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霞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城北初級中學 226100)
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情思教育主要包含“情思教學”和“情思德育”兩大板塊,其所強調的是情境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以情境為引導核心,以學生的獨立思想為行動方案.這一教學理念與現代核心素養理念存在著一定的共性:都強調學生個體能力在教學活動中的主觀表達.積極落實情思教育理念,展現情思教育的帶動價值,對于教學活動的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好處.
大部分教師對于情思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夠全面,其認為發起情思教育的基本要求僅在于幫助學生表達情感,強調的是“情思教育”理論中“情”的引導價值,忽視了“思”的重要意義.結合當前的文化教育活動來看,情思教育理論在保留既有教學理論的普適性的同時,對教學活動的柔性制度投入了更多的關注.情思教育不僅注重學生情感的主觀表達,更強調個體情感對于教學活動的引導價值,“因情而思”,這才是情思教育的核心內涵.
要展現情思教育理論的教育價值,教師應主動嘗試將情思教育與學生情感、能力結合起來,構建集教學材料、主觀情感、學習經驗于一體的全新教學體系.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活動中,豐富的課程內容、復雜的日常生活為學生打開了記憶數學概念的第一渠道,學生的數學情感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萌芽.針對這一特質,教師可利用相應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欲望,促使其主動回憶數學知識,依靠豐富的數學靈感回應相關教學活動.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平面直角坐標系》的相關學習為例,教師可為學生導入相應的生活情境:當你在外地旅游時,你的朋友和你走散了,你們的手上只有一張地圖,應該如何描述自己的位置?結合生活經驗與地理知識,學生會提出“利用經緯度描述地理位置”.但在結合生活實際進行思考之后,原有的結論又會被學生推翻:經緯度的描述過于專業,由于缺乏科學的定位儀器,我們根本無法找到自己的朋友.此時,部分學生會提出,將該區域按照街道進行劃分,確定相應的單位長度,通過長度與方向的相互配合,幫助兩人確定位置.在這一理念下,“距離”“方位”“單位長度”等概念相互配合,學生已經構建了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初級模型,數學建模與數學抽象素養得到提升,教學情境能夠引導學生以更高的效率掌握新知識.
獨特的數學故事與教學理論相互搭配,共同構成了現代初中數學教學體系.在接觸數學教育的過程中,學生在不斷思考、實踐的同時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并積極積累數學概念.而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不斷發展,“數學情感”的重要價值正在逐漸表現出來.在落實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滿足學生的情感發展需求,對于學生能力的建設也有著一定的助益.
教師應結合所應掌握的核心素養適當引入教學資源,依靠趣味活動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以中國古代數學名著《九章算術》為例,部分學生認為,古人在數千年前所提出的數學理論必然是十分淺薄的,其對于現代數學課程的建設并沒有什么參考意義.但如果教師能夠將有關理論與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學生的情感必然受到沖擊.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教材《二元一次方程》的相關教學為例,教師可導入“九章算術”中的“雞兔同籠”問題,在學生掌握相關理論之前,要求學生通過運算解答數學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的導入數據并驗算數據,學習速度較慢,運算能力很難高效發展.教師可向學生導入有關于“二元一次方程”的計算方法,并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引導學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解答相關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二元一次方程的出現為學生高速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技術上的幫助,在回顧“雞兔同籠”問題時,結合先前的運算過程,學生能夠了解到古人獨特的數學智慧,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核心素養被視為推動相關教學活動順利發展的內在動力.但核心素養的建設及培養卻遠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全新的教育環境下,學生更愿意以積極、主動、科學的態度參與相關教學活動,當學生的交流水平與交流意識不斷提升,學生也會以更為科學的方式發起核心素養培訓工作.
教師可在情思教育活動中落實小組交流制度,在引導學生表達情感的同時調整教學方式,以小組為單位,以學生情感為線索,依靠不同學生的數學思維為數學交流活動的發展提供新的靈感.依靠語言、實踐等行動相互配合,著重培養學生的直觀想象與數據分析素養.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教材《與三角形有關的線段》的相關教學為例,在這一板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在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向學生提出相應的思考問題:以小組為單位繪制一個三角形,思考哪些線段與三角形的特點有關.在繪制三角形之后,學生會通過對直觀圖像的觀察提出:三角形的三條邊是與三角形的形狀有關的線段.但部分學生仍處于探究環節,在利用不同的線段對三角形進行分割之后,學生會提出,在三角形內有平分三角形的邊長的線段,也有平分三角形的角度的線段,不同線段的繪制方法不同,所發揮的作用也存在差異.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選定不同的方法推理數學問題;有的學生依靠實踐測量,有的學生依靠空間想象.不同的探究方法相互配合,學生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也在同步提升.
核心素養不僅僅表現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能力,更包含學生主動解讀數學概念的重要素質.結合情思教育發起實踐教學活動,針對學生的數學技能應用能力開展針對性的訓練.當豐富的數學情感相互交融,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趨于全面,當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互碰撞,學生的技能應用欲望開始逐漸萌芽.針對這一特點,教師可主動嘗試在教學活動中調整教學方案,依靠生活實踐、理論教育相互配合,為學生提供表達數學技能的機會,鍛煉學生的核心素養.情思教育為初中數學的發展打開了缺口,當情思教育與核心素養相結合,必然產生全新的火花.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數學教材《圓的有關性質》的相關學習為例,教師可在教學活動中提出思考問題:圓是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圖形,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圓具備哪些性質?根據所接觸的生活材料,學生會給出不同的答案:生活中的掛鐘、車輪,都是圓形,圓是軸對稱圖形;圓中涉及到了一個獨特的概念“π”,結合所學的數學知識,它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在學生給出答案之后,教師給出一個圓形,要求學生對圓形的面積、周長進行計算,依靠數據的相互搭配,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以“π”為例,針對相關教學知識,教師可對“π”發起探究,引導學生結合數學歷史說明“π”的發展歷史,依靠理論與觀察經驗相互配合,鍛煉學生搜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總之,當教學理念不斷革新,教師所提出的教學方法也應伴隨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成長需求同步發展,作為一種全新的教育管理理論,情思教育從學生的主觀情感入手,對教學活動實施全面、具體的優化處理,強調學生思維素質與核心素養的同步協調發展.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努力嘗試幫助學生抒發情感,依靠學生的主觀情感完成數學表達工作,促使其能夠主動回答數學教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