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瑩

圖/人民視覺
毋庸諱言,過去四年中美關系受到嚴重損害,雙方都表達了許多不滿和關切。撥開林林總總的復雜表象,根脈性的矛盾在于美國對中國發展戰略的誤解誤判:美國認定中國要爭奪世界霸權,試圖取代自己的位置,于是加大對中國的遏制打壓;而這在中國人看來就是美國處處阻擋中國前進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進程。
恢復中美關系的穩定發展,首要條件是準確判斷對方的戰略意圖。中美這樣兩個強大的國家若因誤判而滑向沖突,那將是歷史性悲劇,必然要損害兩國的根本利益,讓許多企業乃至普通民眾付出代價,也會給國際秩序和全球體系造成撕裂的壓力。事實上,中國無意取代美國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同時對自身制度有足夠的信心,美國就是想改變中國的制度也做不到。在國際秩序層面,面對眾多第三方力量的憂心和疑慮,中美需要解決各自面臨的政策路徑選擇問題——美國是否接受與一個政治制度不同的大國在同一秩序框架內和平共存,中國能否成功地同其他各方一起對現行秩序進行包容性改革。
中美兩國政府各自都有繁重的國內事務需要處理,即便未來兩國矛盾會繼續發展,也需要善加管控,而有效管控中美矛盾的路徑并非單一,既要通過積極坦誠的對話和溝通,通過專業高效的危機處理和分歧協調機制,也要通過維護和發展合作,通過在具體問題上解決彼此合理關切。
具體說來,在經濟和技術領域,是展開基于規則和法律的公平競爭。北京重要的是繼續傾聽和解決在華美企提出的合理關切,持續優化公平、開放、非歧視的營商環境,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華盛頓則應該為在美經營的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高技術領域的企業,提供公平的環境。停止以“國家安全”為借口打壓中國企業,促進兩國企業長久互利發展。
在政治領域,中美應當相互尊重、承認各自政治制度不同、各美其美,營造一種更加平和的氣氛。美方指責中國制度或者針對中國的國內政策采取行動令中方反感。當然,中方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同外部世界的溝通,讓外界更好地了解中方的立場和意圖。
在安全領域,雙方都有責任維護和保持亞太地區長久以來的和平、安寧局面。美方需要尊重中國人對國家統一的信念,不要在臺灣等問題上挑戰中方,或是介入南海領土爭議。與此同時,美方可能也感到中國海軍成長給其在西太平洋地區帶來的壓力,為了避免誤解和意想不到的沖突,兩國軍方可以在戰略層面開展對話,以建立有效管理潛在危機的機制,找到和平共處的路徑。
在全球層面,中美合作的空間和需求很大,最緊迫的是抗擊新冠疫情的合作。應鼓勵兩國科學家在應對衛生危機上最大限度地發揮相互交流和聯合研究的潛力。中國和美國在疫苗研發方面都有豐富的資源,如果兩國能夠攜手提高全球疫苗的可獲得性和可負擔性,整個世界都會因此而獲益。
此外,在氣候變化、經濟穩定、數字安全、人工智能治理等全球議題上,中美如能攜手與其他國家同心協力應對這些挑戰,多邊主義將繼續為人類進步帶來希望。
(本文原文于2020年11月24日刊發在《紐約時報》中文網,此處為刪節版。)

2020年7月26日21點,四川成都,美國駐成都總領事林杰偉(左)在詢問工人拆除銘牌相關事宜。圖/人民視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