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寧
(遼寧中醫藥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遼寧 沈陽 110847)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里程前進的第一動力源泉,是健康中國建設和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戰略支撐[1]。“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精神下,高等醫藥院校應對新時代的主題要求,積極探索遼寧醫藥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路徑,大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的傳承、發展與創新,不斷培養出符合新時代需求的高質量醫藥人才,已成為健康中國戰略下遼寧醫藥院校重要的使命與擔當。
醫藥院校開展的創新創業教育要瞄準國家戰略的發展需求,培養出高質量、創新型中醫藥健康產業人才。隨著創新驅動戰略、健康中國戰略及“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的不斷推進,以及《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等相關政策法規的頒布施行,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已經融入國家發展戰略布局。醫藥健康產業因其涉及面廣、產業鏈長、增長空間大,是更具長遠競爭力的新經濟增長點,是建設新時代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創新型醫藥健康產業人才是大健康產業全面發展的重要生力軍,是大力推進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要人力資源保障和創新基石。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其作為中華民族5 000多年文明的結晶,在全民健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當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斗爭中,中醫、中藥治療彰顯了不可替代的獨特優勢。醫藥院校應以國家發展戰略需求為導向,積極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助推中醫藥產業轉型升級與海外創新發展,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伴隨世界經濟進入“全球工業革命4.0”“科技創新3.0”的時代,醫學科技創新已成為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標。為應對“健康中國2030”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2018年,國家教育部積極推出“六卓越一拔尖”卓越醫生培養計劃2.0,重點推動醫、工、理、文相融通的高層次健康產業拔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以促進我國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和創新性發展[2]。
大健康產業契合了經濟社會向前發展的潮流,把握了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是關系國計民生、國家發展的最為迅猛的戰略性產業,必將在未來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一極。遼寧省已在“十三五”規劃中將大健康產業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勢在必行。目前,遼寧省正在搶抓機遇、搶占大健康產業科技高地,以大健康產業為重要抓手,培育未來經濟增長點,引領遼寧經濟轉型升級,構建遼寧省現代產業體系。遼寧大健康產業的高速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創新型醫藥健康產業人才。因此,如何科學、創新性地培養醫藥健康產業人才已成為遼寧醫藥院校服務遼寧經濟轉型騰飛的重要一環。
目前,遼寧省6所醫藥院校均設立了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各院校都非常重視創新創業孵化項目的開展。2016年,遼寧省醫學院校首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在大連醫科大學揭牌成立,以“兒牙口腔醫院”“藥膳咨詢公司”創業項目為代表的首批創業團隊入駐;2017年,沈陽藥科大學成立“創無限工作坊”“人眾創客空間”;錦州醫科大學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中心”;2018年,遼寧中醫藥大學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2019年,沈陽醫學院成立“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等。另外,各院校還積極打造校園創新創業的濃郁氛圍,如舉辦高質量的創業培訓講座、創造條件支持學生成立創新創業類社團、開展各類雙創主題活動等,為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業理想的大學生創造交流的平臺。同時,各院校還加大創新創業價值宣傳,發掘創新創業典型,以榜樣形式激發學生創新創業熱情。
為貫徹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東北考察重要講話精神,2017年,遼寧省健康醫療產業校企聯盟成立,以醫學院校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的供給側,以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及基礎衛生機構為需求側,加快了遼寧省醫藥院校校企合作步伐。目前,遼寧省4所醫藥院校均已出臺“雙創導師”指導制度,教師學歷水平普遍較高,博士及以上學位者均超過90%。其中,遼寧中醫藥大學、中國醫科大學、沈陽藥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等醫藥院校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企業家、著名醫藥研發專家及學者辦講座、進課堂,豐富在校學生的創業教育內容。
從2016年至今,遼寧省6所醫藥院校醫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共獲得國家級金獎1項、銀獎3項、銅獎3項,省級金獎5項、銅獎1項。例如,中國醫科大學的《覓健康——乳腺癌早期預警miRNA無創檢測原研試劑盒》項目獲得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家級金獎;遼寧中醫藥大學《智慧醫療:打造行業領先的新型神燈治療儀(ALD)》項目獲得第二屆全國中醫藥高等院校創新創業大賽國家級銀獎;2018年,大連醫科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醫志園眾創空間”獲得“省級眾創空間”榮譽稱號等。遼寧省6所醫藥院校均積極推進教育形式多元化實施舉措,鼓勵醫學生參加“雙創”大賽,并以“雙創”大賽為著力點,實現醫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新突破。
縱觀遼寧省6所醫藥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大多數醫藥院校在人才培養體系的設計和規劃中,存在重專業教育而輕創新能力培養的問題。由于醫學院校自身教育專業性極強,醫學類課程繁重,因此,大多數醫學生更多關注本專業課程的學習,對于創新創業課程缺乏主動了解。另外,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尚未納入醫藥院校教學質量評價的根本目標和核心地位,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尚未做到有機融合,完善的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體系尚未建立。
遼寧作為我國擁有中醫藥院校最多的省份之一,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早。但是,以醫藥院校為特色的教育教學體系目前仍處于探索和初啟階段,醫藥院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尚待深入。在課程設置上,遼寧省醫藥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主要是以選修課為主,只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論課程設計在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模塊中,主要在醫學生大一上學期開設《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公共課,而且授課教師多為輔導員或兼職教師等缺乏創業實踐背景的人員,以課后作業、論文等方式結課;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課程中,主要以指導每年教育廳主辦的“‘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等比賽為主;在教材建設上,權威性的醫藥院校創新創業教材體系尚屬空白。
醫藥院校應積極搭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與孵化平臺,高效整合政府、企業和高校三方資源,推動校政聯動、校企互動,推進“訂單式”人才培養標準的制定。調查結果顯示,遼寧省醫藥院校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率不高,成果轉化保留在理論層面上居多。由于缺乏校際間、校企間及校政間創新創業合作資源機制,入駐創業園的企業提供的信息平臺不透明,學生不了解相關流程,企業未能給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實踐的咨詢與指導工作;未能建立起完善的創新創業協會、創新創業論壇、創新創業對接平臺等服務機構,不能為大學生提供最新的創新創業資源與訊息;學生創新創業所需要種子資金、市場拓展及專利保護等創新創業保障機制有待提高與完善。
健康中國戰略提出了“非醫療健康干預”的理念及“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五個戰略層面建設,使得遼寧醫藥院校本科人才培養涉及預防疾病、健康管理等多個新興領域;同時,由健康產業衍生出的健康管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中醫養生保健師等新興職業,均對遼寧省醫藥院校醫學本科人才培養提出新要求與新定位。目前,遼寧省6所醫藥院校均設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藥學、醫學技術和護理學等6大本科一級學科,其中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的開設院校最多,而開設與健康產業相關如健康管理、老年保健與管理、健康服務、健康養生學等新型本科專業的院校甚少。遼寧中醫藥大學開設了中醫康復學、中醫養生學及康復治療學;中國醫科大學及沈陽醫學院開設了康復治療學;錦州醫科大學開設了健康服務與管理;其余醫藥院校僅開設了基礎性醫學教育學科。遼寧省醫藥院校基礎性醫學教育學科體系建設滯后,不能全面契合健康中國國家戰略所亟須的多元化、復合型健康產業人才培養目標。
企業家精神涵蓋冒險、責任、卓越、創新與變革等個體精神特質和強烈的創新、風險承擔、改革推動等行為特征。企業家精神與創業情景相生相依,即創業情景有助于培育企業家精神,突出的企業家精神又能反過來強化創業環境[3]。企業家精神與創新創業教育在對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中具有正向交互效應。基于此,遼寧省醫藥院校在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時,首先,應當注重校園創新創業情景的營造,可以通過組建企業家俱樂部、創業社團、創業講座、創新創業沙龍等形式,引導醫學生積極了解創業新思想、新方法、新進展等;同時,醫藥院校應積極搭建高校官網、宣傳欄、各院系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及時將國家創新創業的最新政策、文件傳達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校園創業氛圍。其次,應當重視醫學生企業家精神特質的培育與塑造,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成就感與個體創業意向的強烈需求、創業意志力、創造力和風險承擔等人格特質,重視醫學生創業素質、個性發展與創新能力的提高,引導醫藥院校大學生崇尚企業家精神,以提升遼寧省醫藥院校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培育水平與層次。
1.搭建醫藥產學研一體化教學創新模式
為更好地契合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施要求,遼寧省醫藥院校應積極搭建醫藥產學研一體化教學創新模式。首先,可以利用學校現有得天獨厚的醫藥教學資源和有力的醫藥學知識體系作為保障,在此基礎上,統籌省內外先進的醫療資源,積極聯合智慧化醫療、大數據醫療企業、人工智能醫學實驗室等高新科技企業與平臺,進一步豐富與完善遼寧省醫學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資源;其次,可以邀請醫療人工智能企業、各附屬醫院、科協的重要學會組織等部門的一線科研人員、成功企業家進課堂,講授創業實戰經驗,或擔任創業課程顧問,為醫學生提供創業指導,以實踐鏈、創新鏈布局教學鏈,夯實醫藥產業聯盟,實現產學研高度融合,完善遼寧省醫藥院校特色化教育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創新。2021年,遼寧中醫藥大學與魯南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展遼寧中醫藥大學——魯南制藥“菁英班”訂單定制人才培養。學校與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合力打造專業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創業人才。
2.深化創新創業課程改革
遼寧省醫藥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醫學背景特色及優勢,因地制宜地深化創新創業課程改革。首先,構建以基礎課程、專業課程、雙創課程分層施教的課程體系,促進通識課、專業課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有機融合,充分挖掘有關醫藥方面的雙創教育資源,緊密結合醫學生專業實際,以指向性、多樣性、綜合性為指導方向,實現教學、模擬、實踐分層施教的課程體系;其次,從創新創業型醫學生人才的培養目標出發,不僅要使醫學生具備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還要將有關經濟、管理、法律、市場營銷等與創新創業密切相關的知識融入到醫學生課程建設中來,優化課程設置,實現醫理、醫工、醫文跨專業知識的融合,進一步完善醫學生知識結構[4]。
為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培養醫藥院校創新型人才,各大醫藥院校需積極聯系企業建設一批“雙創”孵化園,通過教、學、做三位一體,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技能有機結合。首先,加強虛擬仿真實驗室、“雙創”實驗室、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的建設;其次,把研究室、實驗室、孵化器等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校企聯合建設一批醫學生校外科技實踐基地,為組織開展各種專業競賽、科研活動、創業設計大賽等提供訓練和舉辦場所;最后,企業方面還要提供法律、工商、稅務、財務、人事代理、管理咨詢、項目推薦、項目融資等方面的咨詢和服務,進一步形成全方位有利于開展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和實踐的創新創業型人才孵化園。2017年9月,遼寧省建立了以中國醫科大學為理事長單位,集結55家科研、高校、企業構建了政、產、學、研、用大健康產業校企聯盟,為醫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搭建創業項目孵化平臺。
健康中國戰略提出“非醫療健康干預”的理念;“健康中國2030”進一步提出人文關懷型醫生的要求,即醫生不僅要關注患者的醫療需求,還要成為患者健康生活理念的咨詢師、倡導師和管理師[5];黨的十九大報告著重提出建設高品質和高效率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強化全科醫生隊伍的執業素質及專業水平[6]。上述一系列有關醫療衛生、健康產業的國家戰略政策的頒布均表明,未來15年中,一批具有創新素養、全科技能、整合思想的新型醫學人才資源是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之亟須。基于此,醫學院校肩負服務國家戰略、培養健康產業人才的重要使命,應積極調整本科專業的結構化設置。首先,提升基礎性醫學教育與健康中國國家戰略契合度。遼寧省主要醫學院校在設有臨床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類、護理學等11個本科一級學科外,應盡快開設與預防疾病、健康管理緊密相關的專業,如健康管理、老年保健醫學、數字醫學、康復醫學、健康養生學、老年心理保健等新興醫學專業教育,旨在為健康中國戰略的深入實施提供人才保障。其次,重視并加強具有全科素養與扎根精神的全科醫生培養力度。具有全科素養與扎根精神的全科醫生是我國大健康事業良性、快速發展的重要生力軍[7],醫學院校應重視并加強全科醫生的培養和扶植,以契合我國健康中國戰略的實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