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龍
(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樂橋鎮初級中學 231581)
目前,電子白板、交互式液晶屏等多媒體技術已被廣泛引進了課堂,其強大的超文本功能,多渠道的信息傳遞方式,被普遍運用在中學各學科的教學中,同時也對我們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提出了挑戰,為現代化學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因此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也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必備素質之一.在化學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將多種元素整合在一起,通過情境創設,發散學生思維,為課堂教學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優化了課堂教學,具有明顯的優勢.它相對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而言,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1.動靜皆宜、聲像并茂,視聽效果大大增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課件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可以將大量的信息文字、圖片、視頻和動畫進行組合,多角度、多方位地進行人機交流,使教學形象化,具體化,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比傳統教學方式提高很多.
例如,在學習化學反應時,針對化學反應的條件,伴隨的現象等,配以加熱、沸騰、破碎、爆炸等簡單的視頻和圖片、聲音等,讓學生身臨其境,擴大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激情,將傳統化學教學無法表達的內容更完美地展現出來.
再如,在講解滅火的原理時,可以利用課件創設多種情境,燃氣灶、篝火、草原著火、森林著火、燃著的酒精燈等,讓學生思考和討論怎樣進行滅火,再結合視頻來演示,節省了教學時間,使學生記憶深刻,在視聽效果的配合下,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2.多媒體課件的巧妙運用,可以化難為易,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學習分子和原子時,分子和原子的性質既是這一節的重點,又是這一節的難點.在教學時可以先用課件動畫展示水分子的模型,讓學生感性認知分子的結構特點,為學習粒子的運動及粒子間有間隔奠定了基礎.
在學習離子時,離子的形成是學習的難點.在教學前,將金屬鈉和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的微觀過程制作成flash動畫,讓學生形象地觀察到鈉原子是如何失去一個電子成為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陽離子,氯原子是如何得到一個電子成為帶一個單位負電荷的陰離子.過程清晰,形象,直觀,降低學習的難度,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因此,多媒體教學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想象能力,拓展他們的思維空間,變困難為容易,化抽象為形象,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有效運用教學多媒體,能縮短教學課時,增大教學信息,擴展課堂容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在黑板上要板書知識點、習題、解題過程、實驗步驟等,消耗課堂上的太多時間.電子白板、液晶屏這些交互式教學設備的推出,將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板書可以完美的呈現出來,節省了教師的在課堂上的畫圖、板書時間,教學信息量也有了很大提升,課堂上有了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練習鞏固,還可以即時反饋,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1.動畫模擬有毒、有害物質生成的實驗,或者模擬有毒、有害物質發生發應的實驗,實現實驗過程的綠色化.
許多化學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實驗過程會產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或者是有毒、有害物質參加發應的實驗,如果操作不當,就會造成意外事故.當一些實驗以現有的條件無法實施時,可以靈活地將其移植到多媒體中進行模擬操作.與常規的化學實驗相比,整個實驗過程沒有任何有毒物質的排放,對師生的身心健康沒有影響,在無藥品消耗的同時完成了實驗探究的全過程,極強的動畫效果與對環境的零污染,在真正意義上體現了綠色化學實驗教學.
2.模擬化工生產過程,滲透綠色化學理念.
利用課件,可以將化工生產的過程進行模擬,將生產的流程圖簡單的呈現出來,將生產過程中的物質、氣體、液體的流動情況展示出來.比如煉鐵的過程,如何從鐵礦石中將鐵還原出來等學生都未見過,我們老師大多也是在書本上學習的,對生產的過程缺乏感性認識,用課件和動畫可形象、逼真地展現出鐵礦石變成鐵的工廠環境,對于每一個場景和環節也可局部放大或反復演示,讓學生通過較為直觀的形式接觸到真實的生產過程.
在實驗教學中,有些演示實驗存在著效果不佳,有些實驗做起來非常復雜,利用計算機仿真技術,flash動畫等模擬真實的實驗,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從根本上改變了有些學校因儀器配置不全而無法進行實驗的問題.儀器和藥品損耗小,降低了教學成本.實驗的進程可以隨時控制,能夠實現快速化,或者是快速過程的緩慢化,變緩慢為瞬間,變瞬間為緩慢,變模糊為清晰,有著真實實驗無法比擬的優點.
3.數字化實驗結合多媒體教學,將學生的學習和探究統一起來.
近幾年來,數字化實驗逐漸走進了中學課堂,對傳統的實驗教學起到了很好的補充和提高,也為化學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數字化實驗可以將化學反應的現象轉化為可監測的信號,增進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原理、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用數字化傳感技術,可以精確地測量實驗中的各種數據,通過計算機處理和分析后,輸出到屏幕上,在屏幕上可以進行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在短時間內,優化了教學過程,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觀進行參與,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思維,更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
不可否認,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化學課堂教學中,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的主體作用也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多媒體教學也成為課堂教學的必備條件,但在應用多媒體時,相應的弊端也逐漸顯現出來.
1.多媒體成了教材和資料的替代品,課件制作質量不高
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方式,多媒體和課件的使用必須以實現教學目的為宗旨,有些老師把課件當成課本的翻版,把教材內容一字不落地復制上去,學生幾乎不用看教材,極易引起學生的視覺疲勞,讓學生感覺枯燥無味.課件的制作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流于格式化和程序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應根據教學需要,制作課件時要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啟發學生的思維,要與知識、教學規律、課程標準相符合.
2.投影屏幕完全替代教師板書
教師在應用課件時,必要的板書還要在黑板上呈現,便于學生梳理.多媒體教學要與傳統的黑板教學有機結合,取長補短,便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整堂課的知識脈絡.好的板書是教師教學語言的再現,對學生的學習、記憶起著重要的作用.
3.界面過于花哨,內容華而不實
課件制作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以服務于教學為目的,文字和圖片不能過多.畫面過于漂亮、華麗,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也會分散課堂的重點,干擾學生對化學現象的觀察.在使用時,要注意其合理性、適度性,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到更多、更全面的知識.
4.多媒體模擬實驗完全替代化學實驗
利用課件和動畫,可以很方便地模擬實驗,但模擬實驗畢竟不是真實實驗,它只是在扮演著“輔助”的角色,不利于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應是化學實驗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互結合.教師規范的演示操作,能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等能力.一些探究性的化學實驗,如果用課件代替那就成了“紙上談兵”,必須讓學生動手操作,才能訓練學生的實驗能力,提高化學實驗的探究能力,才能避免學生只能“寫”實驗、“說”實驗而不會動手“做”實驗.
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教學的過程應是師生情感互動交流的過程,課件不能取代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完全取代教師的作用.如果教師在課堂上一只手總是按在鼠標上,一直注視著屏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必然減少.課堂教學是師生雙方交往、互動的場所,教師要成為課堂交流和互動的引導者、促進者,通過教師的教,從而喚起學生的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的學習自主性充分表現出來.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興利除弊,把趣味性貫穿在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著力點,教學便會發揮出事半功倍的效果,那必將使化學教學和學習走入新境界,登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