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淑淵
(韓國東亞大學,韓國 釜山 49315)
中國住房家居業整體櫥柜行業的發展,調查分析數據表明20世紀80年代中國居民家庭對整體櫥柜的市場需求量每年只有萬套左右,21世紀20年代有80%以上家庭廚房配備了櫥柜。整體櫥柜行業的發展取決于三個方面:一、人們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二、整體櫥柜在裝修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三、人們的消費裝修觀念改變。在生產技術水平相當、生產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產品如何打造差異化,特別是對人機交互理論的深入探究,來加強整體櫥柜人性化的設計,如何實現用戶良好操作體驗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將整體櫥柜作為理論運用的載體加以研究分析,通過實用性目標和用戶體驗目標來實現人與物的交互價值。實用性目標是為了滿足特定的功能性標準,用戶在使用整體櫥柜時,最基礎的目標是尋求產品的易操作性、易學性和易記,強調工作的有效性、行為的安全性和產品的通用性。用戶體驗目標是用戶在尋求產品更深層次的意境,飲食的藝術、對于美的追求及其他情感精神上的滿足,從情感的角度來評價產品、提高生活品質。
研究問題:通過對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調查,得出消費者對整體櫥柜使用的偏好。設計師可以根據消費者的使用偏好對整體櫥柜進行優化設計。
研究問題1:消費者使用整體櫥柜時有哪方面的需求;
研究問題2:通過對用戶的實踐需求分析出現實操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設計方向。
人機交互理論是建立在人的知覺、記憶、思維、知識表征、語言理解、認知與情感情緒等認知心理學原理的基礎之上。從用戶角度來說,人機交互理論的應用價值是通過了解目標用戶和他們的期望,了解用戶在使用產品時行為、心理特點等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對它們進行增強,以此實現產品的易用性和用戶操作的有效性。
分析國內整體櫥柜的設計現狀,多是模仿市場暢銷的品牌產品,缺乏原創性或犧牲應用價值。設計尺寸通常在使用過程無法滿足用戶期望。友好的交互設計可以贏得用戶的喜歡和信賴,能建立并鞏固用戶和產品之間的感情。在生產技術水平相當、生產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滿足用戶更高滿滿意度、擁有更簡單的用戶操作手冊和更安全的產品,實現用戶良好操作體驗成為迫切的需求。
Q方法論由英國心理、物理學家William Stephenson于1935年提出岀,在美國得到迅速發展。由于Q方法論強調主觀性,如人類的感覺、觀點、意見、信仰、偏好等,在測試中測試的組織者不會事先建構概念或理論以幫助被測者理解,完全讓被測者根據自己的理解表述觀點。通過研究樣本之間的分值差異,即變量(如意見或重要性)和Q陳述之間的關系,科學處理主觀感知。這種科學的評判標準廣泛應用于對個人主觀意見上的精確和深入研究。本文通過Q方法論針對整體櫥柜使用者的客觀意見調研,可以得出消費者喜好偏向為設計師提供更準確的設計方向。
3.2.1 選擇Q人數設計Q樣本
Q人數是收集研究項目的集合,與統一的概念相同,這是一種文化中共享的意見的總和。Q樣本也意味著從Q人口中提取的項目。首先進行文獻查閱研究,其次收集消費者使用過程中在整體櫥柜選擇上需要面臨的困惑,篩選出50個普遍關注的問題。
之后與相關設計人員進行第二次討論,針對設計需求的功能、形式、色彩、用戶習慣、空間利用率、細節材質以及拓展需求等模塊選出具有代表性的33項目作為Q樣本陳述。
3.2.2 選擇P樣本
本研究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廣泛性和包容性,針對全國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進行調研,受訪者包含各行業人員如:會計、教師、學生、退休人員等組成P樣本。共發放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40份,問卷有效率為100%,P樣本人數40人。
有效問卷受訪者特征構成:1、性別,男性23人(57.5%),女 性12人(42.5%);2、 年 齡,20-29歲10人(25%),30-39歲16人,占比(40%),40歲及以上14人(35%);3、櫥柜使用操作時長,10年以下19人(47.5%)11-15年7人(17.5%)15年以上14人(35%)。
3.2.3 Q分類
Q分類是指每個被選為P樣本的人在閱讀Q項目調研問題后,對該問題做出主觀的排列歸類。我們對33個Q項目以認可程度的高低從左至右按分值-4到4進行Q分布(Q distribution),其中-4有兩個分區,-3有三個分區,-2有兩個分區,-1有5個分區,0有5個分區,2有四個分區,3有三個分區,4有2個分區(表1)。當我們確認了Q樣本與P集合后,接下來的工作就在于請接受邀請的受訪者做Q排列。

表1 Q分類等級卡片數
3.2.4 數據處理和分析方法
選擇P樣本完成后,收集的數據從1分到9分開始分配。并根據Q項目對應的位置給出分數,然后通過QUANL PC程序進行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研究的順序和內容如下:
步驟1:選擇Q樣本。(1)確定研究內容并通過文獻研究,走訪調查收集50個觀點;(2)選擇Q樣本33個問題,作為Q1-33樣本陳述進行問卷調查。
步驟2:P樣本抽取。將33個Q樣本發給選定的調研對象,共計40人,保證樣本主體的廣泛性和包容性。
步驟3:Q分類。進行Q排序并按照分值進行分類。
步驟4:整理和分析。通過QUANL PC程序給數據進行編碼,之后分析收集。
對整體櫥柜使用者進行調查,發現四種不同類型的因素,根據意識狀態,每一種都類型都解釋了各自的特征。第一個種類型是“高端服務型”type1,第二種類型是“時尚型”type2,第三種類型是“經濟適用型”type3,第四種是“實用靈活型”type4。
每種類型的<UNK>值為15.8801,8.1743,2.9209和2.2174,其解釋變量為0.3970,0.2044,0.0730,0.0554,累計比率為0.3970,0.6014,0.6744和 0.7298(表2)。

表2 各類型的特征值和方差之比
此外,表3表示因子之間的相關性,這意味著值越高,相關性越深,因子越接近0,獨立關系越多。在類型相關系數中,第一種類型和第四種類型相關性較高,其數值為0.593。而第二和第四的相關性較低,數值為0.123。

表3 類型之間的相關系數
按類型和因素的分布和因子權重分類得出:TYPE1(N=18),TYPE2(N=14),TYPE3(N=5),TYPE4(N=3),即40份有效問卷中type1=18人(45%),type2=14人(35%),type=5人(12.5%),type4=3人(7.5%)。
4.2.1 第一種類型:高端服務型
通過分析得出第一類型屬于高端服務型。該類型用戶首先考慮到的是櫥柜的功能和安全這兩項重要條件的得分最高,其次在售后和環保方面也非常注重得分也很高。通過對該類型的分析得出,用戶對櫥柜的價格和功能模塊化的配置要求不高,但是非常注重售后服務。針對這類用戶,可以在售后方面進行服務的跟蹤。
在相反的項目陳述中Q項目標準評分數低于-1。消費者在對櫥柜柜門、臺面等要求不高,同時對隱形拉手的設置非常不喜歡,這些設計使消費者在操作過程中操作非常不便。
4.2.2 第二種類型:時尚適用型type2
第二類分析得出消費者對柜門的材料要求較高,特別是對門板的耐磨性和易清潔程度的訴求最為鮮明。此外在滿足此基礎上消費者才考慮價格和售后服務。從負面得分上我們可以看出該類型消費者對櫥柜的安全性和水槽的功能布局要求不高,對于此類型用戶設計師可以把櫥柜的臺面設計作為重點,因為這個是該類型消費者的重點關注問題。
4.2.3 第三種類型:經濟適用型
第三類是現實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消費類型,這類消費者非常關注櫥柜的功能、安全、價格等因素,在此基礎上會考慮櫥柜的整體尺寸防火等安全指標。
通過得分最低的幾個項目我們也可以得出該類型的消費者對櫥柜的色彩造型等因素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這些不是他們關注的因素。針對這類用戶,設計師可以在滿足積極項目的基礎上做出創新性的設計,來提高市場競爭力。
4.2.4 第四種類型:實用靈活型
第四類是經濟適用靈活型,因為該類型用戶對櫥柜的空間利用有所關注。這類用戶喜歡大的空間,因為大的櫥柜空間可以讓消費者自由地安排物品擺放,有很多靈活性。設計師應該關注的是空間拓展的靈活組合配件的設計。但是這類用戶對現代化的設計有所排斥,特別是涉及到的升降和液晶屏的安裝很不友好。設計師針對此類用戶就不要在櫥柜上安排太多的電子設備。
4.2.5 對所有類型的意見一致
研究中分析的四種類型顯示了每個特征,但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喜歡在櫥柜上設計隱形拉手。而櫥柜功能、價格、尺寸才是所有消費者關注的重點,這表明設計師在櫥柜的設計中要重點關注消費者喜歡和不喜歡的設計方向,這樣才能設計出更多消費者所喜歡的產品。
4.2.6 Q項目以外的評論
對設計專業人員還可以對Q33問卷之外的問題進行詢問,征集整體櫥柜設計發展的意見。消費者在滿足基本功能的情況下,或許會有個別的要求,如:櫥柜內部空間可否設計成自由組裝類型,用戶可否根據需求自行調整臺面,操作臺面的燈光設計是否重要,櫥柜設計可以多安排隱形插孔方便擴充其他電器的使用,在服務方面能否提供產品折舊換新的服務等,這些都為我們設計櫥柜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方向。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通過應用Q方法來確定文創產品的個性構面認知。研究的受訪者是各行各業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數據涵蓋面比較廣對設計師提供了重要的幫助。通過文獻調查和深入訪談羅列33個問題,做出Q方法問卷,并對用戶需求進行詳細分析。
本文以人機交互理論為基礎,對整體櫥柜加以研究。分析提出用戶對產品細節的需求,設計人員可以根據該信息或行為方式進行總結,為用戶的行為需求提供高質量、科學合理的用戶體驗服務,爭取在每次新技術應用革新中,優化整體櫥柜與用戶操作行為,有效地提升生活品質的目標。只有對用戶喜好有準確的把握才能設計出更有市場競爭力的整體櫥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