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這不僅意味著我國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更意味著中國由此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而解決新時代的新矛盾、完成新任務的關鍵在于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新時代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更是我國各項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做好大學生黨建工作,充分發揮大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挖掘大學生服務社會和服務人民的潛能,培養和發展一批政治素質高、思想品德優、專業技術過硬的大學生黨員隊伍是做好高校黨建工作的核心任務。而伴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更使大學生黨建處于開放化、信息化的工作環境之中,既給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同時也給大學生黨建工作帶來了新考驗。傳統的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與宣傳模式明顯呈現出“水土不服”的局面,而依托于融媒體的大學生黨建工作和宣傳方式則受到越來越多黨務工作者的青睞[2]。融媒體信息平臺日漸成為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獲取信息、交流互動、開展思想教育等的重要平臺。“互聯網+”時代的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需要把握融媒體發展特點,利用融媒體宣傳優勢,不斷轉變黨建工作思維方式,充分結合學生特點,將融媒體宣傳黨建工作作為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要一環。尤其是“互聯網+”時代推動了信息的快速發展,對黨的政治生活和黨的自身建設也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大學生黨建工作要與時俱進,將傳統大學生黨建工作優勢與新媒體技術優勢相結合,不斷探尋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創新發展之路,進而不斷增強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時代感。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作為載體,將廣播、電視、報紙等不同媒體進行全面整合,進而實現這些既存在不同又具有互補的全方位媒體的融合,達到“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3]45。“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做好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關鍵就在于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不僅僅是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手段和實現途徑的創新,更是思想與觀念的創新、方法與模式的創新。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黨建工作環境發生了一定的變化,這就要求黨建工作必須轉變工作理念,加強黨建工作發展的整體性規劃,完善新媒體黨建工作組織體系,推進大學生黨建工作持續開展。
首先,制定工作發展規劃。隨著融媒體時代的不斷推進,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尤其是思想工作的社會條件和環境已經呈現出新的模式,有些傳統的黨建工作做法過去有效,但應用在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中卻未必有效;過去有些不合時宜的黨建工作方法與手段,或許成為現在勢在必行的條件;一成不變的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模式過去不可逾越,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融媒體不斷滲透則需要突破。因此,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要基于融媒體的新時代背景制定網絡黨建總體規劃,將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納入到學校黨建總體規劃當中,使高校黨建工作以國家黨建的大政方針為指導,順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突出融媒體背景下的黨建工作創新要求。
其次,轉變工作理念。傳統的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開展形式比較單一,主題黨日活動也相對比較模式化,尤其是高校大學生黨的基層組織活動的開展,由于受到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課程等現實問題的影響,大學生黨建工作很難集中開展,經常性開展學習教育的時間難以保證,在組織高校學生黨員開展理論學習和黨性鍛煉上還存在一定的“短板”。“不日新者必日退”,融媒體背景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要樹立創新思維、全局思維和融合思維,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工作方式,與時俱進地開展網絡黨建工作,抓住新時代的黨建工作發展機遇,搶占網絡輿論高地[3]47。引入融媒體,轉變工作理念是強化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基礎建設的需要,是增強高校大學生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必然要求。
最后,成立大學生黨建工作小組。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從來不是零零散散,而是以點帶面。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已經從“你是你”“我是我”發展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繼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全新格局,真正實現了融為一體的黨建工作新態勢。而以點帶面、全面鋪開的關鍵在于體制和機制的突破,核心是人的融合。融媒體已經成為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最為重要的載體,對于高校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來說,需要有效利用融媒體,實現黨建工作與新媒體的結合,對黨建的工作思維、方式、管理、服務等內容進行改革創新,真正做到服務師生,積極推動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性進步。因此,各高校黨委應聯合黨委組織部、宣傳部、學工部、工會、團委等,成立大學生黨建工作小組,并在小組內吸納新媒體技術工程師,讓新媒體技術工程師參與大學生黨建工作規劃的制定,從源頭處實現新媒體與黨建工作的融合,制定制度科學、系統的新媒體黨建工作計劃。
如今的互聯網,作為便捷化的時代產物,尤其是融媒體的不斷發展,積極而有力地推動著人類進行新的傳播與創新,同時助力我們進入了全媒體時代。正可謂信息無處不在,信息無所不及,信息也無人不用。網絡信息已然成為一種生活導向,大眾獲取信息的途徑已經非常便捷和迅速,而這種網絡信息不僅能夠導致輿論環境、媒體演變和傳播方式發生改變,更能體現出“信息掌握時代命脈”的關鍵作用。當下,黨建引領促振興正如火如荼進行著,使用好融媒體,利用好融媒體,結合好融媒體,發揮好融媒體,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便能從數據上可視化、迅捷化助力黨建始終。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4]因此,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需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好網絡信息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正所謂“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應用好融媒體,能夠更加有效推動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取得倍道而進的效果[5]23。
在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黨建工作可借助全媒體技術搭建立體化、網絡化的工作平臺,整合利用現有資源,促進大學生黨建工作系統性、高效性開展。
首先,建立大學生黨建全媒體平臺。高校要在大學生黨建全媒體平臺上實現“四個一”建設(見圖1),即一體化黨員管理、一體化制度建設、一體化理論學習、一體化黨建監督。同時,將黨務工作者、學生黨員和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都納入到全媒體平臺上進行管理,實現資源共享、組織共建的目標。

圖1“四個一”建設
其次,創建大學生黨建微平臺。高校基層黨組織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開展大學生黨建工作,借助微平臺開辟微黨課、微論壇、微志愿、微視頻、微傳播板塊,讓學生黨員登錄到微平臺上,形成“四個1”模式(見圖2),即用1秒鐘時間完成微傳播,用1分鐘時間觀看微視頻和評論微論壇,用1刻鐘時間聽講微黨課,用1小時時間參與微志愿活動,從而將微平臺作為黨建工作的有效載體,全面提升黨建工作的實效性。

圖2“四個1”模式
提升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質量和效能,迫切需要黨務工作者樹立“互聯網+”的融媒體思維,要在增強黨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覆蓋面上下功夫,要在黨建工作模式和融媒體創新與構建上實現上通下達、覆蓋融媒體各個職能與環節,從而提升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在融媒體背景下,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要建立起黨建信息化平臺,通過網上黨校對大學生黨員進行實時教育,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拓展學生的學習渠道,提高黨建育人的成效。例如,可以在網絡黨校上開展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黨的理論知識學習、重要會議精神學習等活動,并開辟師生互動專欄,讓學生黨員學習新知識、新理論之后能夠與黨校教師進行在線溝通、互動答疑,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在網絡黨校中創新教育內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大學生黨員的特點編寫教育內容,使教育內容更加符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弘揚社會主義主旋律,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價值理念,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政治意識;在網絡黨校中還可引入“微課”,借助網絡平臺傳授黨的理論知識,明確學習重點,使學生學習不再受地點和時間的限制,進一步提升網絡黨校的教育效果。此外,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黨建工作要充分挖掘網絡教育資源開展黨性教育,利用視頻、圖像、音樂等多媒體資源增強黨性教育的感染力,轉變傳統以說教為主的較枯燥的教育模式,使學生黨員能夠從形象生動的多媒體教育資源中有所感悟、有所領悟,從而培養大學生黨員正確的價值觀。黨務工作者還應從龐雜的網絡信息中甄選出優質的教育資源,避免錯誤的信息誤導學生。
同時,融媒體能夠全過程真實記錄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的黨員生活動態、黨員干部工作開展情況、黨支部日常建設以及“三會一課”等內容,切實打造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實現線上線下同心圓、線上線下無縫對接、時間空間有效銜接。在有效助推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減負、提質增效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實現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陣地的轉型升級。通過有效運用融媒體手段,將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成果進行多方位立體展示,從而實現多角度、全方位指導高校大學生基層黨建工作,不斷推動黨建引領大學生服務社會、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和科學化決策與管理,高要求、高標準、高質量推動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建設以及與區域文化經濟發展建設之間的產業鏈關系,從而突出泛區域、全覆蓋促進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高水平發展。
融媒體背景下的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能夠加速推進黨建工作信息發布、媒體聯動、資源共享,但在切實提升黨建工作信息傳遞,提高黨建內容吸引力,有效體現新時期高校黨建工作時代性、即時性和實效性的同時,也必須要強化大學生黨建輿論監督[5]130。在當今新媒體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已逐步走進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開展平臺,如以微信為載體,設立微信公眾號,構建大學生成長成才平臺等多種方式,極大地豐富了黨建工作內容,有效促進了高校大學生黨建各項工作的開展。但融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要加強輿論監督,形成黨建工作宣傳的正能量,避免不良的信息傳播。黨務工作者可通過新媒體媒介加強對高校大學生黨建知識的宣傳,提高高校大學生黨建教育的及時性和針對性,使高校學生黨員在學習黨的各項理論政策、獲取最新時政信息的同時,接受黨規、黨紀等方面的教育。
因此,融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黨建工作采用先進的新媒體技術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黨建工作的實效性,但與此同時,也使得大學生黨建工作面臨著網絡輿情風險。所以,大學生黨建工作要建立起輿論監督機制,要求黨務工作者主動應對輿論危機[6]。首先,成立輿論監督小組。高校應成立大學生黨建輿論監督小組,負責動態監督新媒體平臺上的輿論導向,積極引導校園網絡輿論正面發展。同時,還要成立由大學生黨員組建的輿論引導員隊伍,及時收集輿論情報,快速應對輿情風險。其次,加強黨建信息安全檢查。高校黨務工作者要嚴格審查新媒體平臺推送的黨建信息,及時遏制虛假信息傳播,尤其要制止帶有明顯思想性和政治性錯誤的信息傳播,避免廣大學生受到錯誤信息的誤導。最后,采用多樣化的監督手段。新媒體大學生黨建工作可采用實名制的手段,對各類信息的網絡傳播追根溯源,針對新媒體平臺上的負面言論,要找到發布人進行深刻教育,避免類似事件發生。
總之,大學生黨建工作要順應融媒體背景的發展趨勢,充分借助融媒體背景下的先進技術手段,創新黨建工作模式,拓展黨建工作新路徑,為黨建工作注入生機活力。高校黨務工作者要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重視程度,積極搭建黨建網絡工作平臺和學習平臺,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黨建工作,從而不斷提高大學生黨建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