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學志
(江蘇省徐州市大屯礦區第二中學 221611)
化學是初中教學體系的重要課程,在新課標的指導下,越來越多化學教師從化學學科的性質及能力掌握需求重新審視教學工作,尤其是重視實驗探究過程對學生化學知識的鞏固以及對實踐能力的提升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要從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著手,挖掘知識探究的欲望,促使學生在實驗探究中掌握和鞏固化學知識,為日后化學的更深層次學習奠定基礎.
1.實驗探究
初中化學是一門理論結合實驗的學科,長期以來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不少教師單純應用理論知識開展教學,必然無法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所獲取的化學知識也有限.將試驗探究引入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課堂上,借助化學實驗推進教學進程,學生才能更積極主動去掌握化學知識的性質和學習規律,在事物組成結構中獲得更深刻的了解,并能理解記憶,獲得真知.總之,實驗的過程是學習化學必不可少的過程.
2.實驗探究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上的應用原則
首先,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上開展實驗探究,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充分尊重學習主體的地位.化學實驗是鞏固化學理論知識,提高化學操作能力的必備手段,教師要重視實驗探究中提倡的教學觀,而非局限在實驗的形式當中,因此必須積極轉變傳統單向傳授知識的教育觀念,最大程度激發學生主動求知、自主學習的探究性,同時還要做好充分的備課工作,對教學與實驗內容都要做好精心設計工作,才能確保學生真正投入其中,發揮主體學習作用,并在探究中激發興趣.其次,教師要積極應用綜合性的教學手段,保障較高的實驗探究效率.化學教師需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緊密結合化學知識重難點內容,此外還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個體差異性,在滿足學生理解認知需求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化學實驗素養.再者,教師要盡可能設計趣味性實驗,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為實驗效果目標的達成奠定基礎.在設計化學實驗時,教師要以學生的興趣為參考的重點,盡可能選擇學生較為熟悉的事物與現象作為實驗的重要要素,這樣才能更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主動性與積極性.比如教學“分子與原子”的相關內容時,由于這些知識學生實際生活極少接觸到,日常讀書獲取該領域知識也有限,那么教師就可以將酚酞變色特性的實驗設計其中,供學生經過探究觀察現象發現原理,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最后是教師在選擇實驗材料時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可多選擇生活中的常見物品,有助于學生在日常生活經歷中睹物思考,這對挖掘學生的化學探究學習潛力非常有益.比如關于“質量守恒”的學習,教師就可以引入學生生活中經常應用到的蠟燭等實驗材料,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帶入實驗當中進行學習.
1.創設良好的實驗探究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化學知識探索的欲望
在過去傳統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沒能得到尊重,因此常常處于被動吸收知識的學習狀態,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學生的興趣點難以被激發,主觀能動性也難以調動,于是很多探究性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錯過高效學習的機會.因此,現今的化學實驗教學,教師就要充分借助探究實驗具備的性質,積極為學生結合所學內容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其激發興趣,挖掘化學實驗學習潛力.
比如在教學“酸和堿的中和反應”內容時,為了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展現實驗情境:提前準備好一個燒杯,其中裝有NaOH溶液,隨后在學生的注視下教師向溶液中滴入酚酞,再滴入稀鹽酸,過程中不斷進行攪拌.在情景再現前教師提問學生,為什么有紅色的現象出現?隨后又會變成無色?學生結合所見現象,進行討論,經過思考,尋求答案.這樣的討論過程,學生會先思考產生紅色的原因,這就會引入資料中酚酞容易在堿性溶液中呈現紅色的知識點,而后續紅色消失變成無色是否還能符合這一原理?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先不給出答案,而是用導入的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與思考,學生就能對后續所要學習的知識點產生興趣,也增強教學過程活動參與和問題回答的積極性,這對提高實驗教學效率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與探究能力
初中化學知識點比較復雜,有很多知識點都值得學生進行探究,獲取真知,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安排探究性實驗,讓學生經過驗證深化認知,也能逐漸完善自身的化學知識架構,同時提高動手操作的能力.
比如在教學“溶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教授給學生溶液飽和度的知識點,由于知識內容相對較為抽象,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創設一個情境:展示兩個裝有水的水杯,向其中一杯水中不斷加鹽,向另一杯水中不斷加糖,保持兩邊加量的速度一致,并邀請學生上臺輔助實驗,進行攪拌,伴隨鹽和糖加入的越多,學生會發現原本一樣的現象逐漸發生了變化,比如杯子中析出的顆粒完全不同,教師拋出求解原因的問題,并要求學生自行再設計實驗來解答.這時有的學生就能想到很簡單的方法,同樣準備兩杯水后分別加入鹽和糖,觀察哪杯水先出現無法溶解的情況,隨后對使用到的鹽和糖進行稱量比較,這樣的實驗就很好地發現鹽和糖兩種物質對水的溶解度有差異,析出的現象證實物質的飽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實驗的方法更能確保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同時還鍛煉了探究實驗能力,這對學生后續化學知識的學習有著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3.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引入課外探究實驗素材
化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同時又具有抽象化的性質,因此教師要多引入學生熟悉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現象,引導化學知識的學習,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沉浸其中,產生親切感,在生活情境下自然而然地掌握化學知識,為今后的生活而服務,也不斷鞏固自身的化學知識架構,完善知識體系.
比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常見媽媽在洗一些帶有油漬的衣服時會先采用洗衣粉或洗衣液進行揉搓,但效果卻不十分理想,那么學生為媽媽出策略,應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這時學生會聯想到自己的家庭情況,跳脫出學習化學的現實,思考如何為媽媽解決難題,于是更主動查詢資料了解油漬難以去除的原因是其含有高級脂肪酸甘油酯,這種物質不容易被洗潔精清洗掉,沿著這一思路,引出高級脂肪酸甘油酯遇到堿性溶液快速水解的知識,也就是用蘇打這一堿性物質清洗衣服油漬,這樣不但很好地幫助媽媽解決洗衣服的問題,還掌握了新的化學知識點.隨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身嘗試這個實驗,進一步鞏固知識.
在初中化學教學應用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要點:(1)善于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才能形成自身的問題需求,教師則要作為學生產生探究行為的推動者,因此要善于利用學生已有知識和新知識點之間的矛盾與沖突,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欲,這樣才能提高學生探究的效率.(2)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大膽假設.化學實驗的結果并非單一硬性的指標,過程中學生大膽質疑非常重要,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發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聯想與猜測,鼓勵學生一一去驗證,這樣有助于學生轉變已有的錯誤思維,逐一排雷.(3)注重理論知識與實驗的結合,在實驗后的分析總結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實驗對應的理論知識點,輪回推導,不斷總結,這有助于幫助學生總結知識,深化對理論與實踐的認識與理解,也能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實驗是初中化學教學非常重要的組成內容,而探究的過程則能推動學生認識知識、了解知識,獲取知識.在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利用實驗的形式,積極引入學生所熟知的生活元素,將其與化學知識點結合起來,激發學生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創設實驗探究情境,引入課外探究素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才能幫助學生在實驗中理解消化理論知識,提高動手能力,為后續更深入化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