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思浩
(山東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東 濟南250100)
任何一種思想和學說的生成絕不是空中樓閣的搭建,都需要汲取一定時代的思想養分和精神營養。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話語創新標識性概念的“自我革命”也是如此,不僅基于現實基礎上的客觀事實,而且源于理論基礎上的精神倫理。馬克思、恩格斯所闡發的無產階級政黨學說具有始源性意義,后來無產階級政黨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展開始終都未脫離其本質規定。從這一邏輯起點出發,追本溯源,尋找中國共產黨為何勇于自我革命這一重要命題的源頭,不但有助于我們從理論的角度理解和把握這一政黨實踐的邏輯,而且為我們繼續推動偉大自我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托。
任何政黨的產生都以一定的“主義”為組織理念,以特定的意識形態為思想根基,政黨的意識形態是關乎政黨興衰的關鍵因素,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政黨的行為導向。作為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馬克思主義,獨具批判性和發展性相互統一的特征賦予了中國共產黨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為推進自我革命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動力。
馬克思主義具有徹底的批判性,是區別于人類其他一切優秀思想成果最顯著的特點,可以說,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的這一基本特性就不能真正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的全部價值就在于它以唯物辯證法作為哲學基礎,這是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備批判性的顯著標識,“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1](P22)同時,作為學說的創始人,馬克思一開始就以批判者、革命者的姿態開展實踐活動,正是堅持“要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的科學立場,[2](P416)通過利用自我辯證否定的方法論,馬克思主義同一切舊思想分道揚鑣,成功構建起了震撼世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進一步繼承并發揚了馬克思主義。從反對普遍性的絕對真理而主張批判和超越現存世界中一切事物,到堅持從運動性、暫時性方面去理解事物,再到始終堅持以辯證否定和批判繼承的態度看待事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越走道路越寬廣,越走理論越自信。值得注意的是,馬克思主義強調的批判性不僅表現在同資本主義以及各種錯誤思潮作堅決斗爭上,也突出表現在對自身不合理的成分和錯誤傾向進行批判上,因而這種批判性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中國共產黨既著力抵制外來腐朽因素的侵蝕,更注重蕩滌自身內部的塵垢,正是通過一場刀刃向內的革命,過濾雜質、清除毒瘤、凈化肌體,才營造起了正氣充盈的黨內政治生態。
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學說體系,發展的偉大實踐表明了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創新發展品格。在其誕生一百七十多年的歷史中曾出現過社會民主主義式的馬克思主義、帝國主義時代下列寧式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等。盡管馬克思主義的形態紛繁復雜,但其所持有的理論品質卻是相同的,這就是在全球化深入推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歷史大潮中不斷批判自身,尋求理論創新,探索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道路。這種發展性表現在,它不僅善于汲取人類文明的新成果來不斷完善自身的某些“不完備”的觀點,而且立足實踐積極革新某些“已經過時”的理論,這種發展的動力不僅在于外在的變化,更是內在的矛盾使然。
基于這種批判發展的理論追求,馬克思主義政黨內在地具有革故鼎新、與時俱進的根本要求,反對安于現狀、故步自封。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就是這一理論品格的產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自我革命囊括了對自身進行凈化、完善、革新和提高四個方面的內涵,它堅持破與立相統一,堅持批判性與建設性相統一,堅持施藥動刀的治病良方與培元固本的強身舉措相統一,是一種積極主動的自我批判式的發展。正是通過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純潔了黨的隊伍、彌補了黨的不足、凈化了黨的肌體、增強了黨的能力,實現了自身跨越式的發展。
與一般的組織相比,政黨具有階級性、政治性和組織紀律性,而無產階級政黨不僅具有政黨的一般屬性,而且具有先進性和革命性的本質屬性。這是決定并貫穿于無產階級政黨一切活動始終的根本性原則,也是中國共產黨要勇于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
無產階級政黨是由無產階級中“最堅決的、始終起推動作用的部分”所組成的政治組織。[3](P413)在實踐方面,它始終是推動所有其他部分前進的部分,通過“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來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3](P421)在理論方面,無產階級政黨以先進的意識形態為理論基礎推動無產階級運動,在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下始終保持正確的前進方向。無產階級政黨的先進性所表現出來的一系列具體特征中,最為基本、最為重要、最能體現先進性本質的是“站在時代前列”,這是對先進性政黨的根本要求。
盡管先進性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固有屬性,但是先進性的獲得和保持不是自發的而是自覺的,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不間斷、不停滯的。自我革命的系統性展開和歷史性延續為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提供了可靠保證,使其在近代中國革命和建設中發揮著引領者的作用,并在當代繼續引領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八七會議——黨在關系革命事業前途的危急關頭召開的緊急會議,“公開承認并糾正錯誤,不含混不隱瞞”,[4](P410)使黨能夠繼續領導中國人民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遵義會議“在軍事問題上作了徹底的斗爭”,[5](P75)使黨能夠克服種種困難,不斷引領中國革命走向勝利。延安整風運動,黨進行了偉大的思想革命,“擴大正風,縮小和消滅歪風”,[6](P232)提高了全黨的馬克思主義認識水平,使全黨保持了先進的思想政治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內“積極地開展批評……一些同志也程度不同地進行了自我批評”,[7](P141)為進一步帶領人民取得更大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當前,我們黨要在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征程中始終成為人民的主心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始終成為民族脊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態勢下始終成為時代先鋒,就必須保持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以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的精神狀態解決自身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
與西方資產階級政黨發端于議會內部不同,無產階級政黨誕生于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隨著革命運動的發展而不斷壯大。無產階級政黨以最具徹底革命性的無產階級為階級基礎,同時肩負著不斷革命的歷史使命,對于他們來說,“全部問題都在于使現存世界革命化”。[3](P155)革命性是無產階級政黨與生俱有的政治基因和最為醒目的政治標識。在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以不怕犧牲的革命斗志和英勇奮斗的革命實踐充分彰顯了徹底的革命性。革命勝利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有些人混淆了對“革命”和“革命性”概念。在取得政權并將長期執政的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暫時沒有了本源意義上的革命任務,但是仍然面臨著衍生意義上的革命使命,仍然需要保持革命的政治本色,從事革命的事業。因此,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是一個革命黨,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最鮮亮的底色。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盵8](P70)
“任何革命的最主要的問題都是國家政權問題”,[9](P158)這是馬克思主義語境下革命本義的經典敘述,闡發了革命就是對國家政權的掌握。隨著實踐斗爭的不斷發展,革命的內涵由單純的政治革命延伸到社會革命,拓展為包括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領域在內的總體性革命。基于新的歷史方位,中國共產黨人又開創性地提出了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兩個具有統一關系的革命路向。因此,中國共產黨的革命話語體系包括了政治革命、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三個層面,這三個層面在黨的歷史實踐中都不可或缺。然而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這三個層面的革命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當前,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革命內容的側重點已經開始從“外因倒逼”向“內因驅動”轉變,毋庸置疑,自我革命已經處于黨的整個革命話語體系的核心位置。[10](P11)同時,不進行自我革命也無法卓有成效地進行社會革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要把……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我們黨必須勇于進行自我革命。”[8](P71)這就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在改造外部客觀世界的同時,更應該著眼于主觀世界的革新,不斷錘煉和鍛造自身。
始終代表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和永遠做人民公仆的執政理念是無產階級政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立場的鮮明體現,這兩點回答了無產階級政黨為什么人服務和怎樣服務的根本性問題,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堅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價值目標和價值態度,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定要成為一個勇于自我革命的黨。
馬克思、恩格斯特別強調,無產階級政黨“不是代表所謂抽象的全民利益和全民意志的價值中立、價值超越以及價值無涉的政治組織”,[11](P61)絲毫不隱瞞自己的階級屬性,向世界宣告了無產階級政黨不同于以往任何政黨,它的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3](P411)這就清楚地告訴我們,以往一切政黨都是以其自身所代表的階級為階級基礎的,所進行的一切運動也是為獲取本階級的狹隘利益為出發點的,而無產階級政黨卻把最廣大的無產階級作為階級基礎,堅持黨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堅持在實踐基礎上以人民利益為導向的價值選擇。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堅持把人民的主體地位作為黨的價值立場,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價值目標。《黨章》指出:“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盵12]一方面,正是由于中國共產黨沒有黨派的私利,黨從事全部事業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是人民,最終決定了黨敢于直面問題、勇于自我革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不謀私利才能謀根本、謀大利……從人民根本利益出發,檢視自己?!盵13](P590)另一方面,這樣毫無私利的利益訴求也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須勇于自我革命,如果黨不敢于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弊端,就會沾染上特殊利益的病毒,就會使黨和人民的利益關系異化,使黨的宗旨偏離航向,黨將失去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就不能把人民團結在自己的周圍,也就無法領導人民群眾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因此,我們要時常自我檢視、自我監督,向一切損害人民群眾利益的行為開刀,向一切不良作風和腐敗現象亮劍,將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在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前的人類歷史上,政府與民眾一直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馬克思緊緊抓住巴黎公社斗爭實踐的經驗,從中概括出了無產階級政權下政府及其公職人員和民眾的新型關系。他指出,資產階級統治下的國家“竊據社會主人地位而不是為社會做公仆”,[14](P139)而在批判資產階級國家權力擁有者時,又指出,他們不是“普遍利益的代表”,而是“反對市民社會的全權代表”。[15](P64)這真正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執政理念和執政邏輯的本質特征和核心內容,即作為執政者的無產階級政黨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工具”屬性。
中國共產黨作為長期執政的無產階級政黨,為了把理想的目標階段性地變為現實,必須樹立起社會公仆意識、承擔好社會公仆責任、履行好社會公仆職能。為此,黨必須以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時刻審視和反思自身,經常性地檢查自己的健康狀況,祛除一切損害黨的健康肌體的毒素,鏟除一切危害黨的健康發展的毒瘤,不斷增強免疫力。一個喪失了自我警惕意識,丟掉了自我斗爭勇氣,失去了自我革命動力的黨最終會失去執政資格,甚至被歷史所淘汰。20世紀末,東歐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紛紛失去政權,社會制度發生根本性改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失去了自我革命的能力,致使黨由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勇于自我革命的目標指向就是要打破“歷史周期率”的支配,探索政黨治理的新路徑。
政黨使命是政黨價值理念的核心呈現,是政黨承載的最根本、最崇高的責任與擔當,政黨因使命而生、因使命而在。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一方面,肩負的偉大歷史使命激勵著黨始終勇于自我革命,另一方面,本身就肩負著進行自我革命的使命擔當。
政黨的類型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予以分析,從使命的角度來看,無產階級政黨屬于馬克思主義使命型政黨。無產政黨的使命在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具有層次性和階段性,不僅蘊含了這個階級對于未來的設想,更涵蓋了某一時期面臨的重大任務。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鮮明闡釋了無產階級政黨肩負兩重歷史使命,指出了他們的最近目的是“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3](P413)最終目的是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私有制,建立自由人的聯合體。盡管不同民族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根據時代條件和具體國情的發展對其歷史使命作了新的詮釋,但實現共產主義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始終是無產階級政黨的使命擔當。
政黨使命不僅是公開樹立起來的一面旗幟,而且是“修正政黨行為的標桿和校正器,是政黨產生一種自我修正錯誤機制的內在因素”。[16](P6)中國共產黨兩大使命的目標指向激勵著黨始終勇于自我革命,從嚴管黨治黨。回望黨的百年風雨歷程,正是通過持之以恒推進自我革命,加強自身建設,我們黨才不斷奪取了一個又一個階段性目標的勝利。打鐵必須自身硬,當前我們黨要如期完成“十四五”規劃的目標任務,如期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就一刻也不能停止自我革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實現崇高使命,要“一刻不放松地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13](P590)特別是我們當前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交融時期,對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戰,決定了我們黨特別要注重發揚自我革命的精神。同時,從政黨使命的實現情況來看,一方面,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越是接近目標,越需要……保持憂患意識、增強斗爭精神”。[17](P5)另一方面,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偉大歷史使命還沒有實現,它的勝利仍然需要一個相當漫長的歷史過程,但決不能因此就動搖自我革命的信心,喪失自我革命的精神。只要這個使命還沒有實現,就要毫不動搖地進行自我革命,不斷實現自我跨越和發展,永遠保持黨的先進性,如果不能長期有效地進行自我革命,造成黨內思想落后、組織渙散、作風腐敗、紀律廢弛、制度僵化,黨不僅會失去實現宏偉藍圖的能力,而且會喪失承擔歷史使命的資格。
政黨的使命是多方面、多維度的,從國家這一維度出發,政黨要擔負獲得和運用國家權力的使命;從階級這一維度出發,政黨要擔負表達階層利益并將其變為現實的使命;而從政黨自身這一維度出發,政黨要擔負不斷凈化和完善自己、加強自身建設的使命。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深刻指出,無產階級由其社會地位所決定,使它能夠產生出必須實行根本革命的意識,即共產主義的意識,而這種意識的普遍產生不僅是因為推翻剝削階級的需要,而且是因為“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3](P171)馬克思、恩格斯在這里清楚地告訴我們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精神和實現共產主義具有邏輯上的統一性,實現共產主義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革命的過程。
中國共產黨在廣度上和深度上超越了一般無產階級政黨所具有的這種使命,而具有了更高意義上自身建設的使命,即中國共產黨本身所肩負的自我革命的使命擔當范圍更廣、程度更深、力度更大、效果更顯著。這可以從毛澤東“兩個改造”的思想中得到啟發,在他看來,改造世界包括“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18](P296)而“中國共產黨改造主觀世界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勇于自我革命”。[19]這就揭示了黨不僅具有改造客觀世界的使命而且具有進行自我改造的使命,不僅具有“革別人命”的使命而且具有“革自己命”的擔當。
無產階級政黨自我革命的特質和優勢的獲得不僅是在革命的大風大浪中鍛造出來的,在長期的革命實踐過程中塑造起來的,而且是在無產階級政黨內部矛盾運動的發展規律中形成的,它是推動黨接續發展的動力,是推進黨自我批評的延續。
團結是無產階級政黨的力量源泉和生命所在,應當說馬克思、恩格斯尤其重視黨的團結統一,堅持把黨的團結統一作為黨的一個基本原則。馬克思在深刻總結革命斗爭經驗的基礎上著重強調,在無產階級組織成為政黨并且成熟到可以獨立進行歷史運動的時候,要鞏固這個黨就要主張團結統一,反對宗派主義。但是馬克思、恩格斯也并不否認黨的內部存在矛盾斗爭,恩格斯甚至指出,“看來大國的任何工人政黨,只有在內部斗爭中才能發展起來”。[20](P370)這就從唯物辯證法的高度科學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是在正確的黨內斗爭中發展壯大起來的這一科學規律,指出了黨內矛盾運動是實現黨的發展的重要手段。德國社會民主工黨就是在愛森納赫派和拉薩爾派的斗爭中變得更加堅強的,法國工人黨也是在“可能派”與先進分子的斗爭中變得更加成熟的。實踐證明,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在內部矛盾運動中才能達到鞏固黨的組織、純潔黨的隊伍的目的。
馬克思主義認為,事物的發展是一個吐故納新、除舊布新的過程,而推動事物的發展壯大的內在動力就是該事物本身的矛盾運動,對于無產階級政黨來說也是如此,而當前中國共產黨人進行積極健康的黨內斗爭最集中的表現形式無疑是自我革命。作為百年大黨,我們黨正是通過自我革命的黨內斗爭形式不斷純潔自身隊伍,不斷補全自身短板,不斷實現自身創新,不斷增強自身本領,一步步由弱到強、由小到大,如果沒有內部矛盾的作用,黨就會失去生機活力,變得死氣沉沉。當然,自我革命絕不是黨內無原則的糾紛,也不是黨內無秩序的斗爭,而是革除阻礙黨長遠發展的病毒,清除危害黨健康生存的毒素。
無產階級政黨不是存在于真空里,而是存在于實實在在的現實生活中,因此,社會中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必然會反映到黨內來,一些非無產階級的思想也勢必會侵蝕黨的健康肌體,同時無產階級政黨所從事的事業是沒有先例可以借鑒的,經歷曲折也是必然,如何看待自身存在的這些矛盾和問題就成為政黨能否實現新發展的關鍵所在,無產階級政黨對此采取了既接受外部批評又勇于進行自我批評的態度。正如恩格斯在德國黨的機關報上公布馬克思對德國黨的領導人的批評意見時指出:“請看,我們是怎樣自己批評自己的,我們是唯一能夠這樣做的政黨。”[21](P21)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黨的自我批評,認為自我批評是無產階級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重要特征,是促進黨的發展的必要因素。
中國共產黨人繼承了這一思想,把自我批評當作開展自我革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經常性地檢討并糾正自己存在的缺點與錯誤,不斷提升黨的戰斗力。在革命時期,我們黨常常回顧并審視已經走過的革命歷程,通過公開批評自身缺點、總結經驗教訓來推動政黨不斷完善和發展自身;在建設時期,這一銳利武器曾一度遭到破壞,導致了一段時期內黨內政治生活秩序的混亂;在改革時期,我們黨大興自我批評之風,堅持把自我批評和黨的建設相結合,把自我批評和黨的主題教育相結合,推動管黨治黨邁向新的階段。歷史經驗表明,黨的自我革命進行的是否徹底關鍵取決于黨內自我批評的開展是否堅決、是否充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黨進一步提升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精神境界,將其表述為“自我革命”,這一命題的提出和闡發在實質上是對無產階級政黨自我批評學說的踐行和超越,是推進批評與自我批評一以貫之的延續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