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張愿,袁海潑,劉娟,彭騰,龔光明
1.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72;2.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 成都 611137
2型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為主要特征的機體代謝紊亂的慢性病,其患病率占糖尿病的90%以上[1]。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其發病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現代醫學管理2型糖尿病主要以控制血糖及降低遠期并發癥為主,從而改善患者病情,以期提高生活質量。西藥雖能迅速控制血糖水平,卻仍然不能阻止并發癥的出現。因此,需要研究新的藥物來解決目前面臨的難題。2型糖尿病隸屬中醫“消渴病”范疇,病機以陰虛燥熱為主,治療以益氣養陰,清熱生津為主[2]。中醫藥治療消渴由來已久且臨床療效顯著,運用中醫整體論治及治未病的理論,對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進行深入研究并有效地開發刻不容緩。
黃精屬百合科黃精、多花黃精、滇黃精干燥的根莖,味甘、性平,主入肺、脾、腎三經,能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多用于治療陰虛肺燥、干咳少痰、肺腎陰虛、勞嗽久咳[3]。現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消渴病,成為眾多中藥復方的成分之一。黃精的活性成分主要包括黃精多糖、皂苷、黃酮、氨基酸、醌類化合物、木脂素等。以上成分不僅在保護肝臟、心血管系統,抗腫瘤等諸多疾病防治方面發揮很大的效能,而且還具有調節免疫,降血糖、調血脂的作用[4-6]。近年來,多項研究證實,黃精在控制血糖方面具有較好的療效[7-9]。李友元等[10]在基礎研究中發現,黃精多糖可以通過糖基化損傷,改善胰島功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趙宏麗[11]研究發現,黃精多糖可調節肝臟SREBP-1c和SCD-1蛋白的表達起到改善糖代謝的作用。鑒于黃精在基礎和臨床研究中都顯示出明確的降糖作用,但未能系統地闡述該藥物的有效活性成分、體內作用靶點和作用機制。本研究擬從網絡藥理學分析黃精治療2型糖尿病的潛在效應靶點及通路,為臨床治療糖尿病提供藥理學基礎和新的方向。
1.1 黃精活性成分及靶點的篩選進入TCMSP數據庫網頁(http://ibts.hkbu.edu.hk/LSP/tcmsp.php)檢索中藥黃精的拼音,對出現的所有藥物活性成分按OB>30%和DL>0.18進行過濾,得出黃精藥效成分和成分靶點。運用Uniprot數據庫(http://www.uniprot.org/),得到成分與靶點對應的關系。
1.2 疾病靶點的篩選本次研究主要使用Gene Cards數據庫(http://www.genecards.org/)和OMIM數據庫(https://omim.org/),輸入“T2DM”“type 2 diabetes”檢索出與該病相關的靶點。
1.3 網絡的構建與分析通過篩選出的藥物活性成分、靶點及疾病的靶點,繪制出藥物成分-靶點-疾病三者相互作用的關系。利用韋恩圖(Venn diagram)繪制藥物成分與疾病的共有靶點;通過Cytoscape軟件3.7.2版(http://www.cytoscape.org/)繪制成分-靶點關系網絡;再將疾病成分共有的靶點導入String:functional protein association networks數據庫Multiple proteins工具中,將物種來源限定為人類,得出蛋白相互作用的網絡圖及相應的TSV格式的文件;將molist,type,network文件導入Cytoscape3.7.2軟件繪制PPI網絡,再進行網絡拓撲分析。最后將黃精干預2型糖尿病的靶點進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得出2型糖尿病-黃精-靶點相互作用的網絡。
2.1 黃精活性成分篩選結果通過限定OB及DL篩選出黃精的候選活性成分12種,主要以皂苷和多糖類為主,另外還含有蒽醌類、氨基酸等化合物。見表1。

表1 黃精活性成分篩選表
2.2 候選成分靶點預測結果通過搜索黃精得出成分靶點共515個,再運用Uniprot數據庫(http://www.uniprot.org/),得到成分與靶點對應的關系108對,刪除重復后剩余68個成分靶點。
2.3 2型糖尿病靶點預測在GeneCards和OMIM兩大數據庫中檢索疾病名稱,得出與2型糖尿病有關的靶點13 181個,刪除重復靶點后剩余13 094個,將此作為該病的候選靶點基因。
2.4 網絡構建結果
2.4.1 藥物-成分-靶點-疾病網絡構建 將得到的藥物活性成分,靶點及成分-靶點關系導入Cytoscape3.7.2軟件中,選擇網絡節點、邊等基本屬性,得出藥物-成分-靶點-疾病網絡圖(見圖1)。該網絡總計節點72個,邊176條,網絡平均相鄰節點4.730。其中8個節點代表黃精的有效成分,64個節點代表與藥效成分效應的疾病靶點。

圖1 藥物-成分-靶點-疾病網絡圖
2.4.2 疾病靶點作用的PPI網絡圖 通過VENE圖(見圖2)得出黃精活性成分與2型糖尿病共有64個靶點,然后導入String:functional protein association networks數據庫,設定不顯示離散的靶點,得出疾病靶點相互作用的網絡圖(見圖3)。再根據蛋白與蛋白之間的關聯性大小進行排序,得出排名在前20的靶點(見圖4)。

圖2 VENE圖
2.4.3 GO功能富集分析 通過對中藥黃精的活性成分作用靶點進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可以得出被富集了87個條目,取相關性較大的前20個功能富集以柱狀圖形式表示(見圖5),P值代表富集的顯著性。這些靶點基因在生物學層面顯示出主要參與細胞的代謝、增殖,信號轉導,氧化應激,蛋白水解,受體激活等生物過程。在細胞層面這些靶點主要與細胞核DNA、RNA的轉錄,血色素結合等功能相關等。在分子層面這類靶點基因與蛋白質結合,蛋白激酶活性,神經遞質活性,類固醇激素受體活性等功能相關。

圖4 PPI靶點排序

圖5 GO功能富集分析柱狀圖
2.4.4 KEGG通路富集分析 將黃精活性成分效應的2型糖尿病的靶點基因進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結果顯示該類基因總共富集在105條信號通路,取富集集中的前20個以柱狀圖顯示(見圖6)。富集的通路主要與病毒感染、癌癥通路、細胞凋亡、糖尿病及并發癥的AGE-RAGE信號通路、胰島素抵抗、IL-17信號通路、甲狀腺信號通路、性激素等密切相關。

圖6 KEGG通路富集分析柱狀圖
圖1所展現的藥物-成分-靶點-疾病網絡中涉及黃精的活性成分8種,對應的靶點64個。即有一種活性成分對應多個靶點,也有一個靶點對應多種活性成分,這充分體現出中藥成分多元性及多靶點、多機制調控疾病的作用。圖2顯示出黃精活性成分和疾病的交集靶點。圖3是各個靶點交互作用的PPI網絡圖,顯示出黃精干預2型糖尿病各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說明多基因共同作用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圖4是黃精干預2型糖尿病效應靶點關聯性最緊密的前20位。圖5和圖6對其靶點的功能及通路進行分析,表明黃精治療2型糖尿病可能是藥物多成分、多基因靶點、多通路等多重效應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AKT1、MAPK14、JUN、MTOR等基因與黃精干預2型糖尿病相關性最高。
2型糖尿病發病主要與胰島素抵抗有關,研究發現PI3K-AKT1蛋白磷酸化表達下降影響是導致胰島素抵抗的主要機制[12]。正常情況下胰島素與受體結合,其受體磷酸化介導其受體底物的酪氨酸磷酸化,再激活下游通路,將胰島素信號轉導至效應器發揮作用。當胰島素受體底物發生磷酸化,且作用于絲氨酸、蘇氨酸,就會直接影響酪氨酸磷酸化過程,使胰島素受體與其相應受體底物結合松散,并削弱激活下游底物PI3K的能力,從而使胰島素信號傳導較弱,誘發胰島素抵抗[13]。研究顯示,MAPK14基因參與介導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的發生[14]。干擾胰島素信號轉導的激酶包括JUN氨基末端激酶、MTOR(哺乳動物西羅莫司靶蛋白)等激酶均能影響胰島素信號正常的發揮作用,引發胰島素抵抗[15]。綜上,這四種基因都與胰島素抵抗相關。因此,黃精可能通過調節以上靶點達到干預2型糖尿病的目的。
本研究是基于網絡藥理學為研究方法對黃精治療2型糖尿病的潛在機制進行研究,研究結果發現,黃精對降糖起效的主要有黃精多糖、皂苷、黃酮等。主要作用的靶點有AKT1、MAPK14、JUN、MTOR等,證實了黃精是通過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干預2型糖尿病,這為臨床使用中藥治療2型糖尿病提供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理論基礎。然而網絡藥理學主要以數據整合為主,若數據的不完整則會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若發現新的藥物成分和作用靶點,還需進一步更新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