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韓雪峰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是黨的十九大總結實踐經驗、順應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提出的重大課題,是著眼于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提出來的,是新時代黨的建設必須努力達到的要求。”[1]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是新時代黨建總要求的重要內容,也是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的目標要求。高校黨的建設工作不僅關系著新一代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更關乎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長遠發展。只有深刻理解提升新時代高校黨的建設質量的新要求,準確把握新問題,堅決貫徹新思路,不斷完善新路徑,才能把社會主義大學的優勢有效轉化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能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領導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實現了快速持續發展,取得全面進步,黨對高等教育事業的領導進一步強化,黨管方向、黨管發展、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工作深入落實,高等教育已經成為我們黨領導下的堅強陣地。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完善,提出全面發展的人才觀,把勞動教育納入其中,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建設教育強國的戰略地位進一步突出,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堅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策略,以教育現代化來支撐和保障國家現代化。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進一步清晰,強調教育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真正做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2]。強調要扎根中國大地實際辦教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辦教育,堅定中國特色教育發展道路自信,實現教育服務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的使命擔當。堅持以改革促進教育科學發展的協調機制進一步完善,并把教育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分,強調教育發展的持續動力是改革,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是教師。習近平總書記用“九個堅持”闡述了高等教育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形成了完整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體系,標志著我們黨對新時代教育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3]。
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高等教育水平。高校只有貫徹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不斷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才能完成黨中央提出的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任務,才能為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高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各項教育教學工作中,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不斷創新和發展中國特色高等教育事業。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黨對高等教育的領導,堅持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使之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這些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講話精神,從新時代我們黨的建設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全局高度,深刻回答了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發展目標、發展舉措等重大戰略問題,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體系,是我國高等教育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高校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高等教育理論,堅持學、思、悟、行、效相統一,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擔當作為,推動高等教育不斷邁上新臺階。新時代為高校黨的建設提出了新要求,也為高校新發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激發了高校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中的使命和擔當,激發了高校全面深化教育供給側改革的動力,也激勵著高校不斷向世界一流大學奮勇前進。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黨的領導在各個行業各個領域全覆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基層黨組織延伸,進而不斷提高新時代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全面推進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和紀律五大建設,并強調要不斷完善黨的制度建設,確保我們黨永葆先進性,始終走在新時代發展的前列,始終成為社會主義建設堅強的領導核心。在黨的各項建設中,政治建設決定發展方向,是黨的建設的根本遵循、首要任務。我們要堅持尊崇黨章,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貫徹落實黨的民主集中制,把黨內政治生活更加嚴肅起來,通過政治理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政治覺悟、政治定力、政治能力,永葆政治本色。思想建設保障立根鑄魂,我們要堅定共產黨人理想信念,時刻把黨的宗旨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兩學一做”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持續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成果,用黨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強化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立志服務人民,為黨的事業不懈奮斗。黨中央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制定并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嚴肅持久整治“四風”問題,先后開展了“黨的群眾路線”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強化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和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健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堅決懲治腐敗,加大巡視力度,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斷強化監督執紀的追責問責。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強調,統戰工作要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最根本的是要堅持黨的領導,必須掌握規律、堅持原則、講究方法,特別提出黨外知識分子工作是統一戰線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強調,要從鞏固黨的執政群眾基礎的政治高度,以突出群團組織的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入手,以自我革新的勇氣,轉變觀念,改進作風,不斷提高群團工作水平。這些中央會議精神和要求,也為我們高校黨建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對照中央提出的要求,部分高校黨委的政治站位還不夠高,推進全局性的復雜工作統籌協調不夠到位,學校領導班子以上率下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深入基層指導工作不夠經常、不夠有效。部分高校黨委只是單純地從黨的建設涉及的具體工作來看待黨的建設的意義,沒能將其全面提升到黨的事業興衰、民族發展的層面去看待,沒能有效地將理論自信轉化為政治自信,導致沒能把黨的領導充分貫穿于全面從嚴治校治教的全過程。部分高校黨委在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保落實”的作用中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針對具體抓什么、怎么抓的有效舉措不足,存在只靠原則性的要求和黨員的自覺擔當來踐行黨建工作的問題。
部分高校黨委在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頭腦、鞏固思想、指導實踐的核心作用及緊迫性的認識上還存在不足,對持續強化政治理論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自律自覺性還不夠。部分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形式主義、實用主義、拿來主義等現象,學習還停留在較淺層面,缺少入腦入心的行動表現,缺乏“緊”和“鉆”的勁頭,還存在學淺悟薄、淺嘗輒止、學思脫節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法導致在實際工作中應用馬克思主義思想、立場、觀點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必然導致部分高校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缺乏理論根基。部分高校領導干部對宣傳思想和意識形態工作的認識不充分、重視程度不足、政治鑒別力不強,把關責任落實不夠到位。部分高校的師德師風建設還存在隱患和風險點,宣傳思想工作貼近群眾、深入群眾不夠,對師生員工關心的國家政策、學校動態、身邊先進人物和典型事例等宣傳報道不充分、不深入。
部分高校黨委尚存在重學術成果輕教學基礎、重大學排名輕內涵建設、重結果評價輕過程管理現象,對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理解得不深不透。部分高校在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等方面缺乏協調推進機制,資源分配不平衡、績效考核走形式、職稱評聘唯論文等問題依然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廣大教職員工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在部分高?;鶎釉合祵用妫h政聯席會、黨委會的議事決策規則不夠規范,在院系中層干部建設、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學術研究與成果轉化、人才培養質量等重大事項上,基層院系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發揮得不夠充分。在部分高校黨支部層面,政治功能不夠突出,組織力不夠強,在人才引進、職稱評定上把好政治關、師德關的發揮作用機制還有待進一步落實。
部分高校對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意識的教育力度不夠,部分領導干部對履行全面從嚴治黨“一崗雙責”理解不深不透,主體責任意識不夠自覺。全面從嚴治黨責任由校黨委向二級黨總支,二級黨總支再向黨支部延伸不到位,對于普通黨員和群眾的紀律教育開展不經常、警示教育力度不夠,還存在“冷熱不均、上下不同”的問題,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在部分高校黨建工作中出現雖然思想認識高度夠,但是方法不多、措施不強、效果不佳的情況。主體責任和督促監督責任落實不到位,建立責任清單不清晰,追責問責缺乏力度,導致在部分高校基層黨建工作中出現不想做、不愿做、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
要想從根本上抓住新的歷史時期黨建核心要義,就必須從政治高度上對黨的建設進行把握和審視。高校作為傳播思想、培養技能的主要陣地,必須在更為深層次的領域,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堅決落實好黨對高等教育的全面領導,將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在各項具體事務當中。黨交給高等學校最核心的任務,就是通過高等教育的全方位培養,為社會主義建設發展以及民族偉大復興輸送更多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并將思想政治教育中最為核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根植于學生思想深處,引導其向社會主義方向生長、繁茂,這樣才能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優勢轉化為推動黨的發展、國家發展、民族發展的有效動力。
黨的發展歷程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才能贏得革命的勝利,才能推動社會主義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才能保證我們黨不斷通過自我革命永葆先進性、純潔性。而高校黨的建設守正創新的核心就是對“四個自信”的堅定,對教書育人初心的堅守,對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的堅持。要以新理念和新思路來解決好高等教育在新時代發展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問題,堅持高校黨的建設工作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將二者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形成推動發展的合力,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大學在組織、制度上的優勢,凝聚力量、創新進取,辦好讓黨滿意、讓社會滿意、讓師生滿意的高等教育。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我黨在艱苦卓絕革命和改革建設中積累的重要法寶,是黨性錘煉的“大熔爐”,是凝聚力量的“融合劑”,是排除萬難的“金鑰匙”,是自我革命的“過濾器”。高校黨的建設要以嚴格落實黨內各項制度為基礎,通過主題黨日等各項工作活動的開展,推動黨建制度的落實,特別是要強化“三會一課”制度,充分發揮其在黨的建設中思想引領和教育引導的功能。只有堅持黨內生活的制度化、嚴肅化、標準化,才能避免黨建活動形式化、隨意化、平淡化,從而才能更為有效地把廣大師生團結凝聚起來。
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的成果是對黨的建設質量的最終考評,我們要將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在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不斷推動高?!半p一流”建設水平,真正實現有內涵、有深度的高質量發展。高校提高黨建質量的根本,就是要把抓好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作為辦學治校的根本遵循,把黨的教育方針、教育政策、教育理念貫穿在教育的每個環節、每個階段,扎扎實實地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將黨的建設工作碩果轉化為科技研究、人才教育、文化傳承創新以及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同時在高等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偉大實踐中檢驗高校黨建的質量。
高校各級黨組織要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堅持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堅決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排在前面,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道路上,始終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5]。要準確把握新時代高校黨建工作的新要求,堅決貫徹落實黨對高等教育提出的方針政策,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切實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于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充分發揮高校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落實民主集中制的各項制度,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落實“一崗雙責”,層層壓實責任,牢牢掌握黨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話語權、主動權。不斷完善《高校黨組織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清單》,不斷細化《二級學院黨委會議議事規則》《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會議制度》。繼續將從嚴治黨向基層支部延伸,做實做細教職工黨支部“三必”制度,切實將職稱評聘、評獎推優時黨支部意見“必聽”,干部推薦、提任考察時黨支部書記“必談”,績效考核、師德考核時黨支部“必審”落到實處,既促進黨支部發揮重要作用,又不斷壓實黨支部書記責任。
以凝聚共識、推動發展為引領,以規范運行、踏實創新為動力,以自我凈化、自我革新為保障,持續提高高校各級黨組織的組織力。通過不斷完善組織機構、定期開展黨日活動、完善制度建設體系、突出相關保障措施等方式,著力提高各級黨組織的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建設更多的“標桿院系”“樣板支部”,以點帶面,全面引領,促進高校各級黨組織共同進步,全面過硬。發揮“將支部建立在連上”的優良傳統,結合高校學科專業特點,按照有利于發揮黨支部作用的原則,將黨支部建立在教學團隊、學生班級、學生社團等組織上。同時,不斷提高“三會一課”質量,把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工作落到實處,確保高校黨建工作根深葉茂、碩果累累。
將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各方面新舉措新成果通過制度建設固化下來,不斷完善學校各級黨組織議事決策制度,確保黨的全面領導落實落地。夯實管黨治黨責任體系,落實校黨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校紀委監督責任,抓好紀律教育,強化黨內監督,健全黨內民主,嚴肅執紀問責,深入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切實完善高校各級黨組織述職評議、考核監督、獎懲激勵機制,貫徹落實校黨委書記、院系黨總支書記和基層黨支部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工作“三級覆蓋”[6]。不斷完善黨委班子成員聯系基層黨支部、聯系青年骨干教師、聯系學生班級的“三聯系”制度。有效推動廉政建設動態風險點巡查工作機制的建立,定期開展校內政治巡查工作,實現對黨建問題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整改,將黨內監督與校內各項工作、各個環節相互融合,形成全方位的巡查體系。
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傳承和創新“雙肩挑”干部傳統,統籌做好校級和中層干部隊伍建設的整體規劃,規范干部選拔任用程序,強化干部教育學習培訓,嚴格干部日常管理監督,增強干部黨性鍛煉,不斷提高干部隊伍的政治素質、學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繼續傳承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黨的三大作風[7],激勵干部圍繞高校綜合改革和“雙一流”建設目標,齊心協力、發揮作用、破解難題、勇于擔當。通過系統培訓、多壓擔子、黨政互換、校系輪崗等舉措,強化干部的責任感、使命感,提升干部能力,改善支持干部成長的保障條件,加強對年輕后備干部的關心關愛和培養選拔。同時,要根據新時代提高高校黨建質量的實際需要,要以政治培訓和業務培訓為手段,不斷提高專兼職黨務干部的素質能力。抓好院系黨總支班子、專兼職組織員、“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這三支重點隊伍,探索實施黨務干部職務、職稱“雙線晉升”辦法,落實黨建經費保障,落實黨支部書記待遇,制定客觀合理的支部書記考核激勵制度,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運行機制,從而有效激發黨務干部工作的積極性,提高黨建工作執行力。
要牢牢守住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目標,教育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教職工黨支部要緊緊圍繞學校和本單位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在凝聚人心、服務師生、推動發展、促進和諧中的重要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到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等各項工作中去,激勵教職工黨員帶頭做好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學生黨支部要緊密圍繞學校人才培養要求和學生成長成才需求,充分發揮在黨員發展、黨員教育、服務學生、班團集體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強新形勢下的積極分子培養和黨員發展工作,將黨建與人才培養緊密結合,引導學生黨員發揮模范作用。要扎實做好黨外知識分子和各項統戰工作,領導基層群團組織加強制度建設、轉變工作作風,關心離退休教職工的思想狀況和生活狀況、做好服務工作,將黨內黨外、在職和離退休教職員工、在校生和廣大校友緊密團結起來,凝心聚力,共創事業輝煌。
加強對黨建理論研究課題的支持力度,研究黨建工作中的客觀規律,用豐富的理論成果來完善高校黨建理論體系。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在高校實踐中充分運用,實施黨建實踐創新活動立項,采取項目化的方式將黨建工作由“虛”變“實”,確保黨建和業務緊密融合,強化“黨建+教學”“黨建+人才培養”成果,最終實現“一個支部一個特色項目”。并通過開展特色主題黨日評選、黨建創新示范活動評選、微黨課大賽等方式,打造一批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的黨建活動品牌。同時,要把樹立的黨建品牌做實做細,提高影響力,充分利用各種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不斷完善黨建項目制度體系,形成用品牌形象接受監督,用品牌服務贏得師生,用品牌效應拓展工作的黨建工作新局面,激發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整體動力。
秉綱而目自張,執本而末自從。提高高校黨建質量是高校新時期發展的重要任務,是學校發展之綱,人才培養之本。必須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思想教育為核心,以強化組織力為抓手,上下聯動、多措并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新時代高校黨建質量,進而使黨的事業后繼有人,推動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