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昭琪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統計學院,北京 100029)
統計學方法作為一種應用型工具,其知識內容較為抽象,是多門學科的結合體,在當前經濟社會中得到廣泛應用。在經濟分析與預測中,主要采用抽樣調查、時間序列、多元統計等方式,尤其是多元統計分析,還可分為聚類分析、判別分析與主成分分析等內容,適用于多種宏觀經濟的分析與預測,對國民經濟穩步發展有推動作用及指導意義。
此種方法并非全面的調查,而是在全體對象中隨機抽取部分進行調查,通過研究抽到的個體,從而推斷整體的情況。此種方法的優勢在于經濟性強、效率高,且適用范圍廣、準確可靠。但是,在此類調查中難免存在偏差,從抽樣和登記兩方面體現出來。在經濟分析中,該方法主要用于個體調查,例如,我國每隔10年開展一次人口普查工作,在10年內每年進行人口抽查,調查范圍為1%的人口。再如,針對某項新政策在某地企業的實施效果進行調查,便可采用抽樣法,隨機抽取部分企業中的部分高管人員,通過調研訪談法獲取較為準確的信息,以分層抽樣的方式了解新政策的實施效果[1]。
在該項分析中,將各項變量根據時間序列的方式結合起來,如若變量的實際值具有連續性,如年月日等,則稱為連續序列;如若變量非連續,則為離散型時間序列。在實際分析中,一般為動態分析,以部分數值為基礎,確保數列內的各項指標可比,選擇相同時間間隔下的某指標數值構成序列,進行分析與判斷。在必要的情況下,也可根據實際研究目標,采用多樣化時間間隔,當前應用較為頻繁的是指標法、數據法、模型法,特別是模型法在信息時代下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展,出現自回歸、移動平均等多種模型。在經濟分析中,時間序列可將某項指標與時間的變化關系體現出來。如若能夠在上述數值總結出規律,便可構建方程與模型,對后續時間節點值進行預測,達到經濟預測的目標。此類指標可為價格、利率、股票指數、消費物價等等[2]。例如,通過對GDP時間序列的分析,可探究經濟變化態勢,由此預測國內經濟變化情況,判斷是衰退、停滯或者發展,如圖1所示。再如,針對每月失業率開展時間序列分析,可縱向對比各個年份的失業情況,了解失業為周期性或者摩擦性。根據分析結果,對癥下藥,由政府采取相應的調整措施,使經濟總量得到有效調節[3]。

圖1 GDP的時間序列
該方法主要分為聚類、判別、主成分分析等多種方式,主要的內容為:聚類分析,在正式分析前,根據相似性對變量分類整合,最后分析處理的方式。此法無需事先給定分類標準,可從樣本數據出發,實現自動化分類。在聚類法應用中,可先分析圖形,再實現自動分類。在類型方面包括層次型,即合并、分解與樹狀圖的總稱,還包括非層次型,即譜聚類、劃分聚類,該方法當前在各類統計分析軟件包中普遍應用[4];判別分析,主要機理是將分析對象構造成多個函數,通過判斷函數相關待定系數確定指標,進而明確某一成分的類型。此類函數大多為線性判別、典則判別兩種類型。前者為多元正態分布,應構建訓練樣品,及已知分類與各項指標觀察值的樣品;后者為線性組合,通過構建少量典則變量對比各類間的關系;主成分分析,主要借助數學方式對變量進行降維,此法不但可降低分析難度,還可將原有變量變為新變量,且新變量間相互獨立,可單獨計算與統計。在實際應用中,無需對外在條件事先設定,可將參數誤差降到最低。此外,無需尋找過多變量,可重點對某幾個變量分析,在分類確定下,根據某研究對象的特征值對歸屬問題進行明確。
數據可對事物現狀與關系進行描繪,在實際描述中,應對統計數據進行靈活運用。在經濟分析中,數據采集速度與準確度對分析結果具有直接影響。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數據統計水平相對較低,統計數據量較少,使數據整合難度提高。近年來,我國經濟建設速度加快,活動次數增加,各類數據呈現出繁瑣雜亂的特點,在數據采集和整理方面的難度較大,在多項客觀因素阻礙下,很容易導致經濟指標虛假,進而影響統計數據的應用價值。在經濟學中,統計分析法的價值不容小覷,主要目標是簡化現有的復雜經濟學問題,可通過數學模型的方式,使經濟學問題得到有效處理。但是,當前部分經濟分析師在實際工作中,采用統計分析的方式解決該領域的全部問題,此舉不夠科學。同時,因分析人員對統計分析法的掌握不完全,致使經濟問題解決時盲目隨意,阻礙工作效率提升。總體來看,上述情況的產生均與工作者對統計分析法缺乏正確認識相關,導致其在經濟學中的應用價值降低[5]。
在宏觀經濟分析中,聚類分析的用途十分廣泛,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同時,還可用于自然災害預報中,如洪水、暴雨、地震等等。與其他統計法相比,聚類分析的效果要相對更為準,且以圖表形式展現,更加直觀明確的展現數據變化過程。該方法可用于某省居民生活品質分析中,通過歸納、整理與分析等方式來實現。首先,將該省居民狀態繪制為一個圖標,將食品煙酒、衣著、生活用品與服務、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醫療保健等多種與居民生活消費相關的可變數據在圖標中顯示出來,再將調查的數據代入其中,對可變數據整理后簡化,以圖表形式展現出來。經過整理后,通過聚類分析法將相關樣本分類,通過多個類別統計分析,直觀形象的展現居民生活水平,便于國家宏觀經濟中居民生活水平調控,使居民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提升,如下圖2所示[6]。

圖2 某省城市居民生活消費占比圖
該法主要采用判斷式分析,適用于醫學、氣象預報等多領域,屬于多元統計法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具有應用如下。在氣象預報應用中,可通過提供多種已知樣本,如晴天、雨天、霧霾天等等,由多種天氣整合成的樣本作為總體函數,根據氣象臺偵察的多項數據綜合分析,對應放入已知樣本中,選擇最佳樣本作為待探究的未知函數。在判定分析中,可將全部天氣狀態整理出來,根據氣象觀測顯示的風力狀況,云層厚度等不確定因素,預測未來幾日天氣狀況,為未來生活與出行提供更多便利[7]。天氣判斷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不但為人們生活提供諸多便利,還可改善生活質量;在醫學領域應用中,以呼吸內科為例,對該法的具體應用進行解釋。如若某患者的肺部出現陰影,成因可能為肺癌、乙肝、肺結核等等。在未知具體癥狀的情況下,可采用判別分析的方法,將多項可能含有該癥狀的病癥匯總為一個函數,再通過患病情況,對患者是否咳嗽、發燒、體重減輕等情況進行探究,將患者狀態看成可變量,進而判斷究竟是何種肺部疾病,并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通過上述判別,可提高醫療問題的解決速度,使患者可以在最佳時間段內治療,延長生命,促進我國醫療事業發展[8]。
在經濟學分析中,各項經濟指標與要素數量較多,且各項指標間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導致個別指標數據重復,可通過主成分分析方式進行“降維”處理,對主要數據提煉整合,使統計分析得以簡化。例如,在經濟效益評價中,為使效益更加清楚明了,勢必要對相關數據實施統計分析。但是,因指標重疊使體系內部指標數量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評價難度。通過主成分分析法的應用,使體系內的多項指標被“降維”,對重復指標優化重組,有效避免數據疊加,使經濟評價結果更加客觀可靠[9]。
為了客觀清楚的分析經濟規律,應針對經濟變動形式構建計量模型。該法主要通過計量模型分析經濟發展態勢,應用較為頻繁的是數字方程,對模型中變量間的關系進行梳理,通過對經濟計量進行預測,對經濟發展態勢判定分析,并對經濟問題進行全面探究。例如,在通貨膨脹中作為的判定指標的最明顯特征便是物價上漲,可將已經上漲的物價根據因變量統計分析,以此為基礎探究物價上漲的成因。通過因素結合構建多元回歸方程,通過經濟模型將整個通貨膨脹率體現出來,并使膨脹原因以更加系統的方式得以體現[10]。
綜上所述,當今時代下,將統計分析法引入其中,使其效能得以充分發揮,在多個領域制定科學的發展方案,對實際項目中的經濟效益全面分析,靈活運用抽樣調查法、時間序列分析、多元統計法等方式解決實際問題,使統計分析工作更加全面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