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摘 要:校園舞蹈藝術的種類多種多樣,可這些舞蹈具有娛樂、陶冶情操、強身健體等功能,在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舞蹈教育的價值,讓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分析了校園舞蹈藝術的種類與功能,并對校園舞蹈藝術教育在大學生審美與創新能力培養中的作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校園舞蹈;審美能力;創新能力
校園舞蹈藝術涉及民族舞蹈、習俗舞蹈、社交舞蹈、體育舞蹈、現代舞蹈、等多個方面[1]。在現代的校園舞蹈藝術教育中,不僅要注重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還需要當代大學生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校園舞蹈藝術教育在大學生審美與創新能力培養中具有培養大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感知能力、想象力的作用,對于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意義[2]。因此,廣大教師一定要在實際教學中深入分析校園舞蹈藝術教育對學生審美、創新能力提高的作用,進而更好地發揮其價值,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完善學生的人格。
一、校園舞蹈藝術的種類與功能
(一)校園舞蹈藝術的種類
舞蹈是利用人體的動作來表達人們的情感與思想的一種藝術,其中結合了音樂、節奏、表情、動作等要素,呈現給人們動態的、直觀的藝術表演。舞蹈的種類多種多樣,可以根據其現實的功能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種。生活舞蹈是根據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需要進行的,這種舞蹈可以讓人們廣泛參與,參與門檻較低,基本可以視為零門檻。比如從某種生活習俗演變出來的習俗舞蹈,從宗教中衍生出來的祭祀舞蹈,增進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社交類舞蹈,以強身健體為主要目的的體育舞蹈,等等。藝術舞蹈同樣源于生活,但是其對現實生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升華,專業性與技術性都更強,一般需要由專業舞者進行表演。
(二)校園舞蹈藝術的功能
校園舞蹈藝術通過動態化、藝術化的表演,使學生心情愉悅,并且能夠使學生在舞蹈藝術活動中陶冶情操、凈化心靈,促進自己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大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在校園中學生通過參與校園舞蹈藝術活動,可以自娛自樂,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與內心世界,也可以通過表演傳達一定的信息和情感,還可以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除此之外,還能帶給欣賞者美好的視覺體驗,使欣賞者的心情更加輕松愉悅。
二、校園舞蹈藝術教育在大學生審美
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
(一)通過校園舞蹈藝術教學提高大學生的觀察能力
對舞蹈動作、舞蹈作品與現實生活的觀察是實現舞蹈作品創新的前提。任何舞蹈的創新都有一定的基點,或是從生活中觀察來的靈感,或是在觀察舞蹈動作時讓自己的舞蹈技能得到提高,一切都離不開觀察。在舞蹈教育中有意識地引導大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現象、舞蹈動作,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并對各種現象進行細致入微的觀察,從而使學生把握不同事物的特點并且能夠在舞蹈中精確地展現出來,把握住舞蹈的要領[3]。在學習舞蹈動作時,學生一定要對教師的動作進行細致的觀察,不同的舞蹈風格、不同的舞蹈動作具有不一樣的特點,只有把握住動作要領才能夠讓每一個動作變得標準化、規范化。比如中國舞蹈中的俯、擰、沖、踢、扭、仰、云手、穿掌、風擺柳等動作,芭蕾舞中的蹲、伸、繃等動作都有不同的標準,只有掌握好動作要領才能高質量地完成這些動作,使舞蹈動作完美地呈現出來,便于觀眾理解和感受,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在對舞蹈動作進行細致的觀察后,才能夠明白自己的動作乃至整個舞蹈的缺點在哪里,從而做出改進,使自己的舞蹈更加完美。
(二)通過校園舞蹈藝術教學提高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校園舞蹈藝術教育不僅要教會學生舞蹈動作,還需要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舞蹈藝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中國的傳統舞蹈、民族舞蹈、現代舞、芭蕾舞等不同舞種背后的文化、歷史背景等進行詳細深入的講解,讓學生能夠了解不同舞種的審美特點。比如現代的民族舞,其主要特點是律動性、抒情性、動態性與虛擬性,這些藝術特征造就了現代民族舞的藝術美。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要從舞種的起源開始講起,讓學生真切地知道這種藝術的歷史,從而對這種舞有更深刻的了解,然后對不同的舞蹈動作進行深入剖析,鍛煉獨到的舞蹈思維。然后認真探討當下民族舞的特性,通過探討可以得知當下民族舞的核心就是律動性,而律動性是通過不同的律動力樣式來實現的,或弱,或強,或柔,或剛,或弛,或張,或澀,或暢,動作隨著音樂節奏的變換而變換,在不同的節奏中表達出不同的情緒與狀態,使得動作有一定的律動性。我國比較經典的民族舞劇目如朝鮮族《長鼓舞》、蒙古族《盅碗舞》、藏族《母親》等都十分講究舞蹈的律動性,而且在律動中表現出了各民族舞蹈的典型特點。在對這些作品進行賞析時,需要對作品的構思、立意、情感表達、動作表現等進行思考,從而提升大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在思考中捕獲靈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創新能力。
(三)通過校園舞蹈藝術教學提高大學生的感知能力
舞蹈藝術源于現實生活,其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同時又對現實生活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升華。在展現形體藝術的過程中,也展現出了舞者的思想和感情,大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使大學生的感知力得到提高,進而提升審美和創新能力。在舞蹈藝術中不同的動作代表的人物情感、性格、思想都是不同的。比如舞蹈家阿依吐拉的代表作《摘葡萄》,源于現實生活中的摘葡萄,展現的是維吾爾族姑娘來到葡萄園辛勤勞動,把葡萄架上熟了的葡萄摘下來的場景,舞者用不同的情緒和動作來表現品嘗葡萄,觀眾通過舞蹈演員生動、細膩的表情動作了解葡萄的“酸”與“甜”,讓人感同身受。另外,學生可以結合舞蹈動作對現實生活展開想象。很多舞蹈動作都是從現實生活中衍生出來的,在欣賞舞蹈藝術作品時可以對舞者的動作展開想象,想象這些動作是如何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來,又是通過怎樣的設計增加舞蹈動作的美感。在民族舞蹈中,有很多表現中國早期的生產生活狀況的作品,其中有插秧的動作、采茶的動作、騎馬的動作、挑水的動作,再結合各地區的服飾,能夠體現不同區域的民族風格。因此,大學生可以根據不同民族的舞蹈動作來想象不同民族的生活環境和地理環境,從而提高感知力,為創新舞蹈藝術奠定基礎。
(四)通過校園舞蹈藝術教學提高大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創新的基本途徑,是對現有認知進行加工的一個過程。舞蹈的編排也是一個想象力不斷發揮作用的過程。要實現舞蹈的獨創性,就要不斷開發想象力。通過舞蹈藝術教育,可以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可供想象的環境,觀賞者可以通過舞者的動作對舞者所表現的情感與故事進行想象。在舞蹈實踐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引導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對舞蹈時的姿態、動作、表情等展開合理想象,使舞蹈作品更加具有可欣賞性。比如《飛天》這一作品,編導根據敦煌壁畫中的飛仙,模仿飛仙各式各樣的舞蹈姿態。作品中各位“仙女”通過或動或靜的動作讓緞帶飄動如飛,再配以燈光和音樂,好像帶領觀眾進入了宇宙之中,具有很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而且能夠讓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并且讓人回味悠長。還有《唐宮夜宴》這部作品,主創人員通過婀娜多姿的舞姿將大唐盛世的傳統文化形象很好地呈現在舞臺上,這部作品中也充分展現了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服飾、妝容等內容,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因此,在校園舞蹈藝術教學中,要基于生活,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才能實現創新。
總之,在人類歷史演變的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多樣的舞蹈,這些舞蹈的功能各不相同。校園舞蹈藝術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具有愉悅身心、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功能,在提高大學生審美和創新能力的過程中,也有提高大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感知力與想象力的作用,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很大的積極意義。因此,高校教師要加強對舞蹈理論知識、技能與舞蹈作品的講解和演示,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高立雄.如何實現高校校園舞蹈藝術教育:評《舞蹈:作為藝術教育(套裝上下冊)》[J].新聞與寫作,2016(9):120.
[2]趙藝凡.徐湘 開創江蘇兩地高校藝術教育譜寫清新奮進校園心曲:記江南大學人文學院音樂與舞蹈一級學科帶頭人、教授、碩士生導師[J].音樂大觀,2014(3):4-5.
[3]解放軍藝術學院舞蹈系.我院舞蹈系赴北京三所高校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系列演出活動[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14(1):75.
作者單位:
邵陽學院音樂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