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東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實驗學校 226100)
現階段,隨著新課標的持續推進,進一步倡導素質教育的貫徹落實,強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其中德育更是排在首位,重要性已經超過智育,推動他們全面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緊跟時代步伐,講授數學理論知識與解題技能的同時著重滲透德育教育,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人才,促使他們適應新時代的發展.
課本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與主要切入點,是確保各項教學計劃順利開展與有效實施的重要素材,還是學生汲取知識與鍛煉技能的優質媒介,自然也關系到他們道德品質的形成.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學同之前相比有所改進與創新,增設有不少蘊含德育教育的內容,不過教師需深入發掘,認真研究課本知識,從中提取德育元素,通過恰當運用滲透德育教育,引領學生積極思考,使其深刻認知數學知識,讓他們接受正確的道德觀教育.
在展開《簡單幾何體的表面積與體積》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學生“祖暅原理”,指出:這是一個涉及求幾何體體積的著名命題,祖暅在求球的體積時,使用“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的方法,其中“冪”是橫截面的面積,“勢”是幾何體的高,意思就是兩個同高的幾何體,如果在等高處的橫截面面積相等,則體積就相等.同時介紹祖暅原理的使用方法與意義,還可以更為詳細的引入相關數學史,這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數學家祖暅在公元5世紀時通過自己的親身探索與反復實踐獲取的原理,還根據這一原理證明幾何體“球”的體積計算公式,這一學術成果要比歐洲的卡瓦列利原理早一千多年,體現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驕人成績.
在上述案例中,教師深度挖掘教材中所隱含的德育元素,同時適當補充一些課外知識,增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力度,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有效培養他們的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情.
課堂是開展各項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教師需敢于創新教學形式,擺脫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的束縛,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領他們采取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德育教育的滲透.同時,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借助游戲教學、小組合作等多種課堂教學方式,營造一個更為適宜的德育教育環境,無形間對學生產生德育熏陶,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
在教學《三角函數的概念》過程中,教師談話導入:在初中,大家已經學習過銳角三角函數,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為直角,那么根據銳角三角函數的定義,∠A的正弦、余弦、正切分別是什么?引領學生回顧初中階段學過的三角函數定義,鼓勵他們在小組內自由交流與互動.接著,教師講述:在上節課的學習中,大家已經把角的概念推廣至任意角,現在所說的角可以是任意大小的正角、負角和零角,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數又該如何定義呢?引導學生繼續在小組內合作探討,將銳角三角函數推廣至任意角三角函數,隨后指導他們將角放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展開研究,將幾何問題代數化,實時融入數形結合思想,使其嘗試給任意角的三角函數下定義.
對于上述案例,教師堅持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由易到難的指導學生合作學習,一起探索任意三角形的奧秘,培養他們腳踏實地的優秀學習品質,以及刻苦鉆研的科學研究精神.
數學是一門典型的工具性學科,同現實生活有著密切聯系,不僅教材中蘊涵著不少生活化元素,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更是有著廣泛運用,數學現象也普遍存在.在高中數課程教學中,為進一步滲透德育教育,教師應該高度重視數學同生活之間的聯系,不僅可以把一系列生活實例引入到數學課堂上,也可以帶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使其一邊參與社會實踐、一邊接受德育教育,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成效,助推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以《統計案例——公司員工的肥胖情況調查分析》教學為例,通過課內知識的學習,學生進一步學習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數據直觀圖表的表示方法、數據統計特征的刻畫方法,通過具體實例,他們感悟到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科學決策的必要性與可能性,使其體會統計思維與確定性思維的差異,積累更多數據分析的經驗.之后,教師積極開辟第二課堂,要求學生調查一些生活中的現象,如:家庭用水、用電情況,每個月的生活費開支情況,垃圾袋使用數量情況,認真搜集數據,繪制成各種樣式的統計表,計算出樣本的眾數、中位數、平均數、標準差、方差,用眾數、中位數、平均數估計總體集中趨勢,通過分析證實我國當前正面臨著嚴重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問題.
針對上述案例,教師注重數學教學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以課內教學為前提,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實踐活動中,使他們充分認識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在高中數學課程教學中,同顯性的知識與技能相比,德育教育屬于隱性內容,對教師的業務能力與教學水平要求更高,要善于發現教學契機,實時滲透德育教育,帶領學生一邊學習數學理論知識、一邊接受德育熏陶,改善他們的道德品質.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要把握好機遇,靈活自如的融入德育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讓他們無形間受到熏陶教育.
在實施《立體圖形的直觀圖》教學時,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一些立體圖形的透視圖,如正方體、長方體、棱錐、圓柱、圓錐、圓臺和棱臺等,由學生判斷分別是什么幾何體,使其復習舊知識,提升他們概括與類比推理的能力.接著,教師展示陽光照射矩形窗戶的圖片,提問:矩形窗戶在陽光照射下留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什么形狀?讓學生通過思考了解平面圖形的的直觀圖,鍛煉他們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之后,教師講述斜二測畫法的原理是利用平行投影,講解和示范具體步驟,指導學生用斜二測畫法畫出水平放置的正方形的直觀圖,并讓他們嘗試畫出其它常見立體圖形的直觀圖.
如此,教師抓住學生親自動手畫圖的機會,使其用斜二測畫法畫立體圖形的直觀圖,培養直觀想象和幾何作圖能力,幫助他們養成規范畫圖的技能和習慣,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針對德育教育的滲透,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灌輸與口頭說教方面,還要積極開展一些有關德育主題的實踐活動,增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聯系,增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力度.高中數學教師應當圍繞課本知識提煉德育主題,據此開展課外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教室,來到校園、社區、社會與大自然中,促使他們在實踐中提升個人德育素質.
在進行《隨機事件與概率》教學時,教師先結合課本知識幫助學生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與隨機事件的概念,使其會根據概念判斷一個簡單事件的類型,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和演示切實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學生樂于親近數學、喜歡數學,激發他們學以致用的熱情.之后,教師可以開展課外實踐活動,要求學生調查、研究一些生活中隨機事件發生的概率,如:超市舉辦活動購物滿一定金額抽獎,買保險,購買彩票等,并著重分析抽獎這一案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假如中獎的概率是1/1000,那么抽獎1000次一定能夠中獎嗎?他們認真探索以后發現并非如此,從而理性看待這一事件.
上述案例,教師將德育教育的滲透由課上很好的順延至課下,讓學生提供親自探索生活中隨機事件,知道概率產生是有一定規律的,使他們辯證的看待隨機事件,不要盲目消費.
總之,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深刻意識到滲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與價值,以課本知識為立足點,結合高中生的身心特征與發展規律制定教學規劃及優化滲透路徑,把握好高中時期的教育時機,努力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