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華
(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蔡官學校 225500)
蘇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充分結合初中生的特點,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設計,注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應以學生合作興趣為導向,致力于良好合作學習主題的確定,并結合確定的主題設定小組合作學習目標,讓學生有效地實施合作,并通過實施合作探究活動達到提升學生認知能力與合作能力的提升,最后通過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評價,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的提升.以下筆者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探究.
1.理論分析
這一環節是實施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首先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分組,再結合學生所學的內容,精心確定小組合作學習的主題,并確保所設計的主題有助于學生探究欲的激發和學習興趣的提升,教師需要在實際中靈活地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情境創設,并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確保所設計的合作學習主體有助于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將學生的合作興趣有效激發出來,為合作學習的實施奠定基礎.
2.實踐探究——以《直線運動》教學為例
《直線運動》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內容,在學習這一部分的物理知識時,為促進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將學生的合作學習參與興趣激發起來,需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致力于良好生活情境的創設,并結合物理知識學習的需要,確定相應的主題.在創設生活情境時,可以給學生播放運動會上體育健兒參與田徑運動的場景,再引導學生結合視頻情境,分析學生運動的類型,并將其作為合作學習的主題,探究不同的運動方式所取得的成效.這樣學生在確定的合作學習主題的引導下,促進學生學習思維的啟發,將學生對擬學物理知識提前具有一定的好奇心,也會形成一定的興趣.因為學生只是觀看了體育運動視頻,并不知道具體的知識點是什么,給學生的學習留下了懸念.有的小組通過小組研究后發現,有的采取直線運動的方式跑步,有的采用曲線運動的方式跑步,有的剛開始跑的速度較快,到中間跑的過程中放慢速度,后續保持勻速運動的狀態,直到沖刺階段加速跑.這樣學生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學習,加上教師的點撥,能自然而然地將本課學習的物理知識引出.
3.要點總結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需要切實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加強與學生的合作和討論,避免對學生合作過程的干預,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切實發揮學生的主體優勢,才能更好地發揮小組合作學習在導入環節中起到的作用.
1.理論分析
針對導入環節采取設定主題的方式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還要對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目標進行明確,以促進學生合作的有效性得到提升.同時也是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關鍵環節.加上每堂課的時間有限,所以教師需要對學生合作學習前指導學生=明確合作學習目標,并引導在目標的引導下進行高效溝通與合作,并在合作中對學習目標進行分解,讓每個小組在精心合作分工下完成目標,預防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和討論的無效性.
2.實踐探究——以《速度》教學為例
《速度》是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的內容,在教學的前一天,就告知學生按照小組為學習單位,根據教材中的要求,自主自制2個錐角不同的紙錐,再到課堂上討論和思考如何測定紙錐下落的速度,同時制作本組的實驗方案,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交流和討論.有的小組采用的方案是:從某一段下落的距離,對紙錐從這一段下落距離所需的時間進行測定.有的小組的選取一定的下落時間,并對紙錐從這一時間段中的下落距離予以測定.有的小組則沒有提前確定下落時間與距離,而是測定紙錐下落一定的距離所需的時間.這樣每個小組都通過本組的合作確定了各自的方案,再引導學生對哪種測定方案的效果最好進行探究,最后得到最佳的操作方案,也就是第一種方案,使得學生在良好的合作目標下促進合作效果的提升.
3.要點總結
為切實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需要緊密結合確定的合作主題來確定合作目標,并為目標的實現,引導每個小組發揮各自的優勢,為實現目標采取針對性的方案,使得合作學習的效果得到保障.因此,教師需要為學生合作學習成效提升,引導學生針對性的確定目標,并對目標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中,引導小組成員在協作下完成任務.
例如,在學習《光的色彩顏色》這節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出現的光,都有些什么顏色.再讓學生看下陽光是什么顏色的.學生一般都會說,陽光早晨和傍晚是橙紅色的,其他的時間是白色的.這是老師可以拿來三棱鏡,讓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對著陽光觀察,學生就會發現陽光的奧妙所在.這個實驗就會立刻讓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產生興趣.利用生活的智慧,開啟新的物理知識課堂.
1.理論分析
合作探究是初中物理小組學習的關鍵環節,因為其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進而對學生的合作能力帶來影響.因此,教師需要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時,以提升學生合作能力為前提,結合所學的內容,采取針對性的方式進行合作探究,保證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參與到合作探究活動之中,并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來發現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合作學習能力的目的,在心中對物理知識的形成過程有著良好的認知.
2.實踐探究——以《水循環》教學為例
《水循環》屬于蘇教版八年級上冊內容,因為初中生對水資源并不陌生,而對物理世界是陌生的,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水循環這一物理現象的原理,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處于不同運動狀態并時刻變化的水,比如藍天白云、烏云密布、遼闊海洋、雪嶺冰山、澎湃江河等,從而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水循環系統.再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自然界中的水存在形式有哪幾種?這些存在形式的對應狀態是什么?然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小學合作過程中開展探討交流活動,從而在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最終學生將自然界中水存在的形式劃分成對應的狀態,強化學生對水循環知識的學習和熱值.
3.要點總結
在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學會在探究時轉變角色,在小組成員中,做到科學分工,采取科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合作探究,在合作探究過程中采取觀察和探究以及操作和實驗等方面的物理活動,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物理《光現象》時,這屬于抽象類的知識,學生無法真實的觸碰到,更無法靠想象去理解,而光源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見的現象,物理老師可以結合生活中各種各樣類型的光源,來幫助學生學習這節課程.再如,學習蘇教版九年級物理《電路初探》這節課程時,老師可以讓學生提前觀察家里有哪些家用電器,閱讀電器上標注的電流分別是多少.在課堂教學中,告訴學生,每個電器都是有固定的電流的,如果實際電流無法達到電器的要求,電器就不能正常工作.老師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電流實驗,讓學生參與實驗,來證明額定電流的工作原理.通過這種教學方法讓學生直接感受到物理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應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才能更好地體驗并享受合作學習帶來的優勢,最后主要是在實驗環節,需要引導學生對實驗數據做到如實記錄和客觀分析,而且不能與常理相悖,以促進核心素養的培養.
1.理論分析
當學生在完成小組合作學習之后,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合作學習過程的評價,引導學生做好自我反省,強化學生的認知能力,尤其是要強化學生的團隊意識,通過總結經驗強化學生的自我評價與認知能力,尤其是要做好學生自我評價和生生互評與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最終達到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提升的目的.
2.實踐探究——以《物質的三態溫度的測量》為例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物質的三態溫度的測量》這節課的時候,主要是要求學生借助生活經驗來解決三種狀態的變化過程,并由學生進行自主實驗,在實驗中證明三種變化,再結合生活實際來強化學生對其的理解,從而達到良好的效果.再引導學生對各自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通過評價來總結和反思問題,最終達到良好的問題處理成效.
3.要點總結
整個合作學習評價過程需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評價中提高認知能力,通過完善的評價體系,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