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琦 梁俊明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是以教師隊伍為“主力軍”、課程建設為“主戰場”、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建構出一個以全員、全課程參與的各類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教育格局。
作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主干課程,“電視播音主持藝術”的課程思政建設,就是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教育根本問題,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注重價值引領、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和諧統一,通過專業課程教學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加深對專業的熱愛和文化的認同,加強專業能力與職業之道相統一,明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完成對學生專業知識與能力培養的教學任務,還要在教學理念上堅持“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價值導向,實現課程思政的德育目標。“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的德育目標就是圍繞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播音主持藝術傳播規律,以培養具有良好政治素質、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播音主持基礎知識及播音主持、媒體語言傳播技能,“德才兼備、聲形俱佳”的應用型人才。
為了實現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德育目標,“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建設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在電視新聞播音、電視新聞現場報道、電視紀錄片解說、電視節目主持這四個教學和實踐模塊中,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協調發展專業素養和政治素養,同時引導學生在播音主持作品創作中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底蘊,達成“育人”“育才”與“育德”“育心”統一發展。
“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是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主干專業課。中國播音教育重要創始人張頌認為,播音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維護國家利益、弘揚民族精神、傳承民族文化、捍衛文化安全、體現時代精神、充滿人文關懷的新聞工作。因此,電視播音主持工作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思政元素,在學科屬性上也與政治關系密切。在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上,課程需要基于播音主持的基礎訓練和課程的系統學習,循序漸進地進行播音主持業務的實際演練,使學生在完成課程后具備在新聞媒體工作以及播音主持實踐當中的表達能力、溝通能力,以適應將來從事廣播電視播音主持工作的需要,為成為合格的播音員、主持人奠定堅實基礎。在大眾傳播中,語言承載并引導話語主體的思想、精神和文化,在“電視播音主持藝術”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貼近人民利益和社會發展方向,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培養崇高的職業志向。
從教學特點來說,“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包括“電視節目播音”和“電視節目主持”兩部分內容,在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上需要突破將“播音”僅僅局限于有稿播音,或者局限于新聞播音的單一范疇,針對媒介適應受眾不斷變化著的精神需求而產生的語體融合現象,重點訓練學生掌握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電視節目的播音主持技能,同時訓練學生具有采編、策劃、獨立制作節目的全媒體制作能力。因此在教學中,“電視播音主持藝術”需要遵循電視播音主持創作的規律和道路,通過思政內容和電視播音主持的形式結合,幫助學生靈活學習和運用播音學理論,將電視播音主持的課程專業知識,與當下媒體實踐內容相結合,在學生全面認識和掌握有聲語言和副語言傳播的能力要求下,致力于思政理論和專業課程理論的實踐應用與創新。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指出,藝術學類專業課課程建設,要在課程教學中教育引導學生立足時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作觀。要堅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積極弘揚中華美育精神,引導學生自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提高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增強文化自信。
“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必須深入挖掘課程內容與思政要點之間的聯系,將思想政治建設的框架和要素與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有效結合,在教學內容布局上,詳細、直觀地列明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要點以及對應的課程思政教學要點。
比如在電視新聞播音、電視新聞現場報道、電視紀錄片解說、電視節目主持四個教學模塊,都可以恰如其分地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細分,在電視新聞播音教學模塊,借助優秀播音工作者“專業”“敬業”的典型案例,使學生通過對新聞稿件播音的準備、播講等過程的切身體會,理解和掌握電視新聞播音員應具備的業務要求: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理想信仰,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政策水平和職業道德,唱響主旋律,傳遞正能量。在電視新聞現場報道教學模塊,注重培養學生關注思考社會熱點、現實問題的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方向,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電視紀錄片解說教學模塊,通過《大國崛起》《美麗中國》《航拍中國》《我們這五年》等優質電視紀錄片,讓學生學會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強化“中國夢既是國家夢、民族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的主題,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在電視節目主持教學模塊,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和擔當意識,并結合當地博物館、文化館、校史館的講解展示,讓學生直觀感受新時代的發展成就,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他們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
總之,在“立德樹人”視域下,探索“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建設,將教學內容與思政要點進行有機有效的關聯融合,有利于進一步強化新聞播音的政治立場,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稿件,進而確立鮮明的新時代播音角色。
“電視播音主持藝術”課程思政建設的核心,是在專業課程教育教學過程中將“立德”與“樹人”統一成一個整體,按照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學科的特點來設計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建設的現實功效。作為教育的實施者,教師更應該按照“立德樹人”的要求,精進教學能力、豐富專業知識、完善教育素養,使專業化與思政化協同發展,形成課程之間有關聯的、成系統的、具有育人成效的專業學科體系,解決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各方面思想問題,成為專業課程思政化的新型的“傳道授業解惑者”。通過全面的落實和不斷的改進,使專業思政化、思政藝術化、藝術生活化,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