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筱 臻

省人大代表、中廣核陸豐核電有限公司人力資源主任萬軍在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加強我省公共衛生防疫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最牽動人心的當數防疫應急物資的有效儲備和防護物資持續供應。當時醫療機構出現醫用防護口罩、防護服、防護鏡等物資供應和捐贈分配緊張的情況,市場上也出現口罩、抗病毒藥品、消毒殺菌用品、相關醫療器械等防疫用品供應短缺、哄抬物價的行為。針對疫情防控的需要,經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決定,該建議被列為常委會2020年重點督辦建議。
提出建議后不久,疫情爆發?!懊鎸ν蝗缙鋪淼囊咔?,本應該有更好準備的。”萬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期間,正值我國傳統節日春節,所有工廠企業、機關單位放長假,務工人員返鄉,加上限制外出的疫情應對措施,導致防疫物資生產無法及時響應,防疫物資的調劑與供應更加雪上加霜。他以“重事后處置、輕事前準備”來概括應急防疫物資儲備和持續供應的現狀。通過調研,他發現應急物資存在儲備品種、數量、結構不合理,防疫物資存在總體儲備量少,投入不足,防疫物資有效產能組織能力不足等問題,這些都與我省所面臨的嚴峻復雜疫情防控形勢不相適應。“當前防疫物資儲備體系主要以基層儲備為主,一般基層經費預算不足,一旦應急發生,完全不能應對極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他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分級儲備,建立完備的省級公共衛生防疫物資儲備體系;科學制定我省防疫物資儲備形式;加強生產力與產能儲備,制定應急狀態下防疫物資統一協調生產、儲備、調配制度;建立以市級儲備為重點,省級儲備為后盾,縣級儲備為日常應對的應急儲備體系;設立防疫物資儲備專項經費等。
為提高重點督辦建議辦理實效,具體督辦的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制定了詳細方案,明確了督辦工作重點、方式和步驟,召開建議辦理工作座談會,與省政府有關部門加強溝通。采取“調研+會議”形式,實地調研廣藥集團黃金圍物流中心,組織省政府辦公廳及相關承辦單位召開現場會,深入開展座談。8月,常委會副主任呂業升帶隊開展代表建議辦理年中督辦檢查,加大檢查力度,督辦工作有序推進。省政府有關部門成立了建議辦理工作協調小組,邀請部分省人大代表,赴佛山、陽江、江門開展實地調研,同時書面調研了21個地級以上市、省有關部門及7個兄弟?。ㄊ校?,全面跟蹤了解建議辦理進展情況。
為解決好應急物資儲備“誰來儲備,儲備什么,儲備多少,怎么儲備”的問題,省政府先后印發《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若干措施》《關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若干意見》,不斷提升我省公共衛生應急保障能力。據省發改委負責人介紹,省發改委結合建議辦理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1+5”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政策體系,包括健全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實施方案和生產保供、應急運輸、進出口保障、市場監管5個配套方案,預計報批后可印發實施,為我省公共衛生應急物資規范化管理提供制度基礎。
根據《廣東省衛生健康系統突發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方案》,省衛生健康委推動建立健全省、市、縣、機構四級儲備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體系,將儲備種類是否齊全、數量是否達到最低儲備量納入醫療衛生機構績效考核指標。省糧食和儲備局認真做好省級疫情防控物資采購、收儲、調撥、調配工作,完成5大類67種累計近6億元物資采購收儲任務,先后向300多個主體調撥防疫物資390余批次。據統計,截至8月底,全省口罩最高日產量1.5億只,醫用防護服最高日產量達13萬件,檢測試劑年初以來累計生產超1億份,呼吸機3-6月累計生產超3萬臺,累計向全國供應防護服膠條超過17億米,執行防護服貼條機國家調撥任務992臺,調撥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得到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和省防疫指揮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為加強重大項目建設,我省將加強應急物資儲備設施規劃布局,加快推動省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廣東省暨廣州市應急物資保障基地項目建設,組織謀劃全省各級政府應急物資儲備設施項目,并納入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項目投資計劃。在廣東編制的2020年公共服務領域補短板項目計劃中,醫療衛生領域項目302個,年度計劃投資接近246億元。同時,我省積極申請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支持臨時集中收治醫院、疾控中心和醫療機構實驗室升級改造、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以及城鄉冷鏈物流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目前,國家已下達廣東地區醫療衛生、城鄉冷鏈領域2020年專項債額度約380億元,有力提升了我省醫療防治能力。
通過建議督辦工作,我省在加強公共衛生防疫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人大代表對辦理結果表示滿意。但是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提高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的指示要求,對照廣東復雜變化的疫情形勢要求,對照“三位一體”保障體系的建設要求,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儲備管理機制和相關職能有待健全和明晰,儲備體系建設亟待加強,生產保供體系有待完善,應急物流保障能力有待提升等方面。疫情前,衛生健康部門儲備的主要是醫療機構專用的防疫物資,糧食和儲備部門主要負責面向公眾的藥品儲備,不直接承擔防疫物資儲備,儲備體系中缺少面向社會的防疫物資儲備及相應的機制安排。部門間權責不對應,職責不清晰,是儲備管理機制需要解決的問題。現有的產能儲備和物資儲備還不足以應付新冠肺炎疫情此類極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需要。疫情初期,產能布局不盡合理,疫情中后期,大量中小企業涌入防疫物資生產領域,導致一定程度低水平重復建設,存在產能過剩的隱患。
代表建議的辦理只是起點。今后要如何在辦理代表建議見成效的基礎上,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推動我省應急物資儲備能力“更上層樓”才是重點督辦的意義所在。具體督辦建議的省人大財政經濟委在重點督辦代表建議的情況報告中明確提出了4點意見與建議。一是建立健全“統一規劃”的應急醫療物資儲備機制。積極對接國家關于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統一部署,建立高效的平戰轉換機制,確保關鍵時刻能夠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二是加快補齊醫療防治硬件短板。加大各級疾控機構和相關生物安全實驗室建設投入,提高重大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加快推動省公共衛生醫學中心建設。三是暢通應急物資采購渠道,保障供應的安全可靠,建議向國家有關部門積極爭取簡政放權,完善應急狀態下相關物資進出口統籌工作機制。四是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物資產能動員能力。優化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盡快建立完善生產保供體系,并實施產品質量動態報告制度,確保應急狀態下,防疫物資的持續生產與供應。
