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海 / 文
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三個轉變”的思想,為我國品牌經濟高質量發展確立了目標和方向,也告訴我們:質量是基礎,創新是靈魂,品牌是目標。
2017年,國務院批準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助力我國品牌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時代。
今年5月10日,我們迎來了第五個中國品牌日。
5年來,我們見證了中國品牌的茁壯成長。根據英國品牌評估機構“品牌金融”的發布,世界最具品牌價值的10個國家,中國跨越性上升到第二位。2019年,中國品牌價值增長40.4%,達到19.5萬億美元,增長速度全球第一。2020年,美國和中國依然位列前兩名,但中美之間品牌總價值的差距進一步縮小。中國在品牌發展領域,正在向舞臺中央堅實挺進。
上海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和民族品牌的發祥地,曾經是中國品牌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貨”也曾是優質品牌的代名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盡管上海的品牌發展遭遇過挑戰,但是上海追求質量和打造品牌的腳步從未停止。
從1990年提出“質量上,則上海興;質量下,則上海衰”,到1996年發布《上海市質量振興實施計劃》明確提出實施名牌戰略、2018年發布《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方案》和《關于全力打響“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再到2020年發布《關于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23條品牌建設措施……
通過牢牢把握一些關鍵環節,如夯實質量基礎、強化創新引領、發揮主體作用、優化市場環境等,上海打響“四大品牌”取得較好成效,涌現了微創、聯影、閱文、小紅書、喜馬拉雅等一批自主品牌,以及人工智能芯片、光刻機、刻蝕機、高端醫療影像設備等一批填補國內外空白的重大原始技術和創新成果。這些新銳品牌與英雄、永久、紅雙喜等“國潮”老字號品牌交相輝映,在中國品牌日上開花結果、大放異彩,彰顯著上海品牌的魅力和價值。
質量塑造品牌形象,創新引領品牌發展。當前,品牌發展呈現出小眾崛起;品牌速成;“互聯網+”催生;科技賦能;新物種、新模式層出不窮等新動向。市場變化的速度之快對品牌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這就要求上海把每一天都當作“中國品牌日”,在全力將“四大品牌”塑造成為響亮恒久的金字招牌和馳名中外的城市名片的同時,努力成為中國品牌建設的策源地和橋頭堡,精雕細琢、久久為功,以新理念引領新發展,推動更多自主品牌邁向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高端,共同推進中國品牌邁入高質量發展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