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鳳,王華英*,許楚楚,陳暢
(1.杭州市蕭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杭州 311203;2.杭州鑫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256)
在同一塊土壤連續栽培同種或同科的作物時,即使在正常的栽培管理狀況下,也會出現生長勢變弱、產量降低、品質下降及病蟲害嚴重的現象即為連作障礙[1]。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蔬菜設施栽培的面積不斷擴大,種植實現設施化、規模化、多茬次,但連作障礙問題也隨之增加,且連作年限越長連作障礙越嚴重[2-3],影響了蔬菜的產量與品質,嚴重的甚至絕收,阻礙了蔬菜種植經濟效益的提高。因此,解決設施蔬菜連作障礙已成為實現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課題,應用土壤改良劑對土壤進行生物修復和改良是減輕連作危害的有效途徑[4]。2019年蕭山區設施蔬菜面積在800 hm2左右,近幾年蔬菜作物的周年生產和肥水管理不合理等造成的連作障礙問題日益嚴重,克服這個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本試驗在前幾年連作障礙試驗的基礎上,在設施瓠瓜上進行莊伯伯、石灰氮等土壤改良試驗,以期得到一套適合本地區應用推廣的克服設施蔬菜連作障礙的方法。
試驗在杭州鑫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義橋基地進行,試驗地土壤為壤土,管理條件較好,種植茄果類、瓜類蔬菜8年。種植的瓠瓜品種為浙蒲9號,基質育苗,壯苗種植。于2019年4月15日播種,4月25日定植,6月13日開始采收。
參試的土壤改良劑有生石灰(杭州富陽志玉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莊伯伯(德國阿爾茲化工有限公司)、石灰氮(山東鑫起義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碳酸氫銨(江蘇南通發肥有限公司)、37%甲醛(西隴科學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8月10日前作番茄收獲后進行土壤處理。667 m2的用量分別為生石灰60 kg、莊伯伯40 kg、石灰氮80 kg、碳酸氫銨60 kg、37%甲醛5 L。每個處理1個大棚,面積360 m2,不設重復,以生石灰處理作對照。
生長期間調查記錄瓠瓜開花節位、果實性狀、產量、病蟲害等指標。
從表1可以看出,瓠瓜早期葉片數量、開花節位和瓜中部粗均以莊伯伯處理最高,分別為8.0片、4.4節和4.9 cm;瓜頭粗以福爾馬林和石灰氮處理最粗,為4.3 cm;瓜長以石灰氮處理最長,為22.6 cm。

表1 不同土壤改良劑處理對瓠瓜植物學性狀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瓠瓜單瓜重以福爾馬林處理最重,為303.6 g,其次為莊伯伯處理,為294.8 g,分別比對照重4.4%、1.4%;碳酸氫銨處理最低,比對照輕7.3%。小區前期產量以莊伯伯處理最高,其次是對照;中期產量以莊伯伯處理最高,其次是石灰氮處理;后期產量以對照最高;碳酸氫銨處理到中后期發病嚴重,全部拔除。總產量以莊伯伯處理最高,667 m2為2 326 kg,比對照增加4.4%;其他處理產量均比對照低;最低的是碳酸氫銨處理,為1 315 kg,比對照減少41.0%。

表2 不同土壤改良劑處理對瓠瓜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瓠瓜白粉病株發病率以石灰氮處理最高,達19.0%;其次是對照生石灰處理,為17.8%;最低的是莊伯伯處理,為7.7%,比對照降低56.5%;其次是福爾馬林處理,為8.1%;碳酸氫銨處理的株發病率為11.2%,在中間。
設施蔬菜生產中可用如土壤消毒、化學防治、增施有機肥等措施來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但往往效果有限[5-6]。有研究表明,用生物學手段通過施入土壤改良劑具有安全高效、不污染環境等優點,是促進作物生長發育、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克服連作障礙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7-8]。本試驗在于設施栽培的土壤使用5種不同的土壤改良劑后,瓠瓜的產量、抗病性差異較大,以莊伯伯處理后的效果最好,產量最高,比對照增產4.4%,白粉病株發病率最低,比對照降低56.5%。結果表明,莊伯伯在設施瓠瓜的使用能明顯提高瓠瓜的產量和品質。土壤改良劑在其他設施作物上的使用需進一步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