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學院健康產業管理學院 趙帥
康養與旅游業相結合的新業態,在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促進旅游業結構轉型發展升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3月,國務院在《中醫藥發展倡議規劃綱要(2016—2030年) 》中明確將發展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納入規劃綱要并作為重點任務之一[1]。
《中國康養產業發展報告(2017)》指出“康養”概念涵蓋范圍廣闊,既可以是一種持續性、系統性的行為活動,又可以是具有短暫性、針對性、單一性的健康和醫療行為,如休息、療養、康復等,兼顧生命的長度(壽命)、豐度(精神層面的豐富度)、自由度(國際上用以描述生命質量高低的指標體系)三個維度,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態在這個體系里找到特定的位置,從孕幼到青少年再到中老年等各年齡階層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和類型的康養需求,從健康到亞健康再到病患甚至需要臨終關懷的群體都有必要納入康養的范圍[2]。
2018年9月24日,國務院下達印發《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此方案賦予海南經濟特區改革開放新的使命,提出海南島應發揮全島試點的整體優勢,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建立開放型、生態型、服務型產業體系。海南省總體規劃發展要求以旅游、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科學安排海南島產業布局。
康養產業以滿足康養需求為基礎,旨在提高生命“三度”,其發展需要依托當地生態環境提供現代服務業,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這與海南自貿港建設總體規劃相符,也與國家對于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倡議定位和發展目標相符,將康養產業與旅游業相結合,是海南發展旅游業的新趨勢。
根據海南的自身特點和優勢,其康養產業發展可分為以下幾個方向。
海南三亞地處低緯度,屬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25.7℃,氣溫最高月為6月,平均28.7℃;最低月為1月,平均21.4℃。全年日照時間2534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347.5mm[3],素有“天然溫室”之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來此享受陽光,在三亞避冬避寒以養生形成了獨特的三亞“候鳥旅居”潮流。
2.1.2 “短期旅游+康養體驗”型
“短期旅游+康養體驗”型服務對象為來海南進行短期旅游的所有游客。
在建立一系列規范化、高服務水平的海濱鄉村生活旅游體驗示范村、熱帶風光觀光景區、熱帶水果種植采摘基地、中藥溫泉調養基地、中藥種植參觀基地等基礎上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短期精品旅游路線,借助旅行社和互聯網平臺進行推廣,使來海南的旅客在短期內充分領略到海南獨具特色的風光、風情,體會到來海南不僅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健康之旅的體驗,打造具有海南特色的康養旅行新名片,為海南長期旅游業的發展奠定基礎。
2.1.3 “中長期旅游+康養”型
“中長期旅游+康養”型服務對象為不定期來海南進行中期和長期旅游的游客。
在完善海南基礎設施、提高服務水平的基礎上加強對海南自身優勢的宣傳,比如海南三亞日照時間長,據研究表明,適度曬太陽可促進人體維生素D的合成,增加鈣吸收,減緩骨質疏松、關節炎、皮膚病等;三亞是熱帶雨林原生地,森林覆蓋率高,加上海洋的調節,促使三亞擁有高質量的空氣,氧離子每立方厘米之間含量達2222~10483個,吸入負氧離子有助于改善人的心肺功能,改善睡眠,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三亞平均氣溫高,避免了冷空氣對呼吸道的刺激,可降低哮喘、支氣管炎、鼻炎等的發病率等。通過針對海南獨具特色的氣候資源等與健康相結合的宣傳,使中長期來海南的游客直觀地了解到在海南旅游的益處,形成長期吸引,塑造康養旅游的城市形象,有利于潛在的市場拓展。
根據疾病人群、特殊人群來海南的需求來劃分,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2.2.1 “醫療旅游+康養”型
“醫療旅游+康養”型服務對象為需要高新醫療技術救治或醫療救治后需要進一步康復和療養的人群,比如慢性疾病人群、術后康復人群、癌癥人群等。
自2013年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至2019年7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國家多次發布相應政策,強調創新服務模式,突出服務特色,提高服務能力和品質,順應發展趨勢,擴大有效供給,滿足群眾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服務和旅游需求。海南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環境依托博鰲醫療旅游先行區,大力發展國際高端旅行醫療服務,推動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形成以醫療為引導的康養旅游鏈接,創建一流的國際旅行衛生保健中心,提供高質量的國際旅行醫療服務。
2.2.2 “婦女妊娠、生產、產后康復+康養”型
“婦女妊娠、生產、產后康復+康養”型服務對象為妊娠婦女、生產婦女、產后康復婦女。
妊娠、生產、產后康復婦女作為一個特殊群體,需要更優質的生活環境、可信任的醫療水平、專業的產后康復指導和服務、專業的產后心理調整和疏導,而隨著經濟發展、社會競爭力增強和對下一代關注度的提高,當代大多數家庭有能力也愿意增加對孕產婦這一特殊人群的投入。海南應充分發揮其氣候、地理、資源優勢,在完善醫療基礎設施、提高醫療水平的基礎上建立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的安心、放心、舒心的妊娠及產后康養基地,提供妊娠、分娩、產后康復一系列專業的全面的系統服務,打造獨具特色的國內乃至世界一流的海南妊娠—生產—產后康養中心。
2.2.3 “兒童哮喘康復+康養”型
“兒童哮喘康復+康養”型服務對象為患哮喘的兒童。
兒童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小兒呼吸道疾病,具有發病率較高、病程較長、反復發作的特點,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措施不當可能發展為慢性哮喘而久治不愈。過敏是哮喘兒童繞不過的問題,過敏性鼻炎往往是困擾哮喘兒童的一大頑疾,導致過敏性鼻炎發作大多是由于生活中的過敏原接觸,比如空氣中的有害物質、粉塵等,而寒冷的空氣刺激呼吸道,引發痙攣也容易引起哮喘的發作。
海南三亞依托其特有的氣候優勢,促進醫療機構與合適的企業合作成立“兒童哮喘康復+康養”中心,協同開展兒童哮喘康養教學科目、培養專門專項人才并協助項目運行、設計兒童哮喘康養運動實施方案等,并為參與康養的哮喘兒童及家庭提供專人指導及培訓等專業性服務,使哮喘兒童及家人在旅游中康養,在康養中放松身心,打造獨具特色的專業的海南三亞“天然溫室和氧吧—兒童哮喘康養中心”。
海南醫療服務水平相對落后是影響海南旅游業和人才引進的一項主要因素。《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中提出加快服務業創新發展,依托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大力發展國際醫療旅游和高端醫療服務,并適當降低部分醫療器械關稅,支持開展干細胞臨床前沿醫療技術研究項目,依托現有醫藥產業基礎,探索開展重大新藥創制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轉移轉化試點[4]。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情況下把握時機,加強海南醫療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海南醫療技術和服務水平,為海南康養旅游業的發展奠定基礎,提供堅實和強有力的依靠。
2020年“互聯網+”服務在各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國家將投資數萬億進行“新基建”建設,包括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7大領域。
政府在加強組織領導,完善體制機制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海南特有的氣候、中藥、物產資源及地理優勢等為其提供特色的康養旅游服務,科學規劃設計中醫藥健康旅游路線,拓展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鏈,構建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體系。如建設中醫慢性病溫泉康復旅游基地、婦女妊娠生產及產后康復旅游基地、兒童哮喘康復療養旅游基地等,打造一批具有海南三亞特色的集醫療服務、康養服務、熱帶風光觀賞、少數民族風情體驗等為一體的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建設以國際旅游島為主題,以康養為中心,以醫療、農業、旅游服務業等發展為基礎的“醫療健康養生天堂”。
圍繞“醫、食、住、行”四大方面,“吃、喝、玩、樂、睡、養、醫、購”八大元素,深入推進康養產業與旅游業的融合,充分研究開發海南氣候資源、特色農副產品、藥物資源的使用價值,建立綠色農產品體驗示范村、熱帶水果觀光旅游基地、中醫藥材種植旅游基地、養生保健游等,開發康養旅游體驗精品路線,提高旅游產品質量,拓展延伸康養產業上下鏈,促進健康旅游業的發展。如浙江省江南藥鎮以中藥材特色產業為依托,大力培育中醫藥健康旅游業等新興產業,吸引120家企業入駐,將產業鏈從簡單的種植、生產、銷售延伸至醫療保健、旅游服務、養生產品開發等產業,著力打造成為以中醫藥文化為主、匯集高端中藥產業、旅游度假養生、區域聯動發展的特色小鎮[5]。
充分利用互聯網、廣播、電視臺等媒介,普及三亞特有資源的健康價值,使旅游者充分了解其價值所在,比如三亞優質含氧量高的空氣、少雨高溫的氣候、四面環海的地理、特有熱帶物產等對人體的益處,通過不斷地加強宣傳,促進健康消費觀的形成,營造健康文化氛圍,倡導健康生活,在使旅游者充分感受到“浪漫天涯、健康三亞”氛圍的同時加強其健康觀念,刺激其對海南綠色農副產品、海洋產品等健康的需求,帶動旅游區經濟的發展。
鼓勵引進健康旅游領域高層次人才和國外健康旅游課程資源,支持高等院校開設相關專業或相關課程;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和具有旅游專業的高等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開展聯合辦學,培養健康管理人才;鼓勵社會相關培訓機構開展健康旅游服務從業人員的健康服務管理、旅游服務、外語等相關技能培訓,提升專業服務水平,構建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高校培養與社會培訓相結合的多層次、多渠道的健康旅游人才培養體系,培養發展所需的高素質、高水平健康旅游服務人才[6]。
海南三亞作為知名的海濱城市,其獨特的地理、氣候、自然等優勢,旅游服務業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與三亞當地的特色鄉村風光、熱帶特色農副產品與自然資源、醫療資源等有機結合,形成“康醫農旅”共同持續發展的新局面,在注重整體規劃,合理開發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前有利的政策優勢和健康消費觀的優勢,將三亞的旅游業與農業、醫療及康養產業有機結合,以康養產業的發展促進旅游產品質量升級,形成“康醫農旅”一體化的三亞特色旅游體系,推動海南省健康旅游創新發展、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同時助力海南健康島和自由貿易港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