源創、中微公司、瀾起科技等25家公司集體在科創板上市,擬融資金額共計310.89億元,占2018年全年A股IPO募資總額的23%。
國內企業已在美國、香港、新加坡、英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12個境外證券市場上市,數量超過1500家。其中,在香港、美國、新加坡上市的最多,占國內企業境外上市總數的90%以上。
截至2019年初,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超過200家,市值總額近2萬億美元,約占美股總市值的7%;在香港上市的超過1000家,市值總額超20萬億港幣,占港股總市值的60%以上;在新加坡上市的有100家左右。2018年在境外上市的有127家,同比增加92.4%,境外新增上市企業數量首次超過境內數量。
(1)廣東省企業在利用資本市場方面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底,廣東省共有588家A股上市企業,約占A股市場企業總量的16.24%,居全國首位,市值總規模約8萬億元。上市公司整體質量較好,以科技型企業為主,占比近九成。
(2)東莞市企業在利用資本市場方面需要更進一步。東莞現有A股上市企業27家,其中上海主板2家、深圳主板3家、中小板10家、創業板12家;市值總規模近1500億元;累計實現企業融資超600億元。但市值整體偏小,27家A股上市企業中市值過百億的僅2家,超過50億的僅9家。東莞擁有19家境外上市企業,在全國地級市中表現較為突出。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中小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融資仍面臨諸多困難。
A股市場IPO融資之難,一是門檻大幅度提高,大部分企業達不到證監會要求的財務與會計條件;二是審核力度趨嚴,2017年以來證監會開始著重審核企業財務真實性與合理性、利潤率、持續盈利能力、內部控制、關聯交易與同業競爭等;三是排隊時間較長;四是政策松緊難以預測,由于我國證券市場起步較晚,在發展探索過程中出現較多波折起伏,IPO政策環境也松緊不定,曾出現九次暫停的情況。
新三板市場融資之難,一是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足,新三板實現融資目的的企業不足10%;很大一部分掛牌企業前十大股東的股份占比為100%,只有極少數掛牌企業的交易相對活躍;二是新三板市場處于退潮回落期。2014-2016年間新三板快速增長,2017年后進入回落衰退期,新增掛牌企業、融資金額等大幅減少。
區域性股權市場融資之難,一是市場功能發揮不夠:廣度上,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的數量和規模有限;深度上,服務有局限性,并購重組、金融咨詢等綜合性服務的功能未能充分體現;二是機構參與度不高。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發揮作用相配套的中介機構、投資機構等對市場的認知度不高、參與意識不強,導致市場交易不活躍,企業很難實現融資目標。
科創板市場融資之難主要是由于科創板不是企業上市融資的捷徑。企業在科創板上市的難點并非業績體量,而是其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是否符合國家科技創新重點領域需要突圍的進口替代技術、原創性技術等,只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真正的尖端企業才有機會登陸科創板。
(1)企業境內上市的風險分析。國內上市門檻較高、程序復雜、排隊時間長,以及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都可能使企業上市中途夭折而融不到發展所需的資金,錯失發展的機遇;上市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或是企業難以承受的成本風險等。
(2)企業境外上市面臨的風險因素。一是政策風險,包括境外注冊公司信息披露、資金出境限制、資金回流等國家政策要求;二是法律風險,境外市場的法律體系和國內差別很大,對公司信息披露、法人治理等可能有著不同的要求;三是市場風險,包括匯率風險、利率風險及境外市場流動性風險等;四是財務風險,高成本帶來的財務壓力、低估值,難以實現公司價值的最大化等。
3.2.1 境外市場對于不同類別的擬上市企業擁有更好的匹配度
境外證券市場的上市標準,一般是考察指標的不同組合來評估衡量申請公司的發展前景,并通過不同的市場和層級對擬上市企業進一步分類。例如,香港聯交所是采用“多項標準取其一”;美國不同板塊或市場間還有升降級通道。而國內市場盡管分設了主板、中小板、創業板、科創板,但上市標準較為固定與單一,缺乏靈活性、選擇性、變通性和升降級通道。
3.2.2 境外市場對不同類別的擬上市企業擁有更大的包容度
在盈利方面,美國納斯達克和香港市場均允許尚未盈利的企業上市;在產業領域上,境外市場擁抱新興經濟但不排斥傳統領域(國內IPO板塊限制了如教育、房地產、酒店等行業不能進入);在股權形式上,香港和美國市場均接納“同股不同權”企業上市。
3.2.3 境外市場對擬上市企業擁有更經濟的上市時間成本
境外證券市場約需6~12個月即可融到發展所需的資金;境內市場,即使是在大幅縮減排隊時間之后,目前仍然需1~2年的時間。
3.2.4 境外市場對擬上市企業擁有可預期的上市政策環境
香港、美國等證券市場相對更成熟,上市條件、程序等都是標準化的,且不對上市企業數量設置限制。境外上市的時間可控性高,企業基本可以掌握上市的節奏,使得對上市的可預期性更強。
東莞市委、市政府,各鎮街和相關職能部門都要提高對引導莞企境外上市工作的認識。一是要充分認識到資本市場在現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二是要充分認識到引導莞企到境外上市工作的必要性;三是要充分認識到引導莞企到境外上市工作的緊迫性。
首先,各級領導要從單一主抓國內A股的工作思路,轉變為境內、境外上市“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其次,上市工作的主管部門和單位要強化對境外資本市場的認識和學習,提高服務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的能力和水平,積極主動地開展莞企赴境外上市的指導工作;最后,市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通過召開專門的境外上市工作會議,將引導企業赴境外上市融資作為重要的工作目標,積極宣傳布置。
境外資本市場在上市標準、發行制度等多方面都與境內市場存在較大差異,對擬上市企業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在目前需要盡快借助境外資本市場融資的背景下,東莞市有必要從上到下加強對東莞企業境外上市工作的頂層設計與組織協調工作。
一是,由東莞市發展利用資本市場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引導莞企境外上市的工作,按照境外資本市場的特點,建立起引導莞企境外上市的相關工作機制,制定引導莞企境外上市的專項政策,負責有關企業境外上市重大事項的決策和重大問題的協調處理;二是,市金融工作局作為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實境外上市方面的人員力量;三是,松山湖及各鎮街要相應配備懂國際金融證券工作的領導干部和工作人員,組織協調轄區的境外上市工作;四是,實行企業境外上市目標責任制,將企業境外上市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重點督辦工作,設立年度目標進行考核評選。
境外上市是吸取境外資金為我所用,利用境外資金發展國內經濟和企業,同時能有效緩和對國內資金資源的爭奪。企業赴境外上市面對的政策環境、法律環境、市場環境和財務要求都不同于國內,更需要政府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和扶持。特別是有針對性的財政獎勵補貼,能夠有效減輕企業境外上市的成本,調動企業境外上市的積極性。比如:其一,提高對在境外成功上市企業的獎勵金額;其二,設立企業境外上市培訓專項資金;其三,進一步降低擬境外上市企業改制稅費成本。
境外上市,涉及的要素比在國內市場多、情況更復雜,只有把各方面的問題都弄清楚、搞透徹,才能更好地開展引導莞企境外上市的工作。由政府工作人員自行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受專業知識和工作經歷的限制,人員和時間等資源的投入較大,效果不一定好。
建議由市金融工作局采取公開招標,或通過市科技局軟科學設置重點課題,委托在境外上市研究或實踐方面有積累、有專長、有經驗的高校、研究機構、智庫、中介機構等承擔相關課題的研究工作,在3~6個月時間內,按要求形成系列研究報告。
2008年起,東莞市就開展了上市后備企業的認定工作,其條件都是按照國內A股IPO的發審要求進行設定,但境外上市對企業的要求和國內A股存在一些差異。建議在側重認定國內上市后備企業的基礎上,同時認定出境外上市后備企業。一是設計境外上市后備企業認定條件。二是做好境外上市后備企業認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