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波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馬克思主義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8)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創造的輝煌是不容置疑的,同樣也不是偶然的,有其內在的必然性和規律性。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印證的不僅僅是黨自身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更是鮮活地印證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優秀和卓越。中國共產黨至今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其奧秘不是單個因素作用的結果,是系統的多層面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結果。這其中,堅持“人民立場”就是帶有根本性的核心要素,“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1]以人民立場的視角思考黨的百年歷史,有助于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規律性和真理性,進而在新的歷史征程中堅定黨的領導的意志和決心。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和發展是按照人民立場的邏輯主線演進的,這條主線反映了黨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也反映了黨發展的基本特征和規律。準確理解和把握中國共產黨發展的人民立場邏輯主線,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實踐發展和歷史脈絡。
人民立場的理論邏輯首先要解決的是“為了誰”的問題。“為了誰”的問題實質就是關于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基本范疇。“為了誰”的問題是一個政黨需要回答的首要問題。對于這一帶有根本性的理論問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清晰而明確地給予了回答:“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是對黨的政治立場的明確定位,是關于“中國共產黨與人民什么關系”的凝練表達和集中回答。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代表的毛澤東同樣揭示了黨的人民立場,“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2]人民立場是貫穿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始終的理論邏輯,這一理論邏輯明確地指出了中國共產黨存在并且與其他政黨的顯著區別的理論依據,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前進道路的明確理論指引。
人民立場的理論邏輯要回答“人民是誰”的問題。只有準確地界定人民的范疇,在理論上才能找準人民立場的靶向,才能防止實踐出現偏差。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對于人民范疇的認識有一個變化的過程,中國共產黨沒有僵化教條地認識人民的范疇,而是將人民看成是一個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內涵的動態范疇。毛澤東對于人民內涵的認識非常具有代表性,是運用唯物史觀和客觀考察中國國情的典范,“一切贊成、擁護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都屬于人民的范圍”[3];毛澤東的這段論述實際上已經揭示了中國共產黨關于人民概念認識的本質特征,那就是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事業的人和群體。正是堅持了科學的立場和方法論,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準確判定人民的內涵,從而為真正踐行人民的立場,做出了科學的理論準備。
人民立場的理論邏輯還要回答人民與理論創新的關系。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非常重要,也非常復雜。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方面就是黨的理論創新始終是遵循著人民立場的邏輯推進,就是黨的理論創新圍繞著人民立場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核心內容就是要解決黨如何定位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還要回答在這一歷史進程中如何實現人民利益訴求。人民立場的理論邏輯反映了中國共產黨理論創新的方向和實質,理論上要解決的問題核心離不開人民,就是不斷回答“黨與人民”的關系、人民在黨的任務中發揮的作用、黨如何實現人民的要求等一系列問題。正是緊緊抓住人民立場這一理論創新的核心,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才會不斷地突破和發展。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的偉大實踐的載體。從實踐角度出發,人民立場首先表現為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推進的偉大實踐的載體。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堅守人民主體的實踐立場,認為人民為主體的實踐關乎其黨的事業興衰和人民福祉。“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人民積極性,始終是我們黨立于不敗之地的強大根基。”[4]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一再明示,黨無論遇到多大挫折,有人民支撐就不會崩塌,黨無論遭遇多大艱難,有人民扶持就不會跌倒。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推進偉大實踐的客體。在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實踐史中,人民不僅是實踐的主體,也是實踐的客體,即中國共產黨的實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仍然在于人民,人民是實踐成果的享有者。中國共產黨推進偉大的實踐最主要的和最核心的內涵是實現人民需要的實踐,人民享有實踐的成果是中國共產黨的實踐邏輯的關鍵立場所在。中國共產黨的實踐是遵照人民的意愿推進的,是完全為了人民利益的偉大實踐。鄧小平高度肯定了實現人民利益對于黨的關鍵作用,“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廣大人民擁護的事情,不論前進的道路上還有多少困難,一定會得到成功”。[5]。滿足人民利益需要的實踐是最能看出一個政黨的根本立場和真實本色,縱觀中國共產黨百年的歷史,不難看出,一切為了實現人民利益成為中國共產黨偉大實踐最鮮亮的底色。
人民是中國共產黨實踐的推動力。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奮斗的百年歷史所進行的實踐成就證明了黨的領導的正確性和科學性,而人民的參與和支持又恰恰是將黨的事業推向前進的根本實踐動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6]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在艱苦卓絕的實踐中不斷突破,關鍵在于能夠堅持人民是實踐的推動力。堅持人民是實踐的動力也是中國共產黨的實踐邏輯的根本立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實踐為什么會持續推進并不斷取得勝利,從根本上說,就是基于人民是實踐的推動力。時至今日,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同樣充分發展起來的前提下,中國共產黨在未來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征程中一定會越發充滿生機活力,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更大更高的成就。
從縱向來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是中國強盛歷史主線的延續。從中國的歷史發展主線來看,在中國共產黨產生前,強盛和領先于世界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顯著趨勢,這一趨勢已經深深地鐫刻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但是鴉片戰爭改變了中國強盛和領先歷史發展軌跡,而且這一衰落趨勢在近代長期得不到改變,人民長期處于極度惡劣的生存狀態的問題得不到解決。人民歷史地選擇了中國共產黨,而中國共產黨歷史地推動了中國的發展和進步。從歷史邏輯的視角而言,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黨實現人民歷史訴求的歷史進程。“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7]中國共產黨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大勢,接續了中國強盛歷史發展的軌跡。這一趨勢歷經百年不僅得到了科學的驗證,而且宣示著未來這一歷史趨勢也仍將繼續下去。
從橫向來看,是世界社會主義歷史邏輯的延續。從社會主義歷史發展來看,如何回答社會主義歷史趨勢的必然性問題始終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一個關鍵問題。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無論從革命意義還是制度意義上,推進了社會主義的發展,社會主義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歷史局面,從根本來說,就在于中國共產黨與人民充分融合為一體,黨始終能夠代表人民并從人民身上獲取不竭的動力。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堅持人民立場的歷史邏輯,從政黨人民立場的高度深刻回答了社會主義的前途和命運問題。從世界歷史邏輯來看,中國共產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歷史成就印證了黨和人民關系定位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從而解答了社會主義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問題,也揭示了社會主義保持生機活力的奧秘。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沒有動搖過的價值遵循,反映出中國共產黨堅定遵循的人民立場的核心價值理念。中國共產黨的人民立場的價值理念涉及到的是黨的自身定位問題,其實質就是黨和人民關系的范疇,主要包含價值基礎、價值追求和價值標準幾個方面。
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基礎反映的是中國共產黨為了誰、依靠誰、來源于誰的基本面。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所表現出的始終如一的價值基礎。中國共產黨對于人民的最大價值在于代表人民的利益并且能夠有效地組織人民進行實現自己利益的偉大實踐。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的價值首先是與人民實踐聯系起來的,脫離了人民實踐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就是無根之萍、無源之水。黨和人民是一體的緊密價值聯系,不僅僅體現在人民是根,是源,更在于中國共產黨本身也是人民的一部分。黨的奮斗目標,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黨只能以人民作為自己的價值基礎。“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8]從這段論述不難看出,人民在完全意義上構成了中國共產黨的價值基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始終突出人民在歷史中的價值基礎地位,這是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成功的基本價值邏輯所在,即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人民的價值基礎地位。
中國共產黨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政黨。中國共產黨是在中國誕生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其自成立起就與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這就決定了黨的歷史使命必然要與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同向而行。中國共產黨接續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的價值追求。中國人民對強大卓越的追求從來沒有停止過。從歷史邏輯而言,不是黨成立之后才有了民族復興的價值追求,而是因為人民的價值追求催生了黨的成立。黨成立的最高價值,就是實現人民的價值追求,這也是人民選擇了黨的價值根源,也是黨贏得人民擁護的價值根源。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是在完全意義上與中國人民的價值追求的有機統一。人民幸福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始終如一的價值追求。“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9]幸福不能抽象化,必須要具體于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追求之中,為人民謀幸福的價值追求決定了黨的發展方向,也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作為實現幸福的承載者,不能局限于以往和當下的百年歷史,還必須著眼于未來的長期的價值追求。從中國共產黨價值追求的百年歷史來看,無論國情發生怎樣的改變,黨為了人民實現價值追求的初衷是始終如一的。嚴格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的價值目標正在一步步的實現。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不是定位于自身,而是定位于人民身上,這是中國共產黨一個非常鮮明的不同于任何資產階級政黨的價值追求特點。
對于價值標準問題,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是非常清晰而明確的,那就是始終堅持人民中心的評價標準,人民始終是中國共產黨的最終評價者。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把人民看作黨領導和執政效果的“閱卷人”。那么評分標準是什么?就是人民滿意標準。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階段都高度肯定了“人民滿意”這一價值評價標準,形成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評價理念。人民的全面發展程度是評價中國共產黨的重要評價標準。黨的力量來自人民,人民的力量來自于科學的實踐,在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進程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偉大實踐提升了人民的面貌。而人民的全面發展更帶有根本意義,直接促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從這個意義上,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評價,實質上是對自身和黨的雙重評價,因為人民全面發展的實現是和黨的領導是良性互動的。鄧小平指出:“人民群眾的覺悟性、積極性、創造性愈是發展,工人階級的事業就愈是發展。”[10]運用人民的全面發展指標作為評價中國共產黨的重要尺度,充分尊重了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立場。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是立足于實踐基礎上的,無論是黨的建設還是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都脫離不了實踐的范疇。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最為驕傲的成就恰恰來源于成功的實踐,百年的歷史就是百年為人民的正確的科學的實踐史,凝練和積累了大量的反映堅持人民立場的成功經驗和好的做法。
中國共產黨因人民而生,“為人民”的初心是黨不斷成長的動因。黨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恰恰在于黨始終堅守“為人民”的初心,并且為之奮斗不止。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總結了一個基本道理:能否堅守“為人民”的初心直接關乎黨的生死存亡。當黨始終堅守“為人民”的初心不變時,黨領導的事業就會戰無不勝。習近平總書記用一句非常形象的論述進行了深刻的總結,“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11]黨堅守“為人民”的初心不改,關鍵是要把人民看作是黨的事業的根基。百年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始終如一堅守“為人民”的初心,強調將人民群眾的愿望作為前進的動力,將人民群眾滿意度作為評價標準。堅守“為人民”的初心,就是要承認和尊重人民是黨的事業的價值主體,還要明確人民的需要是黨的價值目的所在。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內在價值邏輯,其內在地包含了黨的價值基礎和價值追求以及價值標準。堅守“為人民”的初心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根基所在,也是將來走向勝利的最大依仗。
如何保證黨自身的先進性,肩負領導中國人民創造輝煌的歷史使命,就成了中國共產黨推進自身發展的關鍵問題。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實踐證明,自我革命是保證黨的先進性的有效途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不斷推進自我革命,而且能夠在自我革命進程中取得不斷的突破。答案的關鍵就在于中國共產黨是以人民為準繩不斷推進自我革命。一方面,更好地實現人民的追求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動力。中國共產黨百年偉大歷史,之所以能夠直面各種挑戰,成功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現實要求,關鍵在于做到自我革命。只有黨真正做到并且完成自我革命,黨才能真正應對各種考驗,才能成為民族和人民事業的堅強領導。另一方面,人民的經驗和建議是黨自我革命的源泉。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堅持以人民為導向,讓人民作為黨自我革命的思想和行動的遵循。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同樣總結了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那就是,人民經驗的總結和提煉是黨自我革命的準繩和遵循。“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12]這段論述揭示出,人民群眾在歷史關鍵時期的關鍵建議和經驗,直接推動了黨的自我革命。人民認同的黨就堅持和發展,人民反對的黨就改進和完善。人民是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的起因,也是黨自我革命的結果,更是黨自我革命的價值評判。可以說,人民是黨自我革命其所秉持的價值密碼。
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與人民的愿望緊密融合,人民的地位一步步提高,人民的福祉一步步提升。中國共產黨客觀分析國情,科學制定目標規劃,百年間在一步步發展壯大的同時,也在一步步地實現人民的各種愿望。“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13]不難看出,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立場,不是停留在口號上,而是在具體的發展規劃中務實地漸進地逐步地實現人民的愿望和目標,這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一個鮮明的特點。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制定的目標,不是虛無縹緲的“畫大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放空炮”,而是讓人民的愿望能夠實實在在地看得著摸得到。黨總是根據所處的歷史國情,科學制定革命建設路線,一步步地實現人民的愿望要求。從理論而言,中國共產黨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國情出發,科學制定各個階段性規劃;從實踐而言,中國共產黨階段性地穩步實現既定目標,以一個個毋容置疑的鮮活成就向人民匯報成果。階段性漸進式地實現人民的愿望是黨百年歷史成功經驗的總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歷史背景下,我們黨又制定了一個個的發展規劃,也同樣堅持了階段性漸進性的發展原則,可以想見,成功是必然的,勝利是一定的。
黨是領導力量,黨之所以有力量,在于人民的自覺能動性。這段論述揭示的是中國共產黨百年長盛不衰的深層次原因。一方面,在理論上,堅持人民導向的理論邏輯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理論邏輯的高度凝練和概括,具體表現就是中國共產黨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的自覺性,并以人民立場為主線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人民導向的理論邏輯從理論的角度回答了黨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闡釋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成功奧秘。“不是靠著某個人或某些人來完成,而是要求包含社會絕大數人的人民群眾與黨的領導形成一個合力來實現。”[14]中國共產黨的成功在理論上表現為充分認識人民群眾自覺性的調動和發揮,并且深刻回答人民在黨的發展中所處的地位和發揮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實踐上,堅持人民導向是中國共產黨能夠發揮人民自覺性的基本主張。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歷史的發展是以實踐為基礎的,但是,馬克思主義所主張的實踐從不是簡單地將實踐定義為某個人或者某個政黨的實踐,而是站在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上將實踐定位于人民的實踐,認為只有立足于人民的自覺的實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實踐。充分發揮人民自覺性的實踐邏輯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邏輯,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與中國共產黨人民觀相結合的鮮明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